[汽車之家 新聞] 在上期內容中,我們了解到這位被稱為商業“鐵娘子”的董明珠,通過27年的努力讓格力從一個不見經傳的小廠變成中國家電領域王者后,開始跨界造車的故事。有夢就去追,擁有這樣的遠大抱負,值得我們在坐的每個人去學習。不過,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通往夢想的成功之路總是布滿荊棘和阻礙,雖然造車之路已經開始,但是這并不能意味著她終將會成功。董小姐注資后,銀隆的發展并不是一帆風順,那如今的銀隆究竟怎樣了呢?下面我們一起聊一聊。
● 董小姐一手托兩家的日子來了
看過上期內容的伙伴們會知道,雖然董明珠在收購銀隆時受到了格力集團內部的阻擾,但這位“鐵娘子”并沒放棄,選擇自己注資的方式,在2017年時董明珠銀隆占股比達到17.46%,從占股比上來看,董明珠已成為了銀隆的第二大股東,因此也使得銀隆成為這位“鐵娘子”自己身上的一塊“肉”。
不過對于這位眼光長遠的商業奇才來說,她的想法并不是只想選擇一個跨界行業,讓自己有一個新的嘗試和挑戰,而她的心同樣還掛念著格力,它要找一個能互補格力的企業,簡單來講銀隆和格力正是一個互補的關系,簡單來說,車需要空調、模具、智能裝備,而這些正是格力努力發展的領域。所以說,銀隆還可以給了格力一個巨大的平臺,對格力來說,這非常有價值。
● 看似沖動的背后卻是理性的思考
前面我們提到了董小姐的目光長遠,而在她選擇投資的企業中就能看到她擁有這樣的能力,具體而言就是下面要說到的儲能。除了新能源汽車,銀隆的另一個主業是儲能,該公司推出的鈦酸鋰儲能電站,已在美國與AES電網公司有8年的運營經驗,這個儲能電站,無論是在家庭儲能還是工業儲能,可做到在10分鐘內快速充放電,這樣的充電效率對于車來說可謂是非常需要。此外,董小姐想要打造的格力并不僅是一個制作空調的企業,而是想打造一個自己的生態圈,帶給消費者一個智能家居的環境。
加上格力智能家居系統的著眼點在于節能,銀隆的儲能技術可以幫助格力打通從創能、儲能到家電能源管理等整個系統。在當時能同時滿足造車和動力電池研究的企業,無非比亞迪和銀隆兩家。相比這兩家企業,收購銀隆或許是一件更容易實現的事。
在2009年國家四部委(財政部、科技部、發改委和工信部)曾啟動“十城千輛工程”,通過提供財政補貼,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開展示范運行,涉及這些大中城市的公交、出租、公務、市政、郵政等領域。已經掛上“鋰離子電池研發及產業化國際合作基地”牌子的銀隆無疑受益匪淺,讓它在商用車領域也頗有發展。
此外,銀隆在動力電池的研究上也有著自己的不同,上期內容中我們就提到過,銀隆所生產的電池并不是目前市面上常見的磷酸鐵鋰電池和三元鋰電池,而是當時被人們稱為未來動力電池之星的鈦酸鋰電池,這款電池可以很好解決電池受溫度影響大以及安全性和穩定性較差的問題,同時電池壽命能達到30年,并且在充電速度上是其它電池無法比擬的。
憑借“天時地利人和”的幫助,在2015年銀隆銷售額達到了38.63億元,2016年銷售額為78.98億元,此時的銀隆還沒有靠其它企業補貼,不過在當年它能夠享受到國家補貼的紅利。在2015與和2016年,凈利潤分別為4.16億元和8.36億元。結合上述四方面來看,如果您是當時“董小姐”也應該會選擇銀隆這家企業吧。
● 天有不測風云,沒有常勝的將軍
如果按照董小姐之前的計劃,專注于儲能等新能源領域的銀隆無疑有著廣闊的前景。然而事與愿違,銀隆的發展并沒有像起初想的那樣順利,自2016年董明珠收購銀隆之后,其市場發展并不樂觀。雖然前面說到,銀隆在2015年和2016年兩年都取得了比較不錯的利潤營收,但是銀隆僅2016年申報的國家補貼金額高達21.35億元。加上隨后隨著國家補貼政策的縮減,在2017年珠海銀隆營業收入為87.52億元,雖然營業額相比2016年有所增加,但凈利潤為2.68億元,凈利潤比去年下降了67.94%。
不僅如此,隨著人們對電池的研究越來越深入,鈦酸鋰電池的缺點也很明顯的暴露出來,在目前存在里程焦慮的消費者還占多數時,僅僅續航里程短一點,就是該產品非常大的硬傷。加上之前其產品大多應用于公交車市場,可城市的公交車市場規模增長畢竟有限,到一定程度就會面臨瓶頸,正是這多種原因結合于一身,使得銀隆的發展并沒有順風順水。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