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8月19日,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主辦,汽車之家承辦的第一屆“全球汽車產業創新大會”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隆重召開。小桔車服車聯網高級總監黃智信發表演講,以下為演講實錄:
來之前我看的一下這個分論壇的背景,是討論有關于汽車制造行業向服務轉型變革一系列的挑戰,前面學習到很多,大家提到了像銷售服務、售后服務,這里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另外一種服務,就是基于共享出行的汽車服務。
今天我的題目是,共享車行服務如何對汽車產品的需求以及它帶來的用戶價值。至今為止,滴滴已經連接了兩千多萬臺汽車,這些汽車原來都是為個人以及家庭所設計制造的,經過七年多的共享出行領域的經驗,我們有一些感受,有些汽車體現出無與倫比的性價比,有時候對車主而言,有一些汽車貌似不是那么適合共享出行,到底什么樣的一款汽車,什么樣的共享出行車聯網能夠更好滿足用戶的需求,我們做了很多的分析,希望透過我們的分享把我們的思考所得跟大家做同步。
借用普華永道的報告,里面有一個數據,共享出行平臺提高了車輛使用效率,共享出行里程隨之大幅度增加。2018年,共享出行總里程大概是四千億公里,占總里程的3%,這個數字在2030年會達到40%,總里程達到11.4萬億公里,在全球市場里面中國是出行里程增長最快的一個市場,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機會。前面嘉賓提到了最近遇到的一些困境和危機,我相信,在這個市場領域也會給大家有更多機會滿足這個市場的需求。這個機遇也帶來了挑戰,即未來適合共享出行場景的運營車輛。
一款安全、便捷、舒適且高性價比的智能共享出行汽車,更智能、更高效的車聯網系統會慢慢變得不可或缺。為了運營好這些車輛并提供相關后市場服務,汽車運營商的服務越來越重要。傳統的產業模式是汽車設計生產為了個人家庭所持有的,在共享出行領域中間變為汽車運營商所持有和運營,用戶只使用每臺車提供的里程服務。在這個趨勢背景下,滴滴在去年成立了小桔車服公司,提供整個汽車生命周期的服務,包括了長租、短租、分時租賃、維修、保養和充電、加油等服務。
滴滴希望在服務5.5億的乘客基礎上,更好地服務車主,我們希望通過開放的合作模式,利用滴滴在這七年來大量的實踐經驗和數據,和汽車產業鏈的合作伙伴一起完善汽車運營商的角色。提到用戶價值和用戶需求,滴滴是一家大數據公司,透過整個大數據平臺我們做了很多的調研,共享出行主要用戶分三類:租賃公司、司機、乘客。
對租賃公司而言,他們希望有一個平臺能夠更高效的管理司機,他們關心司機開車習慣是否良好、是否按時交租金、是否經常違章?他們也希望可以高效的管理資產,保證車輛的安全和健康,并且可以系統性地管理事故、維修、保養等等。
對司機而言,他們關注的是駕駛安全,其次是每公里的車輛運營成本以及更高效的接單,因為畢竟這關系到他們整體收入情況。還有一些司機的日常需求是充電、維修以及停車等服務的便捷。對乘客而言,在一定的授權下,如果車內有攝像頭記錄以及報警系統,將會有一定的震懾效果,消費者會更有安全感。再加上透過一些暖心的提醒,告訴乘客目的地周圍環境以及乘客不要遺失個人物品等等,帶來體驗的提升。
這都是我們從整個大數據上獲得的啟發,如果我們要打造一款車聯網,能夠滿足我們這些用戶的需求,這將是很有潛力的市場機會。滴滴不造車,我們希望跟車企合作伙伴以及汽車產業鏈的合作伙伴打造深度符合共享場景的汽車。
大的設計方向如下:一是車輛的屬性必須是共享屬性、運營屬性而不是持有屬性。剛剛我們講過共享出行下的運營車輛將由運營商來持有,司機是按每公里的里程來計算成本,而不是按每輛車的購置來計算成本。二是不再是基于配置和參數驅動的設計,而是一個出行場景驅動的設計。三是對車企來說,過去的核心交易模式是一次性的交易一臺車,在未來我們希望按照公里在汽車的整個生命周期當中收取到的交易為收益。
我們認為會成為新共享出行汽車這一新物種,符合三個標準:一是安全是最重要的。所以這一共享汽車必須是非常安全的。因為每一天可能要滿足多次的出行服務,必須確保每一段里程安全保障。二是體驗必須是好的,作為運營車輛我們希望它可以做到司乘體驗的最完美均衡。三是必須提升效率,通過AI的技術實現智能化人機交互以及滿足運營場景下司、乘兩端的需求,如快速接單、智能充電維保、乘客行程相關的信息傳遞。
更進一步來說,今天大部分的車都是為駕駛者設計的,大家關心的是一輛車的性能到底好不好,內外飾好不好看,0-100公里的加速度多久。而我們的共享出行汽車是為乘客來設計,是由內而外設計的,我們首先關注的是乘客的空間是不是夠大,是不是夠寬敞,是不是有足夠寬的空間放置乘客的行李,是否可以提供輕松愉悅的乘車環境。
今天我們依托由內而外的設計理念做了一個全新的設計——智能共享汽車。前面提到了,滴滴是一家以數據驅動的科技公司,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和智能化來提升整個共享出行行業的安全、效率和服務,所以智能共享汽車也將有一套專門針對出行服務的車聯網平臺,將會通過AI系統和視覺交互提升運營過程中的車輛安全,也極大提升了司乘、兩端的駕乘體驗,司機可以更便捷及和車輛做交互,乘客在旅途中可以根據他的習慣來調整空調、來選擇音樂,通過車聯網系統的云端服務,可以結合司機、乘客和這輛車的狀態進行智能派單,還可以根據車輛的實時狀況為司機提供智能充電、維保等等一系列的車后生態服務。
基于車聯網服務所搭載的智能運營平臺,可以精確地看到智能共享汽車的運營情況從而進行更綜合的車輛運營管理。然而要打造這樣一個汽車新物種,也需要很多合作伙伴的協作跟幫忙。去年滴滴跟一汽、東風、北汽、上汽等30余家國內外汽車制造商跟產業鏈合作伙伴共同發起了“洪流聯盟”,我們一起秉持著服務客戶的理念,深耕共享出行場景,對用戶偏好做了充分的分析,我們大概做了70萬份的用戶調研。我們希望能夠把這些調研分析結果、以及通過大數據的反饋,把我們對于智能共享汽車的設計理念能夠分享給各位,并得到各位的反饋,把這樣的一個新物種設計的更激動人心,當它推出市場可以得到用戶廣泛的喜愛。
這里我們也期待著汽車制造企業生產實驗、測試、質量、工藝等方面可以提供專業的能力,我們希望跟大家一起共建汽車運營商,一起打造共享汽車。(編譯/汽車之家 張雪蓮)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