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車市向來有“金九銀十”的說法,每年的9、10月份都會迎來銷售旺季。隨著國內汽車產業進入低速增長階段,今年的“金九”究竟表現如何則備受關注。10月14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汽協)發布了9月份國內汽車各項產銷數據,直觀呈現了最新的國內車市動態。那么,今年的“金九”到底來沒來?“金”的成色和表現如何?國內車市的未來或走向何方?我們通過數據一起來了解下。
60秒讀懂全文:
★今年9月份,車市銷量環比8月有明顯提升,但同比去年9月數據仍下降。總體上未達到行業內對于“金九”的熱度期待,從去年7月以來,國內車市銷量連續15個月出現下滑。
★9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34.2%,超出行業預期。自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在7月、8月、9月均出現下滑。
★在車市進入低速增長的當下,相比外資企業/合資企業,中國品牌面臨的壓力更為嚴峻。一味強調“便宜、耐用”的產品定位難以為繼,中國品牌亟待向高端化升級。
★車市下行加速汽車行業優勝劣汰,更具競爭力的頭部企業優勢將進一步凸顯,汽車產業進入結構調整、全面整合階段。雖車市銷量不佳,但車市卻在朝向更為理性和市場化的狀態發展:由重數量向重品牌、重質量逐漸過渡。
■喜憂參半的“金九”:“金”的程度低于預期
中汽協數據顯示,2019年9月,國內汽車銷量同比降幅收窄。產銷量分別為220.9萬輛和227.1萬輛,比上月環比分別增長11%和16%,比上年同比分別下降6.2%和5.2%。1-9月,國內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814.9萬輛和1837.1萬輛,產銷量較上年同比分別下降11.4%和10.3%。由此,國內汽車銷量連續15個月出現同比下降。
也就是說,相比8月份,9月份數據出現明顯回升;但相比去年9月份,今年的“金九”仍同比下滑,“金”的程度低于預期。在乘用車領域,轎車、MPV、SUV銷量均出現同比下滑,相比之下,商用車態勢較好,9月份出現同比正增長。
而在新能源汽車方面,9月份的數據也再次“遇冷”。9月產銷量分別為8.9萬輛和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下降29.9%和34.2%。今年1-9月份,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87.2萬輛,同比增長20.8%。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69.2萬輛,同比增長27.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17.9萬輛,同比下降0.8%;燃料電池汽車銷量1251輛,同比增長7.6倍。
2019年9月新能源汽車銷售情況 | |||||
類別 | 9月銷量(萬輛) | 1-9月累計銷量(萬輛) | 環比增長(%) | 同比增長(%) | 同比累計增長(%) |
新能源汽車 | 8.0 | 87.2 | -6.5 | -34.2 | 20.8 |
新能源乘用車 | 7.3 | 79.2 | -9.0 | -32.0 | 26.1 |
新能源商用車 | 0.7 | 8.0 | 30.7 | -50.5 | -14.7 |
數據來源:中汽協;制表:汽車之家 |
總體上,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呈現幾大特點:第一,1-9月仍同比增長,其中純電動汽車仍為主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同比下滑,燃料電池增長后勁十足;第二,自7、8、9月份以來,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連續3個月出現下滑,這其中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此前“國五優惠”措施搶奪了一部分潛在新能源汽車客戶,另一方面也是最為關鍵的是,新能源汽車補貼幅度的下降,對潛在消費者的刺激減弱,而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由于面對更大虧損壓力,在大規模生產和促銷新能源汽車的積極性上有所降低。第三,此前,中汽協曾預測2019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在160萬輛,目前來看這一目標大概率無法實現。
中汽協方面表示,從數據來看,目前國內汽車工業消費仍顯信心不足,部分地區提前切換國六標準等不利因素影響下,總體表現較弱。不過在今年三季度,在一系列的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的政策作用下,汽車產銷降幅出現了收窄。伴隨著“銀十”的到來,國內汽車產銷量有望進一步向上回暖。
『中汽協發布會現場』
■“性價比”玩不轉了?中國品牌亟待升級
據中汽協統計,2019年1-8月,國內17家重點汽車企業集團的工業總產值同比下滑7.7%,營業收入下滑7.1%,利稅總額下滑22.9%。顯然,汽車銷量的下滑直接影響了企業的經濟效益,汽車行業的生存挑戰不斷加大。
然而更為嚴峻的是,在車市進入低速增長的當下,相比外資企業/合資企業,中國品牌面臨的壓力更為嚴峻。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90.3萬輛,同比下降18.5%,占整體市場份額38.7%,同比下降3.3%。其中中國品牌轎車銷量146.1萬輛,同比下降15.2%,市場份額下降0.7%;中國品牌SUV銷量342.2萬輛,同比下降18.9%,市場份額同比下降6.2%;中國品牌SUV銷量73.3萬輛,同比下降23.9%,市場份額同比下降1.8%。
『圖片來源:中汽協』
然而與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占比下降對應的,卻是德系、日系品牌占比的提升。數據顯示,今年前9月國內乘用車各系別市場份額中,德系同比提升2.3%,日系同比提升3.2%,中國品牌汽車、美系車、韓系車、法系車占比均出現下滑,其中法系車占比僅為0.7%,相比去年1.5%情況下降一半。
不僅如此,2019年1-9月,中國品牌汽車銷量前15名企業中,有11家銷量出現下滑,其中上汽、吉利、長安、廣汽、華晨、眾泰等企業均出現了兩位數的下滑。而在銷量前5的企業中,只有長城汽車出現正向增長。
『圖片來源:中汽協』
就在中國品牌汽車銷量總體下滑的同時,豪華品牌銷量卻在持續正增長。9月,寶馬銷售新車63083輛,同比增長5.8%,今年前三季度累計交付526017輛BMW和MINI新車,同比增長14.4%;奔馳9月在國內銷售新車61664輛,同比增長12.9%,今年1-9月累計銷量為525890輛,同比增長5%;奧迪方面,今年9月份,奧迪在華銷量為63593輛,成為國內豪車市場月度銷冠,1-9月累計銷量為491040輛,同比增長1.7%。
師建華提到,一直以來,國內汽車增長是靠三四線城市消費者拉動,他們選擇的汽車產品傾向于“耐用、便宜、性價比”,而這很大程度上也是中國品牌的主銷市場。然而自2018年以來,在各方面因素作用下,三四線城市購買力受到影響,這也直接反映在了購車行為上。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也認為,中西部和低線城市市場房價同比高漲,持續的房地產壓力對購車和用車消費產生分流影響。
中汽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認為,從2019年來看,國內車市的確進入了非常關鍵的時期,再靠主打性價比的模式,未來很可能難以為繼。中國品牌汽車下一步就是要與合資企業進行正面的、全面的競爭,在國際競爭中生存。經歷了嚴峻的市場考驗后,中國品牌也許能進一步認清市場,了解自身的實力去補足短板,學會如何在越來越嚴峻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如果生存了下來,意味著未來可能會更好發展;如果不行,也是市場正常的優勝劣汰”。
■頭部效應集中,中國品牌進入整合期
然而可以確定的是,雖然車市銷量進入低增長,多家企業經營受到影響,但對整個汽車行業來說卻是好事兒。這是國內汽車產業由大到強、由重數量到重品牌/質量發展的一條必經之路。通過充分的競爭,或能有效提高中國汽車品牌的競爭力、品牌力和國際影響力。
師建華表示,車市環境好的時候,各個車企也都會好;但如果車市環境不好,那優劣企業的區別也會凸顯:“對中國品牌車企來說,目前面臨的不是掙不掙錢、掙多掙少的問題,而是能不能活下去的問題,汽車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這是必然要經歷的轉型之路。如何尋找生存發展機會,如何與好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進而提高競爭力、做大做強,需要每個企業深深思考”。
而應該看到的是,目前國內汽車產業的確已經進入產業集中階段,頭部企業效應明顯。根據中汽協統計,1-9月,國內汽車銷量排名前十位的企業集團(上汽、東風、一汽、北汽、廣汽、長安、吉利、長城、華晨、奇瑞)銷量合計為1651.8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89.9%,高于上年同期1.1%;國內汽車銷量排名前五位的企業集團銷量合計為1252.2萬輛,占汽車銷售總量的68.2%,高于上年同期1.4%。師建華認為,這種主流車企的頭部效應會進一步加強,排名前十位的企業會在今年內在銷量上實現90%以上的占比,中國汽車產業已經進入加速整合階段。
此外,汽車行業呈現出的另一良性趨勢則是出口方面的提升。雖然面臨較為復雜的國際環境,但汽車出口卻走勢向好。今年9月,國內汽車出口9萬輛,同比增長6.3%,這也意味著更多中國品牌車企積極拓展海外布局,這有利于打造企業綜合實力,推進其向國際化發展。
總體來說,雖然國內車市銷量已經連續15個月出現同比下降,但隨著基數的縮小,短期內車市仍有實現正向增長的可能,然而對汽車行業每一個參與者來說,這的確需要一個過程。
全文總結:可以確定的是,2019年是汽車企業接受行業大考的重要一年。在車市轉型發展的當口,每家車企的真正實力得以展現,通過優勝劣汰的洗禮,實現整個車市的高質量蛻變。雖然國家相關部門有望適時推出刺激汽車行業消費的政策,但這不應該是車企繼續依靠的拐杖,畢竟汽車產品作為消費品,終究要接受市場和消費者的檢驗。而持續提升產品力和品牌力,才是車企長遠發展的可靠途徑。(文/汽車之家 才麗媛)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