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如果有一本關于汽車歷史的教科書,特斯拉絕對值得其中一個單元,而Model 3則是這個單元中的重要考點。比如,Model 3在發布后的一周內便接到了32.5萬張訂單,這創下了電動車首周訂單量的紀錄,而這個數字放進整個汽車歷史中都是名列前茅、擲地有聲的存在。這樣的成績甚至讓我想起了發布當天收到2.2萬張訂單并在前三年生產了將近130萬輛的第一代福特Mustang。
把視野轉到2020年,特斯拉Model 3已經是全世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冠軍,截止7月31日,Model 3在全球共售出162034輛。事實上,Model 3穩坐全世界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寶座已有18個月。特斯拉Model 3的全球性熱潮究竟原因何在?是產品力的優勢還是鬼才營銷的功勞?是特斯拉全球布局的成功還是配套設施的完善?本期中、英、德三地編輯就結合當地狀況來聊聊Model 3在不同市場上火爆的原因。
Model 3在中國
新市場上推新概念,解決了客戶的痛點
這個世界上賣得好的車都善于解決消費者的核心訴求,特斯拉在Model S和Model X(參數|詢價)時代是讓硅谷新貴感受到與同級別對手相比遙遙領先的科技感,而如今的Model 3是在一個相對便宜的價格讓眾多普通消費者感受到截然不同的汽車。
這里所說的截然不同,是由內而外,從視覺延伸至觸覺乃至渾身感官的。從外觀上看Model 3依然堅持了自家品牌的簡約路線,盡可能少地放置外觀細節從而達到一定的視覺高級感。而相同的理念在內飾上更進一步,事實上Model 3的極簡內飾甚至達到了一種夸張的地步,而這也恰恰能給消費者帶來最震撼的視覺效果。坐上Model 3的駕駛位,你會發現眼前只有三樣東西:如同寫字臺般的平滑中控臺、僅有兩個滾輪的黑色方向盤以及一塊15英寸的中央屏幕,甚至不仔細看連出風口都找不到。這樣的設計好用嗎?一般。視覺上新奇嗎?非常!成了,這就達到效果了。
在這個逐漸千篇一律的汽車市場上,消費者們已經習慣了由儀表盤、若干出風口、空調和多媒體控制區域以及顯示屏組成的中控臺,但Model 3的出現完全打破了這樣的習慣于認知。哪怕空調操作系統不好用,雙閃燈的開關不容易找到,但總體而言類似大型iPad的中央屏幕在操作邏輯上與日常使用的智能手機無異,日常基本的常用功能也較易實現,這樣一個瑕不掩瑜的狀態很容易讓人接受。
再加上在特斯拉本就領先的三電技術,易于被感知的充沛續航里程,勁爆的加速性能以及可以被稱得上是優異的行駛體驗,Model 3的在消費者能輕松體驗到的諸多方面都很動人。況且,汽車作為一個擁有三萬個零件的工業產品,其復雜程度很難被普通用戶完全掌握,所以廠家在易被感知的層面花大力氣研發以求受眾的好印象,而在那些不太有影響的方面節約研發金額是很正常的操作,畢竟成本有限無法面面俱到,就看花錢的人如何取舍了(在特斯拉的客戶爸爸們不要生氣,沒在批評你們)。
此外,一些城市的限購政策與上海工廠投產后下探的價格和充沛的供應量,更是加速了Model 3在國內市場的火爆。據統計,今年前7個月國產Model 3在國內的上險量為57960輛,占國內同期純電動汽車上險銷量的19%。排名第二的Aion S(埃安S)同期銷量為20151輛,數量將將超過Model 3的1/3。值得一提的是,在北京、上海、深圳這幾個一線城市,Model 3穩居新能源車型銷量榜首,看起來補貼后27.16萬元的起售價著實讓大城市的消費者聞到了香味。
當然還有一點不可忽略,那就是Model 3自帶的潮流屬性。一項新事物的誕生總歸會掀起一陣被追逐的熱潮,對于Model 3來說這股熱潮便是“科技熱”。如果仔細想想你便能發現,售價最便宜的國產Model 3在每一個考量數據硬指標的單項都不是冠軍,但自身帶著的極客氣質與簡約設計足以讓首次接觸電動車甚至汽車的用戶沉醉其中。關于這一點,我的德國同事Mathias Keiber在文章接下來的部分也會提到。
Model 3在德國
買車如同買iWatch,體現的是一種年輕心態
我的德國同事Mathias Keiber是個非常樂于接受新鮮事物的大哥,之前一篇文章里就說過自己非常喜歡寶馬i3營造的未來感,也很愿意每天開著電動車上下班。而他對于Model 3這款車的態度也十分開放的,他表示,在德國這個高速工況居多的國家,電動車的出力特性在不限速公路上相比于普通燃油車并沒有什么優勢,并且去充電站充電的成本相比于加油站的油價也沒有明顯降低,這讓Model 3變成了一個不是很主流的選擇,所以能掏錢購買Model 3的用戶都是深深被產品甚至品牌理念打動的人。
『今年1-6月德國電動車銷量排行,Model 3位列第三』
盡管如此,今年1-6月份Model 3在德國依然售出了4367輛,遠高于去年同期的2901輛,這樣的銷售成績也僅次于電動高爾夫的7320輛以及雷諾Zoe的7066輛。要知道,排在Model 3之前的狀元與榜眼可是價格更加親民且補貼之后售價十分誘人的緊湊型與小型車。所以在德國買Model 3的都是什么人呢?
聊到這個話題,就不得不提到另一家位于加州的品牌——Apple。在震驚世界的iPhone出現之后幾年,Apple帶來了iWatch,盡管它的初代產品續航時間還不滿一天,理論上講都不能滿足24小時之內隨時看時間的根本需求,但iWatch滿足了熱愛科技的消費者,滿足了愿意享受健康生活的人,滿足了男女老少追求潮流的需求。
甚至將iWatch戴在手腕上還可以讓別人對于你的財富狀況琢磨不透。因為在傳統認知中,手腕上有一塊滿鉆勞力士意味著成功與富足,若是只有一塊羅西尼那可能還需要抓緊辦公。所以Model 3的出現就如同iWatch之于傳統手表市場一樣,它跳出了傳統汽車領域的評判標準,大部分人對新鮮出現的事物缺乏準確認知與把握,只能在廠家的聰明營銷下去了解。
“在我的家鄉德國曾有位著名哲學家說過這樣一句話:There are no facts, only interpretaiton. 沒有事實,只有解釋。”Mathias說道,“在這個語境當中的意思是,Model 3與iWatch就是新市場中的新角色,誰先進入這片空白領域就有此充足的話語與解釋權,既然Model 3以一個與眾不同的形象呈現在人們面前,自然而然地就能被賦予更多人們愿意接受的含義。”差點忘了,說那句話的哲學家是尼采。
而隨著德國柏林工廠的大興土木,特斯拉將在歐洲本土擁有生產基地,屆時歐洲用戶對于特斯拉的需求將會由柏林工廠滿足,這下便不會出現今年7月時由于美國工廠疫情期間產能不足與運輸延遲而導致的上牌量暴跌(7月Model 3在歐洲僅交付了1078輛,這顯然是一個由特殊原因導致的非正常數字)。此外,特斯拉還宣布柏林工廠的首款投產車型將是Model Y,看起來這輛與Model 3共用75%零件的車型殺入歐洲電動車銷量榜前列也只是時間問題了。
Model 3在英國
優異的駕駛性能讓它成為了真正的3系殺手
英國同事Tyler Heatley是試駕編輯出身,對于駕駛非常有心得,同時也癡迷于能讓人身心愉悅的駕駛機器。對于特斯拉Model 3,他覺得駕駛感受非常值得一聊。
“雖然都是歐洲國家,但英國的通行工況與德國差別很大——密布的各種曲折雙車道公路讓多數駕車通勤的人們不是在過彎就是在前往彎道的路上,因此這對一輛車的底盤與轉向提出了很大的考驗,這也是寶馬3系、福特嘉年華能在英國暢銷的重要原因之一。”Tyler如是說。
『駕駛Model 3瘋狂加速中的Tyler同學』
“盡管Model 3的車重不低,過彎時能感受到底盤被過大的電池包拖累了些許節奏,但就轉向而言,Model 3的確做到了精準與犀利,高速過彎時車頭的指向性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有一點需要大家注意:Model 3的轉向雖然精準,但回饋給我的信息卻非常有限,不得不說這是個遺憾。所以我很難把Model 3定義為一輛駕駛者之車,可這并不妨礙我在駕駛它的時候體會到充分的樂趣。”
『Tyler同學駕駛的那輛Model 3全驅性能版』
當然,Model 3作為一輛動力充足的電動車,它隨叫隨到的動力是駕駛樂趣的重要來源。雖然有無數汽車記者都對電動機的瞬間動力大加贊揚,但我也依然要說,Model 3身上那種“時刻準備著”的動力確實令人欲罷不能,從低功率版到Performance版車型都是如此。
不要忘了,在英國購買Model 3可以享受免交路稅、擁堵費、沒有限行區且保險更便宜等優惠政策,額外還有政府的新能源車型購車補貼。此外,英國版的Model 3最高可以擁有將近600公里的續航里程和電動車展現出的環保、先進形象也是讓不少英國消費者為它埋單的重要原因。更為驚喜的是,英國市場上中型轎車的標桿車型寶馬3系在動力層面并不如Model 3,而Model 3優惠后的性價比也讓不少消費者忽略了二者之間做工與用料的差異。
『今年4、5月份Model 3摘得英國銷量冠軍』
因此在疫情肆虐的4月、5月,特斯拉Model 3不僅成為了英國市場上電動車銷量冠軍,更是所有車型的銷量冠軍。所謂時勢造英雄,大抵如此吧。
編輯點評:
Model 3成功的背后反映了一個問題:如果能順利找到市場空白另辟蹊徑,并且在這片市場上持續耕耘,那么在一定的積累之后你將會擁有整片市場的話語權,并引領整個市場的發展。這便是目前Model 3乃至特斯拉在電動車領域所處的位置,諸多傳統造車大廠都在追趕特斯拉的腳步,甚至有高層公開向媒體表示,特斯拉已經領先我們太多,真的有點追不上了。
10年前應該沒有人能想到我們會在2020年大肆討論電池、電控、電動車,應該也沒有人會想到我們會在2020年看到一輛電動車領跑發達國家汽車消費市場的銷量排行榜。也許未來的日子會變成捷豹路虎集團首席工程師口中的那樣:未來10年里所發生的變化可能會比之前100年還要多。(文/汽車之家 丁伯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