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日前,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汽車市場研究分會(乘聯會)最新零售銷量數據顯示,2022年5月乘用車市場零售達到135.4萬輛,同比下降16.9%,環比增長29.7%,5月零售環比增速處于近6年同期歷史最高值。1-5月累計零售731.5萬輛,同比下降12.8%,同比減少107萬輛,其中4-5月同比下降86萬輛影響較大。
5月新冠疫情在全國各地散發局面逐步降低,全國25個省在5月報告有7,042例確診病例較4月的64,813例下降89%,各地的經銷商4S店客戶進店和成交都有明顯的改善。5月全國乘用車零售同比降幅16.9%,較4月的下降35%改善17個百分點,改善較大,穩產保供舉措逐步顯現效果。
5月豪華車零售18萬輛,同比下降29%,環比增長52%。前期京滬等豪華車主銷區域受防疫封控形勢變化影響較大,近期改善明顯。
5月中國品牌零售62萬輛,同比增長5%,環比增長29%。5月自主品牌國內零售份額為46.3%,同比增長9.8個百分點;1-5月累計份額46%,相對于2021年同期增長8.6個百分點。5月自主品牌批發市場份額49.8%,較去年同期份額增加9.3個百分點;1-5月自主品牌累計份額48%,相對于2021年同期增加7.2個百分點。自主在新能源市場獲得明顯增量,頭部企業表現優異,比亞迪汽車、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和奇瑞汽車等傳統車企品牌份額提升明顯。上汽乘用車和一汽紅旗環比增幅均超過260%,體現產業穩工復產的效果突出。
5月海外主流品牌零售56萬輛,同比下降28%,環比增長24%。5月的日系品牌零售份額20.9%,同比下降2.4個百分點。德系品牌份額23%,同比下降2.2個百分點。美系市場零售份額達到6.9%,同比下降3.7個百分點。
針對出口方面,5月乘聯會統計口徑下的乘用車出口(含整車與CKD)18.4萬輛,同比增長77%,環比增長103%。上海地區復工復產對車企出口帶來巨大貢獻。5月新能源車占出口總量的21.2%。5月自主品牌出口達到14.1萬輛,同比增長77%;合資與豪華品牌出口4.2萬輛,同比增長76%。
生產方面,5月乘用車生產167.1萬輛,同比增長6.5%,環比增長69.5%,產業鏈保供措施見效。其中豪華品牌生產同比下降7%,環比增長112%;合資品牌生產同比下降12%,環比增長93%;自主品牌生產同比增長32%,環比增長48%。1-5月的車企生產達到802.0萬輛,同比增速下降0.3%。
受疫情影響的進口零部件短缺問題改善,涉及長三角地區的國產零部件體系供應商逐步恢復基本供貨,促進全國5月的生產迅速恢復。上海是全國汽車行業的樞紐核心,其地位仍需進一步強化,近期保供復產效果良好。長春和上海產業鏈保供政策下的生產提升明顯。5月一汽集團乘用車生產環比增長178%,上汽集團乘用車生產環比增長150%,特斯拉生產33,544輛,環比增212%。
針對批發情況,5月廠商批發銷量159.1萬輛,同比下降1.3%,環比增長67.8%,受生產的制約,部分車企表現分化明顯。1-5月的廠商批發銷量達到798.1萬輛,同比增速下降3.8%。
5月的產銷環比改善較大,形成廠商產量高于銷量8萬輛、廠商國內批發高于零售23.7萬輛的推動式產銷走勢,也形成了5月廠商零售環比增速(29.7%)大幅低于批發增速(67.8%)的特征。
庫存方面,2021年四季度以來廠商庫存迅速回補,奠定了今年零售市場價格促銷持續加大的壓力。由于購置稅減半政策在6月實施,廠商備庫熱情提升。5月份廠商庫存環比增長8萬輛,1-5月累計增長3萬輛,而2021年1-5月廠商庫存下降24萬輛,今年的廠商庫存改善較大。5月渠道庫存環比增長5萬輛,1-5月渠道庫存下降2萬輛,較2021年1-5月下降56萬輛形成強烈對比。
目前經銷商庫存處于中高位,但由于疫情下的生產不足,在途庫存占比上升,部分熱銷車型生產短缺,導致供需結構不匹配且調整難度大;缺少旺銷車型的零售增量,也使庫存系數有虛高問題。不少經銷商的庫存中包含“在途車輛”,交不了車就回不了款,不僅不能滿足客戶新增定單需求。而且疫情下客戶經濟狀態波動較大,容易導致客戶延期提車甚至退車。前期的庫存狀態,加劇經銷商端的資金困難,紓困難題較為突出。6月初的終端零售在政策推動下明顯走強,預計6月經銷商庫存將轉化為較強零售增量。
在新能源方面,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達到42.1萬輛,同比增長111.5%,環比增長49.8%,新能源發展同樣受到當前疫情沖擊,但環比改善超過預期。1-5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189.2萬輛,同比增長117.4%。5月新能源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36.0萬輛,同比增長91.2%,環比增長26.9%,1-5月形成“W型”走勢。1-5月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171.2萬輛,同比增長119.5%。
新能源車市場方面,供給改善帶來市場火爆,漲價前訂單表現火爆,訂單充足。5月的新能源車與傳統燃油車環比走勢都受到生產影響,新能源車供不應求加劇導致未交付訂單拖期嚴重。疫情下私車出行習慣拉動了新能源車強勢增長,家庭第二輛車的安全出行意義重大,呼應了城鎮居民在短途出行中對新能源車型的進一步認可和適應。(文章來源:乘聯會;編譯/汽車之家 李娜)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