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近年來,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進入發展快車道,政策法規環境持續完善,技術加速迭代,產業應用快速普及。面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全球機遇,各國紛紛加快戰略部署,通過發布政策頂層規劃、制訂/修訂相關法規、鼓勵技術研發、支持道路測試示范及運營項目等,推動產業落地。當前,國內已經搭建完善的政策體系,全面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以及與智能交通、智慧能源、智慧城市等的融合發展與生態構建。
8月1日,2022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科技周、第九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2022)在北京亦莊召開。中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國家智能網聯汽車創新中心副主任公維潔女士在本次大會上發布了《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評估工作報告》。
以下為發言實錄(精編):
過去的幾年中,由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支持建設17個國家級智能網聯汽車測試示范區,各個測試示范區都在積極開展封閉場地建設,強化軟硬件部署和開放道路測試各項工作,有力地支撐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開放道路建設和測試示范規模不斷擴大,我國已有接近30個省市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牌照,總體已有1000多張牌照,各地開放道路超過6000公里,測試里程超過1000萬公里,已經形成一個非常好的包括封閉場地和開放道路協同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驗證體系。我們可以看到北京測試區、上海測試區、廣州測試區等等,不管是在開放里程、測試里程、發放牌照數量都是位列前茅的。
示范應用場景不斷豐富,既包括對乘用車的Robotaxi這種AVP場景,也包括對客車的場景、干線物流的貨車場景,包括封閉測試區的特殊應用場景等等,都已經開展了非常廣泛的應用。
我們看到測試示范政策不斷地向無人化、商業化發展,前期更重要的是技術測試示范,現在越來越多地往產業落地發展。
車路協同也是不斷發展,從前期的互聯互通去往產業化推進和智能化、網聯化的融合探索,全國的測試示范區已經建立的基礎設施超過4000套,5G基站開通超過185萬,各個測試區都有開展包括基礎地圖、云控平臺的探索,車企也已經推出CV2X量產車型,產業發展正處在車路加速協同雙向奔赴這樣的階段。
各地正在積極出臺政策法規試點,比較突出的就是北京示范區的政策先行區,深圳人大剛公布的深圳經濟特區、智能網聯汽車管理條例都是從不同的測試區對智能網聯汽車的政策法規進行積極探索。我們也看到各地積極開展標準試點示范,服務高質量的發展,北京示范區已經發布車路云網圖安全服務測試示范應用標準體系,上海也成立了智能網聯汽車及應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
雖然各個測試區都已經形成長足的發展,但目前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測試互認數據共享有待加強,車路協同雖然已有長足的發展,但車等路、路等車的現象仍然存在,測試場景仍然需要擴大,需要相關政策法規的支撐,急需進一步提高測試評價能力,支撐產品準入等等。
在這樣的背景下,2021年,由工信部牽頭成立ICV2035推進組,希望系統化推進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工作,由學會和聯盟牽頭其中的測試應用組,其中一個重點任務就是推動測試結果互認和數據共享。
過去的幾年,學會和聯盟也是連續發布測試區的共享互認倡議和互認推進路線圖,已經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互認的發展。
我們也梳理測試互認面臨的問題,主要就是兩方面:測試標準的統一和測試能力的統一。按照這兩個問題,我們就來推動這項工作。其實2021年7月,三部委繼續發布《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和示范應用管理規范》,然后在上一版的基礎上進一步規范八大通用檢測項目,隨后出臺的國標《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場地實驗方法》進一步把八大通用測試項目細化為三十二個試驗項目,標準就已經實現了統一,下一步就是評價各個測試區的測試能力。在工信部、裝備一司和公安部、交通管理局的支持下,學會和聯盟聯合行業搭建包括場地建設、測試能力、運營管理這樣的評價體系,針對現有的國家測試區進行測試評價,最終有八家作為優秀單位勝出。在這里我也要特地跟大家強調一下,這次的測試是重點針對場地測試的能力,也就是說我們在做測試互認的時候是各家企業要在場地測試通過以后才能領取道路測試的牌照,其實互認就是A城市認可B城市的第三方機構提供的封閉場地測試的報告,我們這次也是重點評估第三方機構在做封閉場地的測試能力。
舉個例子,廣州測試區開放道路測試做得非常有效,不管是政策、場景還是現在無人化等等探索都做得非常好,但廣州測試區并沒有一個封閉測試場地,所以就直接放棄了這次評估,一直都是認其它測試區的封閉場地測試結果,其實這就是我們對測試互認希望達到的目標。
依據這個結果,我們進一步制成測試結果互認,對評估優秀的測試區納入互認范圍。我們非常希望其它測試區認可優秀測試區出具的結果,不再重復進行相同項目的測試,未來還會動態更新評估體系。剛才講的是國家測試區,要把更多地方測試區納入評估范圍,而且根據技術發展不斷豐富這樣的測試區評估體系,組織測試區之間進行經驗交流,引導測試區共用封閉測試場的測試資源,共建測試標準,實現互聯互通,避免無序競爭,建設大而全、小而全的測試基地。
剛才講過進一步豐富測試互認的范圍和測試評估體系,我們這次的評估更多的是針對場地測試,未來對場地測試更像一個實驗室的評價,未來會有國家認證認可的機構對其進一步規范。開放道路的測試、虛擬仿真測試,未來能不能互認?我們也在聯合行業針對仿真測試去做標準、數據、工具、平臺四位一體的評價體系,未來不同的測試區、第三方測試機構甚至不同的車企和研發企業出具的仿真結果能夠實現互認。我們對道路測試也是積極梳理,包括開放道路分級、測試駕駛員、路測基礎設施的建設標準和數據的傳輸等等,未來希望推動開放道路結果的進一步互認。(文/汽車之家 嚴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