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互動話題] 今年6月,發改委、商務部發文放寬了對合資車企的股比限制。3個多月后,不僅特斯拉獨資在華建廠一事初見眉目,寶馬更成為了一個受益者。寶馬集團和華晨集團共同宣布,華晨寶馬合資協議將延長至2040年,對華晨寶馬的投資將新增30億歐元,用于現有及新增生產設施建設項目,未來3-5年,華晨寶馬的年產能預計增加至每年65萬臺。雙方持股比例變動較大,寶馬持股75%,而華晨也從原來的50%降為25%,這被認為是寶馬針對中國市場更細致的戰略規劃,但同時也預示著合資車企對半持股時代的終結。
發改委也進一步明確了汽車行業股比開放的時間表: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對于消費者而言,華晨寶馬幾個字很有可能未來將會去掉,這聽起來雖然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再也不用扣標了;但是對于國產車企而言接下來的競爭則是白熱化的。如今國產車紛紛崛起,甚至有些銷量還碾壓合資車,但是合資車的地位仍然是難以動搖,一旦合資車企展現真正的實力,國產品牌將會壓力重重。網友評論到,躺賺的時代結束了,接下來就要靠實力了。如果技術不行就會被淪為代工廠。更有網友調侃,再見了華晨寶馬,以后買寶馬車不用再摳標了!你有什么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