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燈光評測] 一汽-大眾CC(參數|詢價)不久前迎來了全新換代,從頭到尾、從內到外煥然一新。大燈造型、光源也有了明顯升級。作為一款在25-30萬搶占市場的車型,它不僅面臨同品牌價值車型的堵截,豪華品牌越來越多的車型價格下探也讓全新一代CC有些腹背受敵的感覺。那么在大燈這一方面,它能頂住壓力嗎?
自燈光評測文章出現至今,我們已經測試過20余款車型。綜合這些測試結果,如果一款大燈照得亮又不影響任何道路交通參與者才算“合格”。然而從駕駛員自身角度而言,可能有部分人會認為亮即可!當然遠光如果夠勁則更好。儼然有種“我有權不率先使用遠光,但你要晃我,我就‘干你’!”的感覺。即使遠光燈具備“和平使者”模式(自適應),但在不同的駕駛員手中也會變成戰爭狂人。全新一代CC大燈到底是和平使者還是戰爭狂人就完全取決于駕駛者,它的燈光表現非常不錯,以至于落入濫用遠光者手中,懟起人來也絕不含糊。
目前發售的4款車型全系標配LED大燈,除了最低配車型外,其余3款車型的燈光配置較為豐富。當然結合售價來看,自適應、轉向輔助、轉向頭燈這些配置出現得理所應當。當然除一款車型外,其余標配的做法贏得了些許好感。至少廠商不希望這些有利于行車安全的配置用作營銷手段。
全新一代CC大燈最大的變化是取消了霧燈設計,其次光源全部采用LED,再者增加了大燈內部的補光設計。近光燈由兩組獨立的LED+透鏡的組合實現,而遠光則是外側的近光組通過翻板來實現。補光燈由兩組LED發光元件結合反光碗設計來呈現,基本上多數車型的補光燈都采用此類設計方案。
近光表現堪比后裝升級產品
LED大燈在今時今日來說不是什么稀罕物件,越來越多的車型進行標配,我們也測試過多個品牌的LED大燈,但就照射效果來說……(腦補個不文明用語吧)除了豪華品牌外,LED大燈給我印象最深的兩個車型一個是君威一個就是今天聊的CC了。前者數據表現感人,且多種照明模式實用性很強,而全新一汽-大眾CC的LED近光燈特點就是勻、亮!花里胡哨的東西很少。
無論從主觀感受還是數據實測結果來看,全新一代CC的近光表現與我們前段時間所做的《安卓和蘋果的區別?主流透鏡橫評》中幾款主打后裝市場燈光升級的產品相差不多,而在那篇透鏡橫評文章中,我們全部使用的是歐司朗CBA氙燈燈泡。雖然大家普遍認為LED大燈的照射效果要強于氙燈,但這是有前提條件的——透鏡。再好的光源如果沒有一顆設計合理的透鏡配合,照射效果會大打折扣,從此前我們測試的幾款LED大燈就能輕松看到,各位可以從《燈光解析》板塊了解一下那些“掛羊頭賣狗肉”LED大燈。
我們一直在罵“遠光狗”,那是駕駛者的問題。相比而言近光的眩光對對象駕駛員來說才是毀滅性打擊。燈光調得高,透鏡本身乃至無透鏡的散光在路上都會造成很強的眩光效果。對于CC的近光來說,20米處會有一些眩光存在,但在可接受范圍內。什么叫不能接受?——有個著名燈具廠的“官車”(08-11款),那近光表現“耀眼動人”。
補光燈開啟后,從數據上看橫向探測能力并沒有明顯增加(0.5m左右)。但主觀感受上,補光效果還是不錯的,不過角度還談不上廣。低速狀態下補光功能可隨方向盤轉動開啟,且當你反打方向時,一側補光燈緩慢熄滅,另一側瞬間亮起,左右兼顧效果不錯。如果通過車內燈光控制面板強制開啟的話,隨動功能將取消。
遠光“殺傷力”不錯
由于是遠近光一體設計,近光不慫的情況下,遠光基本不會太差。照射距離達到了很高的水平,與邁巴赫S級、君威相差不多,達到了115米。當然,眩光表現也很具有“殺傷力”,水平遠遠高于前兩者。
關于遠光眩光的問題,不久前我們也曾私下問過燈廠研發人員,從研發角度來說,不能以眩光的高低來判斷遠光的好壞,因為遠光夜間行車的警示作用,一定眩光可以引起對向、前方駕駛員注意。然而,這是建立在交通參與者都是“和平使者”的基礎上而言的。但從現如今的道路環境來看,越厲害的眩光越能給駕駛員底氣——晃我?晃我我就讓你看太陽!
遠光的強弱,好比是對槍械的管控,是保護自己還是傷害他人完全取決于持槍人!
功能不花哨 實用性很強
也許是“殺傷力”太強,也許是為了提升格調。自適應遠近光功能出現了!雖然功能愿景很好,但對“遠光狗”依然形同虛設。不過單就該車的自適應功能來說感受很不錯,當車輛偵測到前車與對向車的燈光時,遠光會很迅速關閉。當行駛于對向雙車道路段,會車時遠光可以單獨遮蔽一側。此外轉向頭燈功能的隨動速度非常迅速,基本“無延遲”。不過從主觀效果來看,我認為該功能的實用性不強。(點擊下放視頻了解全新一汽-大眾CC的燈光功能)
寫在最后:
現在多數新車都會采用LED大燈,一方面是迎合造型設計需求,一方面是市場認可度高。但從多數車型的測試結果來看,其本身的照射優勢并沒有發揮出來,甚至出現了倒退……雖然全新一代CC的大燈表現很不錯,但結合售價來看,如果只有這一價格區間的LED大燈才能有較好的光照表現,這本身就是一種技術的倒退。控制成本、打造宣傳亮點、用作營銷手段這些都可以接受,但前提是產品要說得過去。(圖/文 汽車之家 李響)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