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車系歷史] 在大眾汽車的SUV家族中,途銳是歷史最長、定位最高的車系,2002年問世至今已發展至第三代。從征服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到牽引波音747創造吉尼斯紀錄、再到三次問鼎達喀爾拉力賽冠軍,途銳以卓越的表現在豪華硬派SUV陣營中豎立了旗幟。本文我們就來一起回顧大眾途銳的17年變遷。
關于途銳車名的含義
途銳(Touareg)之名,源自“撒哈拉之子”圖瓦雷克(Tuareg)游牧民族。由于沙漠中雨水稀少,為了尋找牧場和水源,圖瓦雷克人不得不經常遷徙,在茫無邊際的沙漠中到處奔波,這鍛煉了他們的堅強性格和意志。圖瓦雷克人還是世界上最會利用沙漠的部族,他們會用細沙筑床、挖沙坑集露、沙河釣魚等,并且技藝超群。大眾將圖瓦雷克部落的名字賦予給旗下首款SUV,寓意其征服極端環境的自信。
關于途銳的研發與制造
說到途銳的誕生,不得不提“大眾教父”費迪南德·皮耶希,他在1993年成為了大汽車集團的掌門人。在此之前,大眾品牌如它的名字一樣,生產的都是普通民眾能買得起的物美價廉的家用車,但皮耶希卻認為,大眾品牌也需要涉足高檔豪華車領域,以滿足那些忠實顧客的升級需求,于是便有了兩款全新車型:途銳與輝騰。
其中,SUV項目由保時捷主導,與大眾、奧迪聯合開發。在保時捷魏斯薩赫研發中心內,由Klaus-Gerhard Wolpert領導的300多人的研發團隊,共同打造了大眾集團PL71平臺。而大眾途銳、保時捷Cayenne和奧迪Q7,則共享了這一平臺技術。三款車型中,途銳和Q7在大眾集團位于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的工廠生產,該工廠同時還生產Cayenne的車身,總裝則在保時捷萊比錫工廠完成。
關于大眾AAC概念車
2000年北美車展,大眾發布了一款皮卡概念車Advanced Activity Concept(簡稱AAC),它便是日后第一代途銳的雛形。有別于傳統皮卡,AAC概念車擁有飽滿圓潤的外形,內飾強調了豪華感與多功能性。動力系統搭載一臺V10 TDI柴油發動機,匹配6速自動變速箱。底盤部分采用前后雙橫臂獨立懸架,配備帶低速四驅的全時四驅系統、空氣懸架,最大離地間隙達到390mm。
第一代途銳(2002-2010年)
2002年巴黎車展,大眾途銳正式發布。新車結合了舒適、豪華與多功能性的特點,外觀采用大眾當時的家族式設計語言,整體給人穩重低調之感。途銳的定位是中大型SUV,其車身尺寸長寬高為4754×1928×1726mm,軸距達到2855mm,車內采用5座布局,裝備了在輝騰上首次使用的4分區自動空調,行李廂容積為1570升。
動力方面,途銳最初提供了3.2升V6、4.2升V8汽油發動機以及5.0升V10 TDI柴油發動機可供選擇,匹配6速手動或6速自動變速箱。途銳為承載式車體結構,采用前后雙橫臂式獨立懸架,并配備了4×Motion全時四驅系統、空氣懸架與電控減震系統。大眾4×Motion系統與保時捷PTM系統在結構上非常相似,都使用了多片離合器式中央差速器,具備百分之百的鎖止功能,并且帶有低速四驅擋。
在正常路況行駛時,前后軸的動力分配比例為50:50,極端情況下,驅動力可以最多100%地被傳遞到前軸或者后軸,甚至單獨一個車輪上,此外還可選裝后橋差速器鎖。越野性能方面,途銳能夠以100%的爬坡力駛上45度的坡路。最大離地間隙為300mm,接近角、離去角為33.2度,通過密封防水車門、防水大燈和電器插座,以及發動機特殊的進氣和通風管道、密封萬向節,可以進入水中達580mm。
2003年上海車展,大眾途銳首次與國內消費者見面。次年,途銳正式登陸中國市場,采用整車進口方式在國內銷售。首批引進的車型配備了兩種動力,分別為3.2升V6和4.2升V8發動機。向中國市場引進豪華SUV,是大眾汽車在中國進口車業務發展以及大眾汽車品牌形象整體提升的重要舉措。途銳在中國的首位車主是萬科集團董事長王石先生。
此后,途銳陸續新增了2.5T直列5缸TDI、3.0T V6 TDI柴油動力版本,以及6.0升W12汽油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450馬力,峰值扭矩600牛·米,0~100km/h加速時間5.9秒,最高車速250km/h。為了證明自身實力,2005年,途銳成功征服世界上最高的活火山奧霍斯德爾薩拉多山,創造了汽車所能到達的最高海拔高度的吉尼斯世界紀錄——6080米。
2006年,途銳進行了中期改款,前臉采用了大眾新的家族式設計,安全性方面升級了防翻滾保護、新型防抱死制動系統等。同時,動力系統由3.6升V6發動機取代了此前的3.2升發動機,4.2升V8發動機配備直噴技術,使最大功率提升了40馬力至350馬力。三款柴油發動機都增加了微粒過濾器,3.0T V6 TDI發動機的最大輸出功率由225馬力提升至240馬力。這一年,途銳V10 TDI拖動重達155噸的波音747-200前行了150米,創造了汽車拖拽重量的世界紀錄。
2007年,途銳推出了高性能版的R50車款,該車基于途銳V10 TDI打造,動力系統經過升級,最大功率達到350馬力,峰值扭矩850牛·米。R50還配備了專屬徽標、空氣動力學套件、21英寸鍛造輪圈、藍色剎車卡鉗等。2009年,途銳又增加了V6 TDI BlueMotion車款,最大功率225馬力,這款藍驅車型油耗可降低10%,百公里油耗約為8.3升。
在賽車運動方面,途銳自2004年開始參加被譽為世界上最艱苦越野拉力賽的達喀爾拉力賽。2009年,比賽首次從非洲大陸移師南美,經過多年磨練的大眾汽車途銳車隊的選手們一路披荊斬棘,終于嘗到勝利的滋味,包攬了冠亞軍。以途銳W12為原型的大眾途銳2賽車,成為了第一輛在達喀爾拉力賽中奪冠的柴油賽車。在接下來的2010年和2011年達喀爾拉力賽中,途銳車隊成功衛冕,實現了三連冠。
第二代途銳(2010-2018年)
2010年,第二代大眾途銳正式發布,新車出自改進型的PL72平臺,采用了由德·席爾瓦設計的低調、內斂又不失個性的“橫向”家族臉譜。第二代途銳的車重減輕了208公斤,同時車身抗扭剛度提升5%,風阻系數從上一代的0.38降至0.35。在車身尺寸上略有提升,長寬高為4795×1940×1709mm,軸距增加了38mm,達到2893mm。
內飾在布局和細節上都有所創新,三輻式方向盤取代了老款的四輻式方向盤,升級了全景天窗、電子手剎、自動駐車、座椅通風、360度全景影像、動態車燈輔助系統等配置。與新一代保時捷Cayenne一樣,第二代途銳的后排座椅可進行16cm的前后調節,以及6°的靠背角度調節。后備廂容積為603升,將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擴展至1732升。
動力部分,第二代途銳繼續搭載3.6升V6 FSI汽油發動機和V6 TDI、V8 TDI柴油發動機,傳動系統標配8速手自一體自動變速箱。不過,出口到中國市場的途銳比較特殊,配備的是3.0T V6 TSI發動機。此外,全新途銳首次引入了油電混合動力系統,由一臺3.0升V6 TSI機械增壓直噴汽油發動機和一臺電動機構成,系統最大輸出功率380馬力,峰值扭矩580牛·米。
第二代途銳繼續采用前后雙橫臂式獨立懸架,空氣減震器可實現多種調節,懸架軟硬度有舒適、標準、運動3種模式可選,離地高度分五級可調,由低到高分別為:負載、標準、運動、越野、極限越野,離地間隙調整幅度約為115mm,最低為230mm,有助于降低重心、穩定車身,最高可達345mm,提高了底盤通過能力。
四驅結構方面標配的是4Motion全時四驅系統,以機械式托森中央差速器為核心,前后軸配備開放式差速器,這套系統的優點是動力分配響應快、可靠性高。在正常情況下,前后軸動力分配比例為40:60,在極端情況下后軸最大可以分配到80%的驅動力,前軸最大可以分配到60%的驅動力。另外還可選裝越野性能更強悍的4×Motion四驅系統。
2012年是途銳車型上市10周年,為此大眾推出了途銳X周年紀念版(X在羅馬數字中代表10),配備了19英寸鋁合金輪圈,車身增加了更多鍍鉻裝飾以及X版徽標。內飾采用Nappa真皮包裹配以烏木飾條,腳踏板也鑲嵌了X版徽標,在細節之處彰顯個性。值得一提的是,途銳在中國、俄羅斯、中東、巴西等市場還推出了4.2 FSI車型,搭載了4.2升V8自然吸氣發動機,其最大輸出功率360馬力,峰值扭矩445牛·米。
2014年,第二代途銳進行了中期改款,在外觀和內飾細節部分有所調整,進氣格柵改為四橫輻鍍鉻設計并與前大燈銜接,A字型下進氣格柵造型與上進氣格柵成對應姿態,同時全系增配了發動機啟停技術、自適應遠光燈等配置。動力方面,3.0升V6 TSI汽油發動機經過調校之后,最大功率為320馬力,峰值扭矩為440牛·米,相比老款分別提升了22馬力和20牛·米,V6 TDI柴油發動機的最大功率增至262馬力。
關于大眾T-Prime GTE概念車
2016年北京車展,大眾發布了一款T-Prime GTE概念車。新車前臉運用了大眾最新家族式設計理念,被視為第三代途銳的雛形。動力方面該車配備的是一套插電式混動系統,由電機和一臺2.0T發動機組成,最大輸出功率376馬力,峰值扭矩699牛·米。匹配8速自動變速箱和4Motion全輪驅動系統,純電模式下可行駛50km。
第三代途銳(2018年-至今)
2018年3月1日,一臺全新途銳離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迪斯拉發,一路穿越11個國家,總里程超過16000公里,最終抵達北京,并選擇在中國全球首發。第三代途銳與蘭博基尼Urus、賓利添越、第三代保時捷Cayenne、第二代奧迪Q7一樣,都是基于大眾MLB Evo模塊化縱置發動機平臺打造,作為大眾旗下高端SUV的新成員。
最新家族化設計語言的應用讓第三代途銳變得更為年輕,很多棱角化的設計使得新車肌肉線條更為明晰,看起來十分干練。車身尺寸方面,新一代途銳的長寬高為4878mm×1984mm×1702mm,軸距為2894mm。相比上代車型車長增加77mm,車寬增加44mm,車高降低7mm,軸距僅增加1mm,并且其在同平臺的五款中大型SUV當中是身形最小的。
全新的矩陣式LED前大燈,左右兩個大燈組共包含256個LED點光源,在遠光燈模式下的照明范圍比上一代途銳增加了100多米。交互式燈光控制系統能夠有效避免會車或近距離跟車時給對方車輛造成的眩目,還能夠使夜間駕駛變得更加輕松和安全。同時多達12種智能照明模式,面對復雜多變的行駛環境,為駕駛者創造最清晰的視野。
全新的內飾設計風格整體感很強,15.3英寸中控液晶顯示屏與12.3英寸全液晶儀表盤相連,通過細節裝飾條點綴,為內飾的氛圍感加分不少。配置方面,除了一系列主動駕駛以及主動安全配置之外,包括夜視系統、座椅按摩、14揚聲器丹拿音響(730W)等,均出現在全新一代途銳車型中。后備廂容積達到810升,將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擴展至1800升。
動力方面,國內低配途銳搭載的是2.0TSI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252馬力,最大扭矩370牛·米,雖然氣缸數降到了4,但數值并不讓人失望。高配車款配備的是3.0TSI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輸出功率340馬力,峰值扭矩450牛·米。與發動機搭配的都是來自采埃孚的8擋Tiptronic變速箱,也是久經市場考驗的產品,由電子擋桿控制。
海外車型提供的是3.0升V6 TDI柴油發動機,包括231馬力和286馬力兩種調校。還有4.0升V8柴油發動機可供選擇,最大功率為421馬力,峰值扭矩為900牛·米。此外,途銳還發布了PHEV版本,采用了一套2.0T插電式混動系統,2.0T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252馬力,峰值扭矩為370牛·米,與之搭配的是136馬力/350牛·米的電動機,綜合最大功率367馬力,綜合最大扭矩700牛·米,綜合續航里程為1000km,純電動模式下續航里程為58km。
底盤部分,相比前兩代車型上使用的雙叉臂結構,全新途銳采用了前后五連桿式獨立懸架,并標配了自適應空氣懸架,可實現車身高度(普通、載物、越野和越野+)和懸架軟硬程度的調節,當途銳車速達到120km/h時,懸架會自動降低15mm。既能適應非鋪裝路面的復雜性,又能滿足公路駕駛甚至激烈駕駛時必要的車身姿態和動態響應。
前橋還帶有主動式電子防傾桿,有助于改善車輛在極限狀態下的車身姿態,后橋使用了主動轉向技術,車輛在低速時的轉彎靈活性及高速時的穩定性都能夠得到提升。新車依舊配備了4Motion全時四驅系統,保留了機械扭矩感應式限滑差速器(托森)的中差結構,通過分動箱可以向前輪提供最大70%的扭矩、而后輪可以達到80%。四輪帶有EDL電子限滑,后橋為開放式差速器,但無法再選裝帶有低速四驅以及后橋鎖止功能的4×Motion四驅系統了。
小結:
途銳是大眾品牌推出的第一款SUV,經過三代發展,大眾SUV家族已經愈發壯大,但途銳作為旗艦車型的定位依然沒有改變。17載崢嶸,途銳在追求卓越的路上從未停下腳步,面對時代審美的變遷,途銳承襲前代的硬派基因,卻更加注重精湛工藝的表達。面對轉型途銳也是不甘落后,中控屏和儀表盤兩塊屏幕承載了所有車輛交互的信息,顛覆了傳統的用車體驗。與此同時,途銳雖然變得更加城市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傳統,仔細品味,它骨子里那股硬氣其實依舊存在。(文/汽車之家 李伊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