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今非昔比] 2022年重慶車展上,新款福特福克斯正式上市。作為福特旗下最年輕的車系之一,福克斯以其出色的操控性和良好的口碑提升了福特在全球緊湊型轎車市場的地位。從1998年誕生以來,福克斯已經經歷了四代車型的演變,這24年間,福克斯究竟發生了怎樣的蛻變?
福特福克斯研發背景
上世紀90年代末,福特在以歐洲為主的全球市場上銷售的Escort年事已高,隨著大眾高爾夫等一眾緊湊型轎車相繼推出新車型,福特推出一款全新的緊湊型轎車替代Escort已迫在眉睫。因此,福特總部決定由歐洲福特來開發符合全球市場的緊湊型戰略車型,并且把競爭對手鎖定為第四代高爾夫和標致307這些熱門緊湊型轎車,福特在研發過程中將該項目定名為CW170。
1992年都靈車展上,福特展臺發布了一款名為Focus的概念車,該車由意大利著名汽車設計公司Ghia打造,該車主要用于展示福特即將推出的安全性功能。不過從概念車的設計來看,與量產的福克斯并無任何關系。第一代福特福克斯于1998年正式推出,而直接引用Focus(以下稱為福克斯)的名稱是1998年年初做出的決定,福特原本計劃讓新車型繼續使用Escort的名稱……
上世紀90年代末,緊湊型家用車市場硝煙彌漫,為了給競爭對手們一記重擊,第一代福克斯一口氣推出了兩廂三門、五門版、三廂版和旅行版共四種車型。不過和前輩Escort相比,Cabriolet和Van兩種車型還是缺席了。在福克斯推出之后,Escort的旅行版和兩廂五門版直到2000年和2003年才宣布停產。作為Escort的繼任車型,福克斯的前臉一改前輩使用了大量圓潤元素的設計,伶俐的三角形大燈與進氣格柵相連,前杠下方的進氣部分也與霧燈相連,轉向燈則獨立于前杠兩側,并沒集成在大燈內。作為一款家用轎車,初代福克斯的外觀相比當時眾多的競爭對手們還是很兇的。
自1998年推出以來,第一代福克斯在全球共贏得了60多個獎項,其中包括13個歐洲和北美年度汽車獎。時隔24年后,經歷四代車型發展的福克斯可以說外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不管怎么改變都不忘初心的堅持運動化轎車的定位。最新推出的中期改款車型摒棄了此前的大嘴造型,重新設計的前臉可以說更能被廣大消費者所接受,畢竟大嘴設計過于極端。作為一款緊湊型家用轎車,新款福克斯的前臉設計算是比較復雜的,大面積的高亮黑進氣格柵與大燈相連也算是與初代福克斯的設計呼應了一下。ST Line版本前杠下方兩側雖然是封死的,但勝在設計相當運動化。即便是普通版車型,前杠的設計也側重于體現福克斯運動家用轎車定位的初衷。
第一代福克斯的三角形大燈除了設計讓人一見傾心外,受限于那個年代家用車的定位,鹵素光源的大燈并沒什么科技感可言,從改款車型開始終于可以選裝氙氣大燈了。再來看看24年后的福克斯, 不光是ST Line版本,就連普通版福克斯的大燈也進行了熏黑處理,以體現其運動化的定位。全系標配LED光源的遠、近光大燈、LED前霧燈以及日間行車燈,此外自動大燈、大燈高度可調和大燈延時關閉也是全系標配,EcoBoost 180自動ST Line和自動S版還帶有自適應遠光燈。
官方宣稱,第一代福克斯借鑒了1991年日內瓦車展上的Ghia Focus概念車的一些設計元素,但是除了名字相同之外,兩車沒有任何相似的之處。初代福克斯運用了福特當時的邊鋒理念設計,外觀采用寬大的曲面勾勒出車身的整體線條,這種理念在當時開創了汽車設計的新紀元,許多車迷都被福克斯的外形所傾倒。初代福克斯側面長4175mm、寬1700mm、高1440mm,軸距2615mm,三廂版車身長度為4380mm。前后明顯突出的輪拱在當時的緊湊型家用車中也是相當激進的設計,無論高配還是低配車型,都采用了未噴漆塑料門把手和側面防擦條。
第一代福克斯的設計雖然出色,但仍然有著濃郁的90年代末汽車設計元素,車身并沒有過多復雜的線條。反觀24年后的福克斯,側面的線條就豐富多了,無論兩廂版還是三廂版車型,車身側面都有一條由大燈和尾燈延伸而來的肩線,兩條肩線在后門前端接近相連時逐漸淡化,車門底部也有一條向后延展微微上揚的折線,多線條的勾勒讓第四代福克斯的視覺效果更富有動感。車身尺寸方面,第四代福克斯兩廂版長4401mm、寬1824mm、高1470mm、軸距2705mm。三廂版車身長度為4664mm,而ST Line版本出于運動化的調校方式,比普通版車身高度低14mm。
第一代福克斯之所以讓人印象深刻,與其特立獨行的車尾設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初代福克斯尾燈的位置設計令人叫絕,與大燈造型呼應的三角形尾燈被設計在了C柱上,這也讓福克斯在當時眾多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這樣的經典設計還延續到了第二代福克斯兩廂版上。反觀第一代福克斯的三廂版和旅行版車型,車尾設計與造型靈動的兩廂版相比就過于平庸了。
從第三代福克斯開始,兩廂版車型的尾燈就回歸到正常位置了,這也讓福克斯缺少了最重要的經典元素。ST Line車型采用了單邊共雙出排氣,后杠下方的擴散器視覺效果大于實際作用。雖然三廂版運動感不如兩廂版烘托的到位,但三廂版后備廂蓋上配有小鴨尾也算彌補運動感的缺憾了。“FOCUS”的車系名稱這次全部安排在了福特Logo下方,三廂版后備廂蓋頂端的高位剎車燈可以說又是一處點睛之筆設計。不同于以往歷代福克斯兩廂版和三廂版采用完全不同的車尾設計,第四代福克斯無論車尾整體設計還是小到尾燈樣式都出奇地保持一致。
第一代福克斯內飾采用了當時福特Ka和蒙迪歐一些家族化設計元素,中控臺圍繞圓形元素進行設計,乍一看略顯凌亂,但各個功能區及按鈕排列的非常整齊合理,沒有很難上手的感覺,但第一代福克斯的內飾用料和工藝與當時的競爭對手們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但第一代福克斯的配置卻絲毫不亞于其他同級別車型,電動調節后視鏡、多個安全氣囊、ABS防抱死制動、車身穩定控制系統、多功能方向盤、定速巡航和CD音響等主流配置全部都出現在了福克斯的配置單中。
每一代福克斯的內飾都會給用戶帶來一種全新的感受,第四代福克斯自然也不例外。如果說初代福克斯內飾以圓形元素為主,第二代內飾多少繼承了初代的衣缽,而第三代的內飾風格轉變較大,第四代則回歸了中規中矩的風格。上一代福克斯的中控臺高高隆起,并且離駕駛者很近,所以會覺得空間比較緊湊。第四代福克斯采用了更居家的中控臺設計,中控臺整體前移所以空間感覺更寬敞了,但相比極為運動化的外觀來說,內飾設計稍微少了一些個性。值得肯定的是,此時的福克斯內飾用料和工藝已經有了較大的進步。此外,之前采用的旋鈕換擋機構也回歸到了傳統的機械擋桿換擋。
因為第一代福克斯擁有比當時其他競爭對手都要長的軸距,所以它的內部縱向空間要比競爭對手們寬裕不少,尤其是后排的腿部空間。可是初代福克斯車內的儲物空間卻很有限,另外擋桿前面的杯架由于設計的比較小,導致實用性很差。再來看看第四代福克斯的車內空間表現,前排腿部與中控臺接觸的位置使用了皮質包裹,保證了乘坐的舒適性。福克斯兩廂和三廂車型的全景天窗形式略有差別,三廂為分段式全景天窗,但無論哪種形式在同級別車型中都具有一定優勢。
前面提到初代福克斯的配置在當時緊湊型家用轎車市場中,像多安全氣囊、多功能方向盤和CD音響等配置已經算是比較能打的選手了,不過消費者在這24年里,對于家用車配置方面的要求已經非常苛刻了。那第四代福克斯配置表現如何呢?全系標配胎壓監測、發動機啟停、主動進氣格柵、遠程啟動、8英寸液晶儀表盤、12.3英寸中控觸控液晶屏和語音識別等。SYNC+智能車機相信大家已經非常熟悉了,多款車型配有(部分車型支持選裝)車道偏離預警、車道保持和主動剎車功能,部分車型也支持選裝全車速自適應巡航。除最低配車型外,其余車型全部配有自動駐車、倒車影像、前排無鑰匙進入和導航等功能。
動力方面,第一代福克斯在歐洲使用了福特的Zetec-SE系列發動機,排量包括1.4L、1.6L、1.8L和2.0L發動機,最大功率從75到131馬力,最大扭矩區間為123N·m至178N·m。與多款發動機相匹配的是5速手動變速箱和4速自動變速箱。在北美市場,福克斯在Zetec-SE系列發動機的基礎上又增加了Duratec系列發動機,排量從2.0L到2.3L,由于初代福克斯的美規車型與歐規版截然不同,在此就不為大家展開介紹了。
第四代福克斯在全球市場投放了多款動力系統,1.0L三缸EcoBoost發動機最大功率85至125馬力,1.5L三缸EcoBoost發動機最大功率150至182馬力。2020年,福特還為第四代福克斯提供了搭載輕混系統的1.0L三缸Eco Boost發動機,最大功率125馬力和155馬力,不過福克斯的輕混車型并未進入國內市場。國產第四代福克斯中期改款車型全系換裝了1.5L四缸渦輪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177馬力/6000rpm,最大扭矩243N·m/1750-4500rpm,與發動機相匹配的是6速手自一體變速箱。
首先年代久遠,其次初代福克斯并未正式引入國內。再來看看現款第四代福克斯,由于第四代中期改款福克斯剛剛上市不久,二手市場上暫無車源。將搜索范圍鎖定在2021款車型,配備122馬力1.5L三缸自然吸氣發動機和174馬力1.5L三缸渦輪增壓發動機的兩廂、三廂及獵裝版車型全部都能找到二手車源。平臺在售的38輛2021款福克斯,行駛里程在0.1萬至3萬公里,多款車型售價區間8.78至11.58萬元
結語:
福克斯從誕生之日起,就繼承了前輩Escort的運動基因,憑借極具個性的外觀和優異的操控性,福克斯一經推出就成為運動化家用轎車的代表車型。在第一代福克斯的基礎上,福特在2002年相繼推出了運動版福克斯ST170(福特ST系列前身)和性能版福克斯RS,一舉奠定了福克斯運動化的定位。從第二代福克斯國產開始,國內就刮起了一股以福克斯、馬自達3和高爾夫等緊湊型家用車為主的運動家用車風潮。如今的緊湊型家用車市場依舊硝煙四起,運動化家用車更是不斷推新,福克斯此次的“升級”能否再現往日輝煌?(圖/文 汽車之家 李昊鵬)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