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地區的汽車廠家在豐富自身產品線時通常走的是功能指向型路線,根據用家的實際需求設計出一些更像是一款“工具”的車型。因此當車友們游歷于歐洲大陸時總能發現很多掛著我們熟識的車標但賣相卻奇形怪狀的車型,其中一種基于轎車平臺的廂式貨車CDV(Car Derived Van)更是流行于歐洲各國的大街小巷之中。今天我們的主角福田迷迪MIDI把這種具有濃郁歐洲色彩的CDV概念引入國內,并引申和演繹為Commercial(商業)+Domestic(家庭)+Vehicle(車輛)商用家用兩適宜的理念。
CDV的由來
70年代,歐洲的郵政、快遞等行業出現了小宗貨物的運輸需求,為此部分汽車企業在轎車平臺的基礎上,對兩廂轎車的車身進行了改裝,加裝了后廂,通過增加車身高度提高車內空間,實用性大大提高,滿足了此種特殊用途,可以說是CDV的萌芽。到了80年代,歐洲汽車廠商引入“帶箱子的小車”概念,主要對70年代改裝的兩廂轎車后部進行了一體化改進。
『CDV車型的演變』
等到90年代后期,隨著貨用和客用需求的蓬勃發展,加之由于歐洲對休閑度假生活方式的情由獨鐘,歐洲汽車企業對CDV車型進行了重新設計,在轎車造型風格基礎上全新造型,將后部的獨立貨箱與車身融于一體,內外飾造型隨轎車造型發展趨勢更趨圓潤,兼具承載性和舒適性。2003年以后,CDV車型更加成熟,市場更加穩定,出現了有規律的換代,在原有平臺上造型特點更加體現實用,整車造型順暢,實現了流線型設計,車內空間繼續提升,其承載空間和承載能力得到顯著提高,舒適性配置方面與A0/A級轎車持平。
CDV在歐洲市場主要分布在法國、德國、英國、意大利、西班牙等國,目前代表性的車型主要是雪鐵龍Berlingo、雷諾Kangoo、菲亞特Fiorano、歐寶Combo tour等。CDV一般分為專用車市場、商用車市場和家用車市場,作為歐洲第四代CDV車型標桿的迷迪,其市場定位與歐洲品牌基本上類似。
外觀
不知道是有意還是巧合,初次聽到迷迪MIDI這一個名字后另一款大眾的經典車型開迪CANDY就浮現在腦海之中,而實際上兩者在定位以及設計思路上是一致的。也許國內車友們對這種轎車與廂式車相結合的造型并不陌生,所以廠家在先期進行市場調查時,絕大部分的受訪者都表示并不覺得迷迪的造型“古怪”。
『迷迪的外觀』
修長而扁平的車頭是典型的轎車式造型,兩款1.3L和1.5L的引擎可以自由地安放于寬敞的發動機艙內,而不像傳統的廂式車(微型面包車)那樣屈就在駕駛員座椅下,這也是迷迪采用轎車平臺的證明之一。不過這種扁平是相對于接下來高大的身段而言的,其實迷迪的方正的車頭要比一般A0級小車厚重,更像是降低了車身高度的皮卡車。
『迷迪的兩種不同車款』
前臉的各個組件延續了方正硬朗的風格。方塊造型的鍍鉻中網僅有兩條狹窄的網狀進氣口,中間是福田汽車盾形的商標。兩盞跟引擎蓋和翼子板融為一體的頭燈就連拐角處也采用了平直的線條,難怪乎從正前方看頭燈呈現出標準的長方形。保險杠兩邊都有承接轉向燈部分的黑色裝飾,再配合中間巨大的長方形網狀進氣口,抽象的外觀很容易讓人聯想到概念車型。
『鏡面帶燈泡還真新鮮』
從傾斜度超大的擋風玻璃開始,迷迪的身段呈現出截然不同的觀感。1728mm的高度絕對媲美廂式車,而且從前門開始迷迪的側面造型跟國內大多數的廂式車型一致,龐大而方正的窗框、側開式尾門以及中后部連成一體的側窗相信車迷們都不陌生,唯一的不同是迷迪的中門比一般廂式車要短,且側身附上黑色的防擦條。由于迷迪內里的座椅高度跟一般轎車別無二致,因此高高的車頂使駕駛員和乘客都能輕松自如地出入,而不像轎車般需要彎腰低頭,也不像SUV般需要爬上爬下。
『長、短軸距車型尾燈不同』
迷迪別出心裁推出標準版和加長版車型,差別的100mm體現在中排后放尾箱的長度。除了載物空間有所不同,兩者在尾部造型上也有著巨大的差別。標準的“宜家”版尾部更像我們熟識的兩廂車造型,雖然方正但不乏時尚的色彩。而加長的“宜商”版尾部已經找不到任何轎車的痕跡,反而會讓人誤會眼前是一臺純正的“微面”。
巨大而方正的尾門從車頂一直覆蓋到細小的保險杠上,兩盞長條形的尾燈順應潮流安排在后擋風玻璃的兩旁。有廂式車駕駛經驗的朋友或者會體驗到,較長的車身以及巨大的尾部都不利于倒車時的后方視線,因此迷迪針對家庭用戶增配了3探頭的倒車雷達。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