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力與操控:輕快的提速表現,底盤調校偏舒適
本田CLARITY采用的是前置前驅的布局,燃料電池和驅動電機都布置在發動機艙內。據本田的工程師介紹,這樣的布局設計有利于實現平臺化,讓不同動力系統的車型共用相同的車身設計。本田CLARITY驅動電機最大功率為130千瓦(176馬力),最大扭矩為300牛·米,整備質量為1890公斤。電機低扭充沛的特性使得該車在靜止起步時有較為輕快的表現。
兩款量產燃料電池汽車參數對比 | ||
車型名稱 | 本田CLARITY | 豐田Mirai |
電機最大功率(馬力) | 130kW(176馬力) | 114kW(155馬力) |
電機最大扭矩 | 300牛·米 | 335牛·米 |
最大儲氫量 | 141L | 122.4L |
加滿氫氣續航里程(美國EPA循環) | 589km | 502km |
燃料電池體積功率密度 | 3.1kW/L | 3.1kW/L |
燃料電池發電功率 | 103kW | 114kW |
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可以看到,本田CLARITY與豐田Mirai相比,在最大馬力以及續航里程上占有一定優勢,但電機最大扭矩輸出有所不及。由于最大馬力較大,本田CLARITY有更好的高速巡航性能;最大扭矩較大的豐田Mirai在起步加速性能方面更強一些。我們也可以看到,本田CLARITY的燃料電池發電功率是小于電機最大功率的,中間的差值實際上是通過鋰電池組輸出電能來彌補的。假若鋰電池組沒電了,這將限制電機的動力輸出表現。
本次試駕會現場條件限制,未能進行常規的0-100km/h加速測試,但根據一些外媒的評測我們可以了解到,該車的0-100km/h加速時間為9秒多,加速表現與目前搭載1.5T發動機的20萬級別中型汽油車相若。
在燃料電池工作時,需要利用電動渦輪空氣壓縮機不斷地把空氣泵送至燃料電池內部與氫氣進行反應。燃料電池對外輸出功率越大時,氫氣和空氣的使用量也要隨之增加。所以本田CLARITY在行駛時,發動機艙除了會傳來電機工作時的“滋滋”聲,還會有電動渦輪空氣壓縮機工作的聲音,車輛全力加速時此聲音更為明顯。但無論如何,上述噪音水平相比起發動機工作時的轟鳴聲要低得多,所以本田CLARITY行駛時的安靜程度要比傳統燃油車更好。
為了進一步提升車廂靜謐性,本田對車廂隔音性能進行了很多優化,能夠看得到的就是四個側窗玻璃都采用了聲學隔音玻璃,玻璃夾層中帶有聲學隔音膜,能夠最大程度隔絕來自車外的噪音。從發動機艙我們還能夠看到輪拱位置填充了吸隔音材料來減小動力總成工作時的噪音向環境輻射出去。用指關節敲擊翼子板、車門等車身外覆蓋件會聽到沉實的聲音,說明外覆蓋件內部采用了止振措施來降低高速行駛時的風噪聲。
本田CLARITY的底盤調校偏舒適,濾振效果較好,能較好地過濾掉粗糙路面引起的細碎振動,使得該車擁有不錯的行駛質感。較重的車身(整備質量1890kg)使得該車緊急變線或通過急彎時,車身動態響應不算靈活,畢竟這并非一臺運動取向的車型。
本田CLARITY能夠在約3分鐘的時間里加滿氫燃料,在燃料加注速度上與汽油車已相差無幾了,明顯優于純電動車(純電動車采用快充模式一般需要1-2小時才能把車內的動力電池充滿)。加滿氫燃料的本田CLARITY能夠續航589公里(美國EPA循環測試標準),續航里程同樣達到了一般汽油車的水平。
在使用過程中,本田CLARITY除了需要更換與傳統燃油車相同的易損件外,每20000公里需要更換燃料電池中的質子交換膜,該部件的零件售價為10000日元(不到600元人民幣),價格在一般消費者可以接受的范圍之內。
● 全文總結:
本田CLARITY駕駛起來的感覺與純電動車并沒有明顯差異,電機低扭較強的優勢賦予該車日常駕駛時不錯的起步提速性能。本田CLARITY的底盤調校偏舒適,底盤行駛質感較佳,與其定位相契合。本田CLARITY只需約3分鐘就能完成氫燃料的加注,相比同屬新能源車范疇的純電動汽車較長的充電時間,其在實用性上有明顯的優勢。稍顯遺憾的是,在剛結束的2017 Honda媒體大會上,本田技研工業株式會社執行董事兼中國本部長水野泰秀表示,考慮到本田CLARITY的制造成本偏高以及目前中國加氫站數量較少,近期沒有引進該車型的計劃。可喜的是,最近國內的石油企業開始規劃對現有加油站進行設施升級,增加加氫和充電的設施,這對優化新能源車,尤其是燃料電池車的使用環境有莫大幫助。這對燃料電池車在中國的普及起到促進作用。或許不出幾年時間,隨著基礎設施的完善,燃料電池車使用起來將和汽油車一樣方便,并成為中國新能源車市場的一支新力軍。(圖/文/汽車之家 常慶林 攝/本田中國)
● 更多相關內容: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