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評論] “中國電動汽車標準綱要已經編成冊子,一共四冊,目前還沒有確定公布以及實施時間,”日前,一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官方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
有業內人士預測,中國汽車電動汽車標準將于今年年底或者明年年初公布并進入實施階段,從而為中國電動汽車推廣鋪平道路。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上,誰掌握了標準,誰就控制了未來市場的主動權。因此,在中國電動汽車標準公布前夜,電動汽車產業鏈上的汽車制造企業、零部件企業以及運營商開始暗戰電動汽車標準制定,較量最激烈的是實力強大的央企和跨國企業。
國企參與標準制定
中國電動汽車推廣和產業化一直受困于標準化,日前已經完成的電動汽車標準綱要將有助電動汽車量產化。
10月12日,一位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官方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透露,“中國電動汽車綱要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制定框架,組織國內汽車專家、大型汽車企業、零部件企業商討制定而成,各項標準已經編訂成冊。”
對于標準制定原則,這位官方人士說,“中國電動汽車標準綱要參照了國外電動汽車標準,一部分標準并非簡單一致,一些不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就進行改動以符合中國標準。”
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公布的電動汽車標準有六大項:一,屬于充電與接口的有4項;二,屬于電機及控制系統的有3項;三,屬于儲能裝置的有8項;四,整車及相關部件標準;五,電動汽車能源供給系統相關標準;六,電動汽車傳導式充電接口。
“除了已經公布的六大項之外,還有三大項沒有公布,一共是九大項,”上述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官方人士說。這位消息人士表示,“目前還沒有確定電動汽車標準實施時間。”
據了解,在電動汽車標準制定過程中,基本是國內大型企業參與標準制定,沒有外資電動汽車企業介入。
有業內人士對中國電動汽車標準表示擔心,因為中國電動汽車零部件體系能力相對薄弱,在產品質量和研發等環節均不能與跨國零部件企業相比,官方實施的電動汽車標準并不能捍衛中國電動汽車企業話語權。
日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技術經濟部部長呂薇也毫不客氣地指出,目前國內大部分電動汽車生產企業是組裝廠,電池技術、材料技術和充電設施是短板。因此,沒有高端技術支撐的中國電動汽車標準或成為外資企業規模進入的工具。
外企強強聯手抗衡央企
“在電動汽車標準制定中,有很多關聯外資企業找過我們專家,希望參與標準制定,但他們只能發表意見,”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電動汽車分會官方人士對記者說。
分析人士指出,參與制定中國電動汽車標準的企業多是國內央企或者國有企業,在電動汽車進入試驗階段,央企多承擔了汽車、零部件、設備系統以及運營商等角色,基本是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的成員。
有意思的是,在上海國際汽車城電動汽車試驗區內,電動汽車能在央企充電運營商充電樁上充電,卻不能在通用電氣建設的充電樁上充電。
不過,外資汽車公司并不想失去對中國市場未來的控制權,早早進行強強聯合與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抗衡。9月22日,通用電氣與通用汽車簽署了一項合作備忘錄,雙方將聯手在中國共同推進電動車基礎設施建設。通用電氣介紹,為了推廣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通用電氣將花巨額資金向整車廠采購電動汽車。
據了解,通用汽車也在研究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在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記者看到,通用汽車試驗區正在做電池材料、電池耐久和耐熱等諸多試驗。通用汽車中國董事長甘文維則透露,“通用汽車中國前瞻技術科研中心將是通用汽車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研究部門。”
充電運營商掌握關鍵話語權
益普索汽車研究副總監葉盛認為,“我不認為外資企業在中國沒有勝算,相反,我認為外資汽車勝算更大,他們在汽車領域有著百年積淀,在技術研發和市場戰略調整方面很快,再說電動汽車發展是一個馬拉松賽。”
此外,另一個不可忽視的力量是充電運營商。“標準的話語權掌握在充電運營商手中,不管是央企還是外資企業的產品,都必須與運營商系統相匹配才行,”普天海油新能源動力有限公司(下稱“普天海油”)市場運營部總經理仇炯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
正因如此,普天海油、南方電網和通用電氣等齊齊進入電動汽車基礎服務設施領域展開競爭。以普天海油和南方電網為例,雙方在深圳充電標準上曾經有過競爭。“第一批出租車是不能同時在兩個運營商充電的,通過中央國資委協調,現在則都可以了。”仇炯說。
由于電動汽車試驗還在初期階段,中國充電運營商成長比較慢,目前普天海油和南方電網基本只完成了在深圳布局,分別有57個充電樁和62個充電樁。仇炯表示,“目前正在調研一些大城市,情況不太樂觀。”(文/程元輝)
相關閱讀:
廣州市將制定電動汽車電池“廣州標準”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industry/201108/236939.html
T10車企共謀合作推動電動汽車行業發展
http://www.china-wallpaper.com/industry/201108/227624.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