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能源車政策:燃油車進入壽命倒計時
政策是推動市場轉型的重要手段之一,新能源汽車同樣離不開政策的輔助疏導。2017年,一些國家政府(不含中國)陸續頒布了未來將“禁售傳統燃油車”的規定,這也強硬的“勒令”各大汽車品牌必須進行技術轉型。政策一出,奔馳、寶馬、奧迪等一線品牌陸續頒布了自家的“新能源戰略規劃”,從整體上看,在2030年前,全球的汽車市場將至少有三分之一的銷量將過渡到新能源車型上,而中國則將成為市場爆發的關鍵。
世界多國發布“禁售傳統燃油車”預計時間表 | |
國家 | 預計時間 |
美國 | 2030年 |
荷蘭 | 2025年 |
挪威 | 2025年 |
德國 | 2030年 |
印度 | 2030年 |
法國 | 2040年 |
英國 | 2040年 |
中國目前雖然還未確定具體的“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工信部方面已經放出消息,明確表示為搶占新一輪制高點,把握產業發展趨勢和機遇,中國已啟動傳統能源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研究,有報道猜測,具體時間會鎖定在2030年或2035年。中國品牌通過近幾年的發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已經占得先機,加上政策風口不斷上揚,幾大廠商也明確了自己的戰略方向,從而保證中國新能源技術可以繼續領跑全球。
跟隨政策的風口,除了吉利和長安之外,江淮汽車、比亞迪汽車、北汽集團、上汽集團在2017年也都提出了明確的市場目標,在接下來的五年里,中國品牌的新能源車型將從種類以及銷量上實現更高的突破。
同時“燃油車禁售令”也在2017年掀起了一波話題潮,“新老”兩種能源技術的支持者也在發不出這不同聲音。多數人對于“禁售”都抱有謹慎懷疑態度,主要意見是對目前的產品技術成熟度不夠認可,同時對周邊以及后市場的服務同樣感到沒有信心,這也反映出了消費者在看待新趨勢時,考慮到的不單單是車輛本身,像個人電樁建設、車輛售后服務都是目前用戶對于新能源汽車的考量范圍,而顯然在這一部分,新能源市場還沒有形成完全成熟的規范。
● 新能源車品牌:新老勢力終碰面
從2014年開始,互聯網企業帶來了“造車”熱潮,蜂擁而至的資本在滲透著汽車這個傳統制造業。創新這個大標簽,似乎一瞬間讓造車這件事成了門檻很低的事情。可當風口已轉,大潮退去,誰又會是裸泳的那個人呢?過去的一年里,試圖沖出水面的造車新勢力們還剩下幾個?
2017年,互聯網造車熱潮未見,仍有新的資本勢力冒出試圖加入到這個隊列中來,但顯然我們更關心的是那些已經到了交付期的品牌,它們的答卷都在決定著自己的命運。
實車亮相、上路測試、量產公布,存活到了2017年的這些新品牌們,在忙著向市場兌現諾言。截止2017年12月,我們能夠收集到確切市場信息的新車品牌并不算多,而它們當前的狀態與邁出市場的第一步仍存在距離。
2017年互聯網車企現狀盤點 | |||
品牌 | 成立時間 | 當前進度 | 生產/合作 |
云度汽車 | 2015年 | 電動SUV車型上市 | 自建廠 |
電咖汽車 | 2015年 | EV10車型上市 | 東南汽車 |
蔚來汽車 | 2014年 | ES8車型上市 | 江淮汽車 |
車和家 | 2015年 | SEV車型下線 | 華晨汽車 |
小鵬汽車 | 2014年 | 測試版車型下線 | 海馬汽車 |
奇點汽車 | 2014年 | is6車型亮相 | 未知 |
零跑汽車 | 2015年 | S01車型亮相 | 自建廠 |
威馬汽車 | 2015年 | EX5車型亮相 | 自建廠 |
通過上述信息我們可以看到,目前只有蔚來ES8、云度π1以及電咖EV10三款車最接近量產狀態,且僅蔚來ES8已經有了明確的交付日期。所以當下我們仍然無法通過這些信息去判斷他們最終的市場表現,而在忙于量產進度的同時,后續資金的補充也將是決定它們能否按部就班的根本,相信隨著時間不斷推進,會有更多的結果出現,而2018年則是最終的生存考驗期,誰將絕地求生,答案也將最終揭曉。
而在2017年,國外品牌也在忙于新的合資計劃,并且全新的合資品牌都鎖定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新的合作模式除了打破了傳統外,也加劇著市場的技術競爭,誰能先搶占到合適的合作方,誰又能更快的實現計劃推進,在接下來的時間里都尤為重要,一切都在爭分奪秒。
2017年,國外品牌積極尋求新的合資模式,也是迫于面對雙積分政策的巨大壓力,與中國企業合資成立新能源公司將成為捷徑。而對于當下而言,當中國新能源市場有更多的外資品牌加入到競爭中,也將刺激當前的中國品牌的技術產品力,這也是未來必然的趨勢導向。
點評:用戶一定更期盼品牌們互相競爭帶來的技術迭代,而針對目前中國的新能源市場環境,的確需要爆發一次“戰爭”來洗刷那些并不合格的參與者。在2018年,新品牌們將真正走進市場,老品牌也將發力轉型,現在最緊張的到底應該是誰呢?
● 新能源車技術:三元鋰電池爆發!
整個2017年,在我心中,其實最讓市場驚喜的就是中國品牌在新品車型產品力上,有了極其明顯的進步。很多時候,我們會更希望用戶能夠切身的去實際試駕體驗這些車型,才能真正理解目前的新能源車型在產品力上的成長。
2017年,中國新能源車型全品牌一同跨入了300公里續航的技術門檻,消費者最關心的續航短充電慢問題,已經得到了最基本的技術保障。目前以十萬元為分水嶺,車型的種類以及品牌都有了更多的選擇,由功能配置和綜合續航兩個技術點,形成明確價格區間,相比2016年的中國新能源市場,選購更有目的,車輛的對比也更為清晰。
兩種常見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對比 | ||
三元聚合物鋰電池 | 磷酸鐵鋰電池 | |
成本 | 較低 | 低 |
密度 | 高 | 較低 |
耐溫性 | 耐高溫較差 | 耐低溫較差 |
原材料 | 較匱乏 | 豐富 |
優勢 | 低溫性能較好,工作狀態穩定 | 成本低,穩定性好,安全性高 |
劣勢 | 安全性一般 | 低溫性能差 |
整體新能源車型續航的提升,離不開電池技術的全面升級。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電池材料中,磷酸鐵鋰占42%、三元材料占40%,市場占比基本持平,但從2017年開始,三元鋰電池的使用率已經逐漸超越了磷酸鐵鋰,成為了當前新能源汽車首要選擇。
2017年工信部公布的8批共296款新能源乘用車中,采用最多的是三元鋰,共有221款,磷酸鐵鋰的有33款,未知及其他的有42款。
三元鋰電池在前幾年的時間里,受到產能等原因的影響,一直沒有在國內進行廣泛應用。但因三元鋰電池擁有抗低溫性的特殊優勢,非常適合我國北方的用車需求。2017年,三元鋰電池在新能源車型上的廣泛應用,直觀的展現出了新一批純電動汽車從電池技術上得到了本質上的提升,加上品牌對電控與電機的持續優化,“三電”作為新能源的三大核心,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擁有了真實可見的提升。
小結:中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很強的消費力,這也促使汽車品牌在車型的升級上不斷加快,“年年換代”也成為了近些年市場變化的常態表現。而續航能力則是體現換代車型技術領先的主要參考,在2017年,市場售價10-15萬元車型的續航里程普遍達到了300km,中國新能源車型也由此邁上了一個新的臺階。
● 全文總結
2017年在新能源行業發生了太多事情,從產品到用戶,由技術不斷成熟而帶動的市場規模,不敢在讓人輕視這片充滿可能性的“土地”。新品牌躍躍欲試,老品牌不敢掉以輕心,沒有人可以保證在接下里的時間里可以輕松的站穩腳步,即便是看似暫時領先的特斯拉,也可能隨時會被新技術所洗刷掉,爭分奪秒的競爭才剛剛開始。
但也正如我們在前文中提到的,市場競爭對于用戶來講永遠是有益的,只有競爭才能帶來好的產品,只有好的產品才能讓用戶建立信心,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場,中國品牌能否從“彎道超車”的理論中真正脫穎而出,2018年會有新的答案。
祝福一直在努力的中國品牌,也祝福那些力爭上游的互聯網新秀們,記住,一切都在爭分奪秒。(文/汽車之家 姚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