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日前,由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及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公司組成的“3+2”電池級碳酸鋰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投資近80億元,產能將達到6萬噸/年,將進一步保障電動車市場不斷增加的鋰電池供應量。
該項目主要由青海鹽湖比亞迪資源開發有限公司3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青海鹽湖佛照藍科鋰業公司2萬噸電池級碳酸鋰項目組成,兩個項目投資近80億元,預計建設工期1年半左右,屆時鹽湖股份碳酸鋰產能將達到6萬噸/年。業界人士稱,這是迄今國內最大的碳酸鋰項目。
目前主流電動車是以鋰電池作為驅動電池,因此,充足的鋰資源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從全球鋰礦產量與需求量看出,鋰資源從供大于求到供不應求。我國是世界第五大鋰資源國,查明金屬鋰資源儲量540萬噸,預測資源潛力1760萬噸,多分布在青藏高原生態脆弱地區。雖然擁有豐富的資源儲量,但我國鋰產品加工原料對外依存度很高。此次項目的啟動,主要是推進青海鹽湖商業化提鋰的進程,提升我們自己對鋰產業發展的話語權。
在啟動儀式上,比亞迪股份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介紹,比亞迪在鹽湖提鋰吸附劑制備技術上取得重大突破,掌握了從鹽湖鹵水中提鋰的鋰吸附劑的制備技術,這是鹽湖商業化提鋰的關鍵。“此次項目所在地察爾汗鹽湖是中國最大的鎂鋰鹽礦床,面積相當于美國西爾斯鹽湖的50倍。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的高速發展,格爾木的鹽湖提鋰商業化進程也必將全面提速。”王傳福說。(文/汽車之家 姜田雙)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