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經過近10年的培育,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已是百舸爭流,一片紅海。現在入局造車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嗎?是否還有機會?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認為,對于新造車企業來講,時間窗口確實重要,后進入者存在更大市場壓力。
但他同時表示,造車也不能太心急,汽車和互聯網投資思維不一樣,互聯網講求唯快不破,汽車則是實用性產品,消費者會從性價比的角度選擇。尤其是中國客戶目前對汽車品牌還沒有形成較高忠誠度的時候,打造一款立的住的產品要比盲目搶速生產更重要。
『博郡汽車董事長黃希鳴』
博郡汽車是一家成立于2016年的新造車企業,在2018泰達論壇期間,黃希鳴接受汽車之家等媒體對話,介紹了企業造車進展及規劃。
黃希鳴介紹,博郡汽車已在上海、北京、南京、淮安和美國底特律設置了研發中心、營銷中心、制造工廠等機構,研發團隊共有800人。首款量產車將是一款純電動SUV,計劃在2019年年底實現量產,會在2019年上海車展亮相。該車綜合續航里程將達500-600公里,對標車型為特斯拉Model 3、奔馳EQC及寶馬iX3,目標用戶是80后、90后消費者,定價20-30萬元。
『特斯拉Model 3』
博郡的首款量產車將由一汽吉林代工生產。今年3月,博郡汽車與一汽吉林簽署了戰略合作協議,就車型的開發、生產、銷售等事項達成合作。與此同時,博郡也在南京自建工廠,總產能30萬輛。由于當前汽車投資管理政策還沒有落地,新造車企業何時能獲得獨立造車資質存在不確定性,黃希鳴表示,首款車將確定代工生產。
當前,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是汽車產業發展的風口,黃希鳴認為,不論發展任何技術,汽車硬件都是基礎。在這方面,中國企業雖然取得不少進步,與韓、法汽車可能已經沒有太大距離,但和德系、日系相比差距還是不小,中國企業要努力把硬件的差距彌補掉。
黃希鳴同時表示,雖然寶馬、奔馳等傳統車企在底盤性能、發動機、變速箱等方面優勢明顯,但在電動車的三電技術、平臺技術和整車性能方面優勢并不突出。國際汽車巨頭真正的優勢在于其資本規模、人才規模、技術積累及品牌價值,尤其品牌價值需要歷史積淀來完成。
在成立博郡汽車之前,黃希鳴在2007年開始先后成立了美國先進車輛技術有限公司(AVT)和上海思致汽車工程技術有限公司,主要聚焦在底盤平臺、車輛性能、三電技術、輕量化工藝等方面。黃希鳴介紹,曾深度參與榮威MARVEL X、Karma、一汽H平臺底盤設計。
『榮威MARVEL X』
博郡汽車與其他新造車企業不同之處還在于,博郡投建了一個動力電池電芯工廠。7月28日,淮安駿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電池工廠在江蘇淮安動工,這家企業當前由博郡100%控股。黃希鳴介紹,2020年,該工廠電芯能量密度將達到300-350Wh/kg,電池包達到180-220Wh/kg。未來,這家工廠將既對內供應博郡汽車,也將對外開放。同時,博郡也將同時利用自家電池和外采電池,目前博郡已經和天津力神達成合作。
8月30日,中化國際(600500.SH)與博郡汽車、駿盛電池在上海簽署投資合作意向協議,擬對動力電池項目進行投資。
談及融資進展,黃希鳴介紹,目前博郡正在和一家世界500強企業接觸。他認為,資本市場正在變的務實,也更加成熟,已經明白造車是怎么一回事,要想打動投資者,就要拿出一款像樣的量產車。以前,很多人認為有樣車就是有造車能力了,而實際上,如果造樣車需要1%的努力,量產車則需要99%。(文/汽車之家 肖瑩)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