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聞] 今年7月,車市排名出現了逆轉,長安汽車跌至第四,北汽集團成為“探花”,兩者僅有幾十輛的差距,但出現這樣的結果卻并非意外。
事實上,長安集團發展略顯疲態,從上半年的財報上可見端倪。上半年長安汽車凈利潤為16.1億元,較上年同期46.21億元同比下降65.16%,基本每股收益約0.34元。對業績的變動,長安汽車稱,報告期內,自主乘用車盈利能力有所提升,合營企業的投資收益大幅下降,公司半年度業績同比有較大幅度下降。
根據產銷數據顯示,今年前6個月,長安汽車累計銷量120.7萬輛,同比下滑15.5%,企業平均單車凈利潤約為1333.8元。長安福特上半年累計銷售新車僅22.77萬輛,同比下跌38.9%,長安馬自達同期銷量處于持平狀態。長安鈴木銷售僅為2.4萬輛,同比大跌71.2%。
對于擁有156年歷史的長安汽車而言,經過多年發展,現已形成轎車、SUV、MPV、交叉型乘用車、客車、貨車等多檔次、寬系列、多品種的產品譜系,旗下擁有長安乘用車、歐尚汽車、凱程汽車、長安福特、長安馬自達、長安鈴木、長安 PSA 等品牌。
一直以來,得益于合資品牌的高增長,促使長安汽車穩居行業前列。其中,長安福特一直是長安的盈利重心,其經營狀況對長安而言可見一斑。2017年開始,長安福特的業績開始下滑,曾經的熱銷產品競爭力逐漸減弱。
『老款福克斯(參數|詢價)上市7年終于迎來換代,圖為新一代福克斯』
國產福克斯可謂長安福特的重要車型,但自2012年上市以來,只在2015年進行過中期改款,7年間遲遲未出現換代車型,為銷量下滑埋下伏筆。福特“1515戰略”結束后,新品推出的節奏明顯變慢。福特向未來新業務轉型的戰略并沒有取得明顯成效,這使長安福特在華業務陷入停滯。此外,在品牌年輕化方面,長安福特也未能得到改善。
9月4日,長安1元收購長安鈴木引起不小轟動,筆者認為,從長安的角度來看,收購長安鈴木有主力長安的快速止損。而未來這一品牌將完全由長安主導,避免了因合資導致減弱中方的話語權。
“長安的知名度可以,但美譽度不行。”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中國汽車企業創新“安亭指數”活動中表示,“長安不能單純追求銷量和市占率,而是要提升品牌、優化效率,這才是企業生存的必要路徑。”
活動上,汽車評價研究院院長李慶文認為,長安形成了自己的創新體系,開發、驗證體系完備,在自主品牌中比較少見。此外,長安汽車建立了自己的創新形象,形成了內部創新的“小氣候”。
原機械工業部汽車司副司長、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對外經濟合作組副組長陳林表示:“全球性視野決定長安究竟能走多遠,僅憑借中國市場要想實現汽車強國我覺得很難實現或者不可能實現,只有走出去我們企業才有更大的發展空。”
“隨著新能源和智能互聯時代的到來,產品同質化的趨勢愈加明顯,企業要有所為而有所不為,要聚焦幾項關鍵技術,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清華大學汽車產業與技術戰略研究院院長、世界汽車工程師學會聯合會(FISITA)主席(2018-2020)趙福全表示。
今年,無疑是戰略轉型關鍵年,作為“第三次創業”實施的第一年,是長安打造攻堅戰的關鍵一步。在戰略層面上,長安汽車進行了重新定位,即從傳統制造企業向智能出行科技服務公司轉型。為提高核心競爭力,長安采取的二分之一工程,即包括時間、流程、資金、庫存等等,全部按照砍掉一半來思考來重構。
在新領域方向,長安出行探索分時租賃市場,跨界領域合作方面,與騰訊建立合資公司,與阿里、百度達成戰略合作開展無人駕駛,還與華為打造無人駕駛汽車和開展智能網聯。甚至在長安內部,開展了“三個絕情”策略,即絕情抓數據、絕情抓質量、絕情抓降本。
在研發方面,長安將每年銷售收入的5%用于自主研發,在重慶、北京、河北、合肥,日本橫濱、英國伯明翰、美國底特律等地建立起“五國九地”的全球研發格局,以此實現24小時的技術攻堅。
按照規劃,2018年初,長安汽車明確表示要力爭實現產銷汽車超過310萬輛;到2020年,目標將達到銷量400萬輛;2025年,意圖實現600萬輛銷量目標。這一愿景能否達成,在合資效應減弱的環境下,長安的轉型之路將尤為關鍵。(文/汽車之家 李娜)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