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它是一個“百年老店”,伴隨著德意志帝國的統一而誕生,“馬牌”、“四大輪胎廠商之一”這是人們對它的固有印象。全球3/4的汽車都有它的技術,但提起它的名字外界卻又知之甚少。創立后的百年里它專攻輪胎,但卻在20余年內將自己塑造成了汽車零部件大佬,躋身全球第一梯隊。大陸集團,就是一個活在轉型中的企業,正當汽車科技變革浪潮洶涌而來時,激進的并購讓大陸集團變得越來越“八面玲瓏”。
節目介紹:《從零說起》是一檔講述汽車零部件企業百年故事,并剖析其轉型之路的節目。解構國際主流零部件企業百年歷程、致敬風云人物,探尋數字化時代下各企業的未來所在。首期,將選擇博世、大陸、電裝、麥格納、采埃孚共5個知名零部件企業作為典型案例。
60秒快速閱讀:
1、自1871年成立后百年的時間里,大陸集團一直專注于輪胎業務,不斷通過并購發展最終成為了全球四大輪胎廠商之一。
2、大陸集團于1995年成立汽車事業部,依托自身業務優勢,又通過持續并購,僅用了20余年的時間就將自己塑造成了全面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并躋身全球零部件企業第一梯隊。
3、汽車產業巨變前夕,大陸集團也完成了自集團成立以來最大的組織變革,由此開始全速進入了未來的移動出行世界。新時代下,“馬牌”已遠遠不能承載大陸集團的內涵。
翻開德國的工業歷史,不難發現其汽車工業發展一直與政治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
1870年,德國在普法戰爭中擊敗了法國,“鐵血宰相”俾斯麥可謂是獅子大開口,要求法國賠償德國50億法郎,這相當于當時大清帝國7億多兩白銀。德國一下子成為了“暴發戶”,這也為德國后來的工業化發展奠定了雄厚的資本基礎。
『1871年大陸集團作為股份制公司在德國漢諾威成立』
歷經數年的戰爭,德國終于在1871年完成了統一。就在德國統一的這一年,大陸集團也在德國漢諾威成立,當時大陸集團主要生產橡膠制品、橡膠布以及馬車和自行車的實心輪胎。
不過,在公司成立初期,大陸集團其實沒有什么汽車相關的業務。因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直到1885年才誕生(1886年,卡爾·本茨拿到了發明專利)。在這段時間里,對于大陸集團來說比較重要的一件事是,它于1882年申請將一匹奔騰的駿馬作為公司的商標。
『公司申請將一匹奔騰的駿馬作為商標』
汽車輪胎業務快速發展
車輪的歷史其實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材質從木質到金屬,從一體化到有了軸和輪的概念,歷經漫長的發展才走到了充氣輪胎的階段。
大陸集團也在1892年成為了第一家生產自行車充氣輪胎的廠商。憑借著橡膠領域的技術積淀,趁著德國汽車工業的崛起,大陸集團的汽車輪胎業務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
1898年,大陸集團開始生產無花紋的汽車充氣輪胎。到了1904年,大陸集團又推出了世界上首款帶花紋的汽車輪胎。緊接著,大陸集團又生產了鉚接防滑輪胎,也為房車發明了可拆卸的轎車輪圈,這項革命性技術創新提升了換胎效率。
『大陸集團推出世界上首款帶花紋的汽車輪胎』
從20世紀初開始到二戰爆發前,對德國汽車工業來說是汽車技術不斷完善發展的階段。雖然歷經了一戰,但在戰后德國也迎來了兩次汽車黃金年代。
1921年,正值公司成立50周年之際,大陸集團成為了第一家將簾布輪胎推向市場的德國公司。同年,大陸集團又推出了針對大型商用車的充氣輪胎取代了當時常用的實心輪胎。
『炭黑使輪胎成為特征鮮明的黑色』
到了1926年,大陸集團又推出另一項創新,那就是在輪胎中添加了炭黑。其實,在那個時候輪胎基本都是橡膠的原色,炭黑的加入使得輪胎更加耐磨并且也更不容易開裂,黑色也成為了輪胎的標志性顏色。
全球化布局與拓展業務邊界
技術仍在不斷發展,輪胎產品也在不斷創新。1943年申報的無內胎輪胎專利,使得大陸集團在十幾年后成為了第一家生產無內胎輪胎的德國公司,同時還是第一家研發出客車和卡車空氣彈簧的公司。
『1955年大陸集團率先研發出客車和卡車空氣彈簧』
進入1960年代以后,大陸集團的子午線輪胎和冬季無釘輪胎都開始陸續推出。子午線輪胎其實可以算是汽車輪胎發明以來的一場革命,安全性更強、使用壽命更長,還能降低油耗。不過,相較于米其林而言,大陸集團在這項技術上還是晚了十幾年。
在追趕行業技術創新步伐的同時,大陸集團在70年代起開始通過并購走上了國際化道路。1979年,大陸集團收購了美國優耐陸在歐洲的輪胎業務,從而在歐洲奠定了更為廣泛的基礎。在收購了奧地利公司Semperit的輪胎業務后,大陸集團又在1987年將北美輪胎制造商將軍輪胎(General Tire)收入麾下。
『1987年大陸集團收購北美輪胎制造商將軍輪胎』
也正是這次收購行為,讓大陸集團順利進入并站穩了美國市場,同時也一躍成為了世界第四大輪胎生產商。1988年,大陸集團在全球就已經擁有了大約45900名員工,銷售額達79億德國馬克,相當于約40億歐元。
到了90年代,大陸集團全球化布局進一步完善,首先與葡萄牙Mabor公司成立合資公司,1993年索性完全接受了其輪胎業務。同年,大陸集團又收購捷克輪胎制造商Barum的大部分股份。
如果說從1871年成立開始,大陸集團在其后的百年時間里就干了一件事——造輪胎,似乎也沒什么毛病。畢竟,大陸集團的汽車業務部門直到1995年才成立。但其實在公司創立后的百年里大陸集團也在探索輪胎之外的業務。
『用于減振和降噪的專用軸承元件』
1932年,大陸集團金屬橡膠連接件開始投放市場,這一產品用于發動機懸置系統中能起到減振降噪的效果。1950年代起,大陸集團又開始生產鋼絲繩輸送帶,同時又成為了第一家研發出客車和卡車空氣彈簧的公司。后來,以擠壓吹塑法加工的聚氨酯折疊風箱、用于減振和降噪的專用軸承元件大陸液壓懸架等產品相繼問世。
從輪胎廠商邁向全面零部件供應商
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全球汽車工業最顯著的特征就是重組并購的浪潮了。德國汽車業在這一時期最引人注目的事件莫過于奔馳與克萊斯勒的合并,以及大眾、寶馬爭相競購勞斯萊斯。
在90年代以前,全球汽車生產主要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洲。在那個時候,這三個地區生產的汽車所占全球的比例高達70%以上。而90年代以后,工業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來,整個汽車產業也進入全球化的高速發展階段,中國、韓國、印度為代表的亞洲國家迅速崛起。
可以說,全球化為重組、并購提供了“天時”,大陸集團也選擇了90年代這個最好的時機開始發展汽車電子業務。在當時,汽車電子元器件技術日益成熟,全球汽車電子行業也步入了“并購式發展”的大時代。
『成立汽車事業部以加強與汽車工業的系統業務』
為了加強與汽車工業的系統業務,大陸集團在1995年成立了汽車事業部。這一標志性舉措是大陸集團從“輪胎廠商”走向完善的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的開始。
最具代表性的成果是大陸集團在1997年推出的ISAD(集成發電風門啟動機),并裝載在奧迪A6的車型當中。ISAD將汽車中的啟動器和發電機組裝在一個總成內,這項關鍵技術是開發混合驅動系統的必要前提,有利于大幅減少燃料消耗和尾氣排放。
『ISAD有利于大大減少燃料消耗和尾氣排放』
不過,無論是從產品譜系還是市占率的角度來看,彼時大陸集團都不能算是完全進入了汽車電子領域。1998年,大陸集團以19.3億歐元收購美國ITT公司的剎車和底盤部門(其核心是法蘭克福的Alfred Teves GmbH公司),將業務拓展到了ABS和ESP等領域。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