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網約車”曾經作為十大新詞,滲透進生活中,正式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大多數人對于網約車持包容、接納的態度,但隨著司機與乘客發生口角、甚至是發生命案的新聞被不斷爆出后,網約車也一次又一次的被推向社會輿論的風口浪尖。2018年轟動全國的“空姐遇害事件”發生后,滴滴順風車隨即宣布下架,距今已有一年多的時間。如何加強對于網約車的監管,成了有關部門以及廣大群眾所關注的重點。
8月8日,在國新辦舉行的促進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指導意見》吹風會上,交通運輸部運輸服務司負責人蔡團結針對“網約車”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發表了講話。
蔡團結表示,交通運輸新業態近幾年發展迅速,每天網約車的訂單量是2000萬單,解決近3000萬人的出行,為百姓出行提供了多樣化的選擇,但在這個過程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針對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等交通運輸新業態的規范發展,蔡團結提出以下幾點重要方面。
第一,新業態需要量身定制監管方式,不能按照傳統的方式來管理。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乘客為本、鼓勵創新、趨利避害、規范發展、包容審慎”的發展原則,結合平臺經濟“一點接入,全網運行”的特點,量身定制監管模式,建立健全適應平臺經濟特點的監管制度,促進和規范交通運輸新業態的健康發展。
第二,進一步優化網約車準入條件。交通運輸部將指導督促各地方強化服務意識,優化完善準入條件、審批流程和服務,加快網約車合規化進程,落實平臺公司的主體責任,嚴守行業安全穩定的底線。力圖營造新老業態融合發展、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
第三,加強多部門協同監管,發揮交通運輸新業態協同監管部際聯席會議機制的作用,創新監管方式,探索實現數字監管、信用監管、協同監管、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相結合的綜合監管體系,堅決打擊非法營運,保障百姓出行安全、便捷。
第四,健全新業態的信用體系,會同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完善網約車、共享單車、汽車分時租賃等領域信用體系。強化信用管理,推進信用記錄的共享應用,通過信用體系規范平臺經濟經營者和參與者的行為,努力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自2016年7月起,交通運輸部、公安部、中央網信辦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多個重要部門已經陸續出臺了《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辦法》、北京市《網約預約出租車經營服務管理細則》、《網絡預約出租汽車監管信息交互平臺運行管理辦法》以及《出租車服務質量信譽考核辦法》等多項政策法規。
截至目前,全國已在29個省市自治區發布了指導意見,覆蓋200余個城市。共有80多家網約車平臺公司獲得經營許可,各地累計發放網約車駕駛員證34萬多本、車輛運輸證20萬多本。(文/汽車之家 翁萌)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