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獲取汽車資訊的網絡渠道
垂直車媒是主要資訊獲取渠道
對于關注車展的消費者而言,垂直領域的汽車媒體App是他們了解新車最主要的方式,該選項占比達到86.03%。由于汽車媒體工具性較強,而且可提供車型數據等資料,因此相比其他方式更加全面。例如社交媒體和視頻類平臺更主要的是滿足觀看者的娛樂需求,因此占比較少。
★ 沒有限牌限號是否會購買新能源車
新能源車認可度不足
問題來到了新能源車的領域,我們看到在沒有過多政策壓力的西南地區,僅有20.67%的消費者愿意購買新能源車,大部分消費者在購車問題上還是持以保守態度,畢竟工具屬性是他們購車的直接導向,在續航等方面受限的新能源車還需要繼續發展。從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來看,全國預購人群中有50.4%的用戶考慮購買新能源車,但全國不少城市均出臺了限行限購政策,在不考慮政策導向的情況下,這一比例還會繼續下降。
★ 新能源車哪些特質打動人
用車成本與新鮮度占比均超30%
盡管僅有20%左右的消費者會購買新能源車,但在喜愛的特質方面,36.13%的人群選擇支持新能源車較低的用車成本。至于不同因素都有一些,同時想嘗試新鮮事物的人群占比更是達到32.64%。這足以說明西南地區消費者一直在關注著新能源車的動態,一旦電池技術出現突破并量產,相信不少年輕購車者會去嘗試新能源車。
★ 如何看待新能源車里程焦慮
續航越高越好成為普遍共識
里程焦慮方面,53.28%的消費者選擇了續航越高越好。畢竟在售的燃油車都有著不低的續航里程,且加油站隨處可見,5分鐘即可完成補充。相比燃油車,新能源車的續航問題絕對是最大短板。
從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洞察報告來看,全國消費者普遍期望新車具有較高的續航里程,但大部分用戶認為500-600km的續航里程在當下已經足夠使用,目前已經有多款上市車型的續航里程在500km以上,未來隨著主流車型的續航里程均達到較高水平的時候,里程焦慮將不再是制約用戶購買新能源車的因素。
★ 充電條件是否便利
充電樁數量少亟待解決
看完了里程焦慮我們來看充電便利度。共有21.51%的消費者表示充電樁不是太大問題,但29.54%的消費者表示沒有這個條件,一旦買車很可能只能靠拉飛線充電。至于48.95%的消費者保持吃瓜態度,反正不買新能源車,沒有壓力。
★ 買新能源車有哪些擔憂
續航縮水是主要擔憂點
至于擔憂的方面,能夠頭疼的點就更多了,59.65%的消費者擔心續航縮水,標稱500km的新車要是開了兩年縮水到200km,顯然嚴重影響車主的出行體驗。此外,重點關注自燃等安全問題的消費者占比為17.08%,關注產品穩定性的消費者占比14.77%。而新能源車自帶的二手車殘值率低的問題似乎不是大家重點關注的方面,僅占比8.50%。
★ 看好的新能源品牌/購買時會選擇的新能源品牌
新能源品牌信心不足
這兩個調查的結果我們可以聯系起來看,在前景方面,40.49%的消費者看好中國品牌,22.23%的消費者更喜歡海外品牌,也許是認為老牌大廠能夠給與新車更好的保證?至于37.28%的消費者對新能源車心存芥蒂,誰都不放心,廠家們還是要加緊研發和宣傳,讓大家多多看到新能源的優勢和品質才行。從購車方面來看,價格更為合理的中國品牌被59.06%的消費者選擇,愿意花更多錢購買海外品牌新能源車的消費者為40.94%,兩方基本處于勢均力敵的狀態。
★ 最喜愛的新能源品牌
中國品牌更受歡迎
在喜愛的品牌調查中,比亞迪占比37.14%,特斯拉占比35.93%,拿下了前兩名。前者深耕新能源領域多年,旗下王朝系列車型廣為人知;后者發源于北美,但銷量和口碑在世界都有著不錯的水平。至于其他品牌,顯然還沒有積攢夠品牌的硬實力,排名第三的吉利也僅有4.04%的占有率,榮威、江淮、長安和奇瑞更是未能超過超過2%。
此外,在調查結果中我們并未見到造車新勢力出現,其統一被歸入“其他”分類中,雖然占比高達17.29%,但細分到具體品牌中結果卻并不樂觀。根據2019中國汽車消費趨勢洞察報告的數據來看,關注造車新勢力的人數從2016年的1468.1萬提升至2018年的7636.9萬,關注人數增長超過4倍。盡管用戶對造車新勢力的關注度搞,但不代表用戶同樣對新興品牌的信任度高,目前仍然普遍存在疑慮,例如企業實力如何、宣傳產品力與實際產品不符、負面聲音等問題仍然困擾著消費者。
寫在最后:
中國市場的消費者不論在哪,其實都有著頗為接近的購車理念,西南地區也是如此。從調查問卷中,我們能看到西南地區網友對德系和日系的偏愛,對中國品牌的支持以及對新能源車心存疑慮的態度。從目前來看,沒有過多的政策導向,新能源車在西南地區確實很難普及和推廣,不過隨著電池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充電樁的普及,會有更多消費者愿意去了解和接受新能源車型。(文/汽車之家 姜澈 張雪蓮)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