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深評] 近年來,在轎車市場一片紅海,SUV紅利基本透支的情況下,廣大車企開始尋找下一個高增長“金礦”,除了在政策催生下火熱的新能源汽車,很長一段時間內MPV都被視為下一個市場熱點,被各大主機廠寄予了厚望。而幾年過去了,MPV的春天是否真的來臨?讓我們來回顧一下MPV市場發展現狀,并展望未來趨勢。
●《深評問道》是什么?
《深評問道》是汽車之家首個面向行業端用戶打造的節目,特約汽車行業資深從業者執筆,獨家解析/揭秘行業大事件。除了熱鬧表象,我們更想向您呈現對事物本質、因果以及未來可能性的探究和思考。
本期行業評論員——白艾倫,節能和新能源汽車領域多年產業研究工作,曾在跨國車企、咨詢、投資機構等就職,對汽車工業的發展趨勢有深刻理解,擅長汽車產業評論分析與政策解析。
60s快速了解核心論點:
1、中國MPV市場結構與海外市場偏好有明顯差異,存在明顯的低端和高端兩極分化現象,分別被五菱與GL8(參數|詢價)瓜分,中端和家用市場空間有待開發。
2、隨著消費升級的浪潮,MPV整體發展趨向高端化,五菱等低端車型出現大幅負增長,GL8等中高端車型穩步增長,但總體而言高端商務出行需求有限,難以支撐整個細分市場發展壯大。
3、家用MPV市場目前看仍是偽命題,如奧德賽、GL6、比亞迪宋等車型月銷量銷量僅在2~4k,市場份額依然很小,大眾、豐田等頭部品牌同樣不看好家用MPV市場。
4、隨著產品定義和外形界限的模糊化發展,以及汽車工業電動化轉型趨勢,未來具有跨界造型、搭載混動或純電動力的MPV車型或將存在一定增長空間,長期來看國內MPV市場偏好將向發達國家看齊。
一、MPV市場邏輯
MPV市場實際已經形成了比較完備的市場邏輯,中國市場在2008年就有了“五菱神車造就百萬銷量”的案例,另外還有別克GL8在高端商務車市場豎立了標桿地位,這兩個都是被歷史銷量驗證過的成功產品邏輯,也是諸多后來者想要模仿和挑戰的對象。
正如五菱和GL8所代表的細分市場一樣,總體來說,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對MPV的消費偏好還是存在明顯差異,目前國內MPV本質上還未脫離功能型車輛的定位,作為商用為主、運送客人和貨物的功能性定位,在高低兩端分別被GL8和五菱宏光吃干抹凈。這也是由我國現階段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所決定的,尤其是在小規模企業主和個體戶老板看來,五菱簡直是客貨兩用的神車,與我國大部分商業活動注重低成本競爭的特征密不可分。
『五菱宏光PLUS』
而對于MPV市場的其他后來者,無論是想要做大蛋糕還是分一杯羹,要接過SUV的接力棒作為銷量增長的主推力,需要將MPV車型向歐美發達國家的市場定位看齊,逐漸打入家用市場。目前行業普遍流傳邏輯:一是二胎政策放寬,催生一批家庭規模擴大帶來的消費需求,7座MPV正好切合;二是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中產家庭增購需求利好MPV車型,這兩條都是實打實的家用車邏輯,期望著可以復制SUV的輝煌,而理想和現實總是存在一定差距,MPV的發展走勢也不例外。
二、MPV市場銷量現狀
1.銷量漲跌幅度均高于行業平均,與SUV銷量規模差距巨大
2012-2016年,MPV市場有過一段時間的高速增長時期,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8%,銷量增速遠高于行業整體增速,主要增長動力來自于五菱宏光這類客貨兩用的低價MPV。
而2017年后隨著宏觀經濟下行,乘用車市場整體向下走,而新車消費中增換購比例大幅提升,使得終端市場又顯示出消費升級的特征,故以五菱為代表的低價MPV受到了巨大沖擊,連續三年都達到了約20%的跌幅,下跌幅度遠高于整體市場。
從各車型類別市場份額觀察,發現乘用車市場自2012年以來都是由SUV唱主旋律,其市場份額從2012年的15%到2017年的42%,銷量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4%,這五年誕生了哈弗H6的銷量神話,以及后來的吉利博越、榮威RX5、長安CS75、傳祺GS4等中國品牌爆款車型。2017年以后雖然增速趨于平穩,但SUV份額始終保持在40%以上。
相對應來看,MPV表現則平淡很多,其市場份額到2016年達到10%的頂峰,往后則一直在走下坡路,到2019年已經跌至6.6%,這與歐洲、日本、韓國分別約30%、25%、20%的份額相比,這個成績實在拿不出手。MPV市場無論從體量和走勢,與SUV都不可同日而語,若寄希望通過挖掘MPV細分領域實現新的銷量增長動力,可以說難度頗大。
2.市場特征:高端和低端兩端聚焦,中端和家用車型缺失
正如前文所述,由于我國MPV市場功能性為主導的定位,呈現高低端車型聚集,MPV僅僅只有兩端才有廣闊的市場,分別滿足高端商務出行和客貨兩用的需求,在銷量的頂峰2016年8萬以下份額占到80%,20萬以上占比接近10%,而代表了乘用車最大市場份額的區間8-20萬僅占10%,中端家用MPV車型長時間缺失,一直到2018年后才逐漸有所改善。
其中原因除中國市場對家用MPV車型家用需求確實較弱以外,也有一部分廠商自己的原因。前幾年市場順風順水時,一心撲在收益較大的SUV車型上,對于MPV市場不夠重視,也并未推出真正有競爭力的、適合家用的MPV產品。從MPV銷量頂峰的2016年市場分布可以看出,銷量排名前五的企業都是生產廉價MPV車型的企業,產品同質化現象比較嚴重,一旦市場開始下行,疊加消費升級影響,這類產品將受到嚴重的影響。
三年后的2019年,我們可以看到排名前五的企業中除了五菱和長安以外,其他都消失了,上汽通用憑借GL8銷量提升、以及推出GL6排到了第二位,比亞迪和廣汽也憑借拳頭產品宋MAX和傳祺GM6、GM8拼進前五。可見在市場下行期間,秉承著”蚊子腿也是肉”的想法,不少企業也開始針對性的推出一些家用MPV產品,并取得了一定進展。
3.發展特征:低端市場萎縮,高端市場穩健增長
從各個典型代表企業MPV銷量走勢可以看出,過去曾經輝煌的企業都在逐漸走下坡路,典型的就是上汽通用五菱、長安等企業,MPV銷量近乎腰斬,中國市場已經逐漸過了比拼價格的時代,消費者對產品力的追求進一步提升。而推出了GL6的上汽通用,以及比亞迪廣汽等企業正在逐漸追趕上來,有心開拓家用市場的企業均取得一定增長,但提供的增量也十分有限。
分車型看月銷量更加明顯,比拼性價比的典型代表,五菱和寶駿系列一路走低,從2016年月銷量6萬輛跌到目前的3萬輛的規模,幾乎腰斬;而合資企業無論是通用GL8常青樹,還是日系的奧德賽等高端MPV代表車型,銷量一直保持在比較穩定的區間,但總體來說銷量表現只能評價為中規中矩,細分市場的銷量天花板也十分明顯。
三、MPV發展未達預期的原因
MPV很多時候是由于媒體的發聲被炒得火熱,從實際市場表現以及企業的規劃看,并未兌現人們的高預期,甚至出現連續三年大幅下跌,所謂“SUV接班人”的定位恐怕更加站不住腳了,市場如此萎靡的具體原因,我想主要有以下四點:
1.消費升級對低端車型需求的打擊
如前文所述的,實際上國內MPV市場是由10萬以下低端車型占絕對主導,而近年來隨著汽車普及率不斷提高,加之適齡購車人群數據不斷下降,新車銷售中首購車主的比例不斷下降,根據數據統計2016年增換購用戶就幾乎占到了50%,由此帶來的是被動的消費升級。
試想在一個以換購為銷售主力的市場,如五菱宏光這類的貨客兩用MPV車型的需求顯然會受到巨大的影響,這不是增加配置或者進一步凸顯性價比能解決得了的,而且消費趨勢的轉向之快,使得這類型的MPV生產商根本來不及調整,近年來五菱等企業遇到極大的困難,與整體市場環境的轉變密不可分。
2.高端車型需求有限,長期看商用需求也將逐漸萎縮
對于指導價20萬以上的高端MPV,多年以來市場容量保持穩定,自2017年GL8大爆發賣到14萬輛以后,高端市場容量基本就一直保持30萬輛左右,這個量級的細分市場最多也就容納三款國產MPV車型,而且后續隨著奔馳V級,寶馬2系等的國產化,未來這個細分市場只會越殺越紅眼。
并且,隨著經濟增速放緩,長期低增速的趨勢不可逆,未來商務出行的需求也會逐步下行,最終將成為GL8強者恒強的寡頭市場;而若無法找到新的需求點,未來純商用的MPV市場也將逐漸萎縮,長期來看對GL8也是不利的,而對于想進入這個市場跟GL8扳手腕的競爭者而言更是不利,盲目規劃國產項目將可能陷入負和博弈的境地。
3.家用MPV市場需求仍是偽命題
除了高低兩頭市場,行業普遍認為MPV增長的希望是在10-20萬元價位、定位為家用的細分市場,意味著必須從轎車和SUV的份額中爭食。
近年來很多企業也開始對這塊市場展開攻勢,自2017年以來新上市的產品有別克GL6、吉利嘉際、廣汽GM6和GM8、比亞迪宋MAX等,相對來說市場表現大都中規中矩,并未出現超預期的爆款車型。
家用MPV到底有沒有市場?或許從上述這些主打家用市場的產品來看,這個細分市場并不如想象中那么明朗,就算是布局了雙車戰略的本田,也只有奧德賽每個月保持在3000-4000輛的水平,而別克GL6月均銷量只有2000輛,還不及大哥GL8的一個零頭,而之前一騎絕塵的比亞迪宋MAX也跌落到月銷5000輛的水平,傳祺GM6和吉利嘉際也以一個月3000余輛的成績艱難摸索。
另外值得關注的一個角度是,大眾進軍國內MPV市場,但并未選擇直接導入夏朗,或將途安重新開發,而是針對中國市場開發一款全新的中高端MPV Viloran,特意選擇繞開15-20萬的家用市場,直接對標GL8,將目光直接瞄向更高端的MPV市場。主流合資品牌這系列產品策略的背后,似乎更預示了目前國內家用MPV市場是個偽命題。
『別克GL8』
就像旅行車在中國市場難以像歐洲那樣受消費者歡迎,亦如皮卡無法像美國市場,成為最受歡迎的產品,市場不一樣、消費理念不同、國情不一致,導致了MPV真的難以打動消費者。在國內很多消費者心中,MPV還是帶有強烈的“工具感”,從微面、面包車、五菱等一貫的概念灌輸,讓消費者覺得MPV就是拉貨車、定位較低的存在。花10-20多萬的錢去買個MPV確實有點為難,“面子論”在中國車市消費中依然存在。
4.產品界限逐漸模糊,MPV相對優勢逐漸削弱
從傳統概念上講,MPV的優勢是空間、裝載能力和便利性,還有常說的二胎催生的7座市場。但是,目前SUV市場的6座和7座車型并不少見,如合資中的標桿漢蘭達、途昂、途觀L,自主中的廣汽GS8、哈弗H9、比亞迪唐等,論舒適同樣也有調校偏舒適的7座SUV車型,如此以來MPV的優勢微乎其微,反而是其始終揮之不去的商務感、工具感成為其致命的弱點。
『豐田漢蘭達』
而目前汽車產業對車型的概念逐漸在融合,更多如吉利星越等類似跨界車概念出現,而SUV和MPV在空間和搭載能力的差距越來越小,而為了迎合家用需求各類車型風格均將逐漸靠攏。
『吉利星越』
而進入電動化時代,由于電池系統排布,可以做出全平的底盤,包括奔馳、大眾等各大廠商展示的純電動概念車可以看到越來越明顯的跨界概念,傳統意義上方方正正、具有側滑門的純正血統MPV車型或將越來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更低矮的車型,更加兇猛的前臉,流線型車身的全新產品。
總結:猶記得幾年前,在SUV成為熱門市場之后,行業一直在研究下一個市場熱點,各位專家領導言談間必談MPV,而現在看來前期選擇謹慎對待的企業,反而躲過了這輪市場調整,成為了贏家;不過MPV作為一個細分領域,機會仍然是存在的,后續若車型定位準確,并且結合行業熱點技術,形成強大產品力和獨特競爭力,如混動版奧德賽,新能源宋MAX等,仍將在細分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而長期看中國消費偏好可能將向發達國家看齊,對MPV產品持續的研究和投入還是應不容忽視的。(文/汽車之家行業評論員 白艾倫)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