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前段時間,閨蜜過來求“治愈”,她車子的輪胎與馬路牙子發生嚴重的“肢體沖突”,結果輪胎側面鼓了一個大包,最后被告知這個輪胎已經無力回天,需要趕快換胎。她無限惋惜,“剛換的新胎啊,心痛!”
實際上,有些輪胎鼓包很難通過胎壓監測設備發現,一旦鼓包如繼續使用,可能會導致爆胎,重則危及駕乘人員生命。那么,問題來了,如果碰到突如其來的石塊、坑洞或肉眼無法察覺的障礙物時,因來不及閃避而造成輪胎受損,難道只能自認倒霉嗎?今天我們就引入一個話題——智能輪胎。有了各種高科技的加持,輪胎早已不是一個普通的橡皮圈。
30秒快速了解全文中心思想:
★有胎壓監測系統的輪胎不算智能輪胎,智能輪胎是能自動監控并調節輪胎溫度和氣壓等,使其在不同情況下都能保持最佳的運行狀態。
★“被動”的輪胎將逐步被淘汰。眼下,固特異、倍耐力和馬牌等輪胎制造商正積極轉型,打造智能網聯輪胎。
★輪胎智能化轉型非一蹴而就,需要經歷復雜的測試和檢驗,數據將成為了解消費者需求的戰略性工具。
★很少有企業能單憑自己的力量創造出智能網聯產品,因此輪胎制造商也將進入生態系統時代,商業模式發生悄然改變。
當前,普通終端用戶對于輪胎的智能化了解,似乎只有胎壓監測系統。其實,輪胎作為汽車唯一接觸地面的部件,早已不是那個黑不溜秋的橡膠圈。在本屆日內瓦車展的云在線上(展會取消,企業只能“云”了),還驚現了一款可再生輪胎,用戶可隨時向輪胎加入一個“膠囊”,改變胎面材質,滿足多樣化的需求。當然,這種超前的技術或許還比較遙遠,但互聯技術加持下的智能輪胎已經含苞待放。
■輪胎也有“智慧”
也許你會產生疑問,難道我們所熟知的胎壓監測系統(TMPS)不算智能輪胎的一種技術嗎?嚴格來講,還真不算。傳統的TMPS監測原理是靠ABS電子系統實現對輪胎運行狀態的監測:當某個車輪開始漏氣時,其滾動半徑將變小,這種變化會被識別。不過,這與“互聯網+”概念下的智能輪胎還有很大差距。
為什么要提智能輪胎呢?我們日常駕駛汽車時,輪胎的安全隱患可能被很多駕駛員忽略,即使配備胎壓監測的車輛也不能保證輪胎不出問題。因為這種被動式的檢測反應速度較慢,只能當成一種安全輔助。現如今,一些高配車型上出現了主動式的胎溫、胎壓監測系統,可以實時向駕駛員提供輪胎狀況。未來,自動駕駛汽車逐步普及后,輪胎需要更快速地將自已的狀況告訴行車控制電腦,僅是胎壓胎溫監測自然無法滿足要求。
說到底,什么是智能輪胎?其核心是輪胎的芯片。未來,輪胎能夠與車輛、駕駛員進行“交流”,為車輛提供與輪胎基本狀態、運行里程、動態荷載相關的詳細數據,并提前告知潛在危險的情況,比如在干燥的瀝青公路上出現一個水潭,或者雪地中間隱藏著冰面,這些突如其來的潛在危險會被輪胎監測到,然后以閃電般的速度上傳到您的汽車以及周圍即將駛過這里的汽車,提醒他們進行駕駛參數的調整,確保安全通過。
舉個“栗子”,以前手機只是打電話的硬件,如今的智能化顛覆了手機的原本屬性,其價值從設備本身轉移到了各種應用程序和在線服務上,讓智能手機成為人們的“生活管家”。同樣的,未來的智能輪胎也不單單是一個滾動的“橡膠皮”,會有越來越豐富的功能賦予其中。
■轉型競賽已拉開帷幕
相比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移動智能車機、智能后視鏡等硬件,輪胎是目前汽車上智能化程度相對較低的零部件之一,但這也給輪胎制造商留下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毫無疑問,對傳統輪胎來說,向智能互聯產品轉型確實十分困難,但如果輪胎制造商選擇回避,那么“被動”的輪胎將逐步被淘汰,甚至淪為低利潤的廢品。對于輪胎制造商而言,也只有兩個選擇,要么被顛覆,要么進入新時代,相信大家都不想做前者。
這場轉型競賽已經拉開帷幕,從各輪胎制造商公布的產品來看,要實現以上技術,普遍是將一個傳感器植入輪胎內部,這樣它就能測出輪胎的使用情況和路面情況。
“正如同智能手環能夠幫助人類監測、追蹤健康數據,內置傳感器的智能網聯輪胎可以跟蹤輪胎的胎面花紋深度、溫度、壓力和磨損狀態。這些數據有助于大幅提升車輛安全性,并盡可能延長車輛的使用時長。”固特異專家與汽車之家溝通時表示。
■數據反哺用戶非一蹴而就
據了解,這些智能網聯輪胎皆未面向消費者發售,可見輪胎的智能化轉型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隨便往輪胎里加一點帶數字技術的配件,還需要經歷更為復雜的測試和檢驗,而且處理和管理所有生成數據也將增加操作成本。
現階段,有不少輪胎企業正攜手汽車制造商和初創企業等開展廣泛的智能網聯輪胎測試工作。一周前,固特異曾收集并分析了累計300萬英里的智能網聯輪胎道路測試數據。初步研究表明,智能網聯輪胎可實現制動距離縮短高達30%。
未來,數據將成為汽車制造業不可或缺的核心資產,能提供給消費者更加安全的駕乘體驗。固特異透露,其目標是讓消費者在2021年前能夠逐步使用這些智能網聯輪胎。
同時,智能輪胎里的大量數據,需要高速向外傳輸,延遲要在10毫秒以下。倍耐力在2019年12月展示過“世界上第一個5G增強ADAS服務(高級駕駛員輔助系統)”案例,能夠將智能輪胎監測到的路面信息通過5G網絡回傳。倍耐力解釋稱,如果使用現在的4G網絡,響應延遲會讓信息的傳輸速率大幅增加,而且如果丟失數據再重新傳遞,其導致的錯誤率會比5G網絡高出萬倍。未來,倍耐力希望將智能輪胎置于更廣泛的通信環境中,包括納入道路交通系統,為未來出行和自動駕駛系統的解決方案提供一定的幫助。
■智能化重塑輪胎的商業模式
正如前文所指,軟件和數字技術將成為輪胎創造價值的本源和基礎,但很少有企業能單憑自己的力量創造出智能互聯產品,因此下一個趨勢是輪胎制造商將進入智能互聯生態系統。
從近段時間輪胎制造商的合作動態來看,這種趨勢更顯而易見。例如,玲瓏輪胎于去年12月與騰訊云、華制智能簽署三方戰略合作協議,騰訊云和華制智能將為玲瓏輪胎提供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協同辦公、物聯網、信息安全等領域的技術和資源支持,最終為玲瓏輪胎搭建出數字化、智能化和全球化的智能制造系統。此外,固特異也透露,其正在智能網聯輪胎領域內與一些傳統及新興的企業進行緊密合作。
輪胎的商業模式也正悄然改變,這給輪胎圈外企業帶來“賺錢”的新機遇。2019年12月,保時捷投資的以色列技術公司Tactile Mobility已與數字地圖公司HERE達成合作,將Tactile Mobility所收集的車輪速度及道路狀態等“觸覺數據”在HERE地圖應用市場上實現商業化。該解決方案可以通過收集非可視化數據,如車輪速度、車輪角度等,計算出有價值的車輛道路動態信息,并生成可操作的應對方案。根據合作內容,保時捷未來十年的量產車型中都會整合相關新技術。
市場充滿挑戰,在智能互聯生態系統中,傳統輪胎制造商的價值鏈正在不斷衍生,以米其林為例,該企業在過去的130年內一直生產輪胎,不久將實現每輛商用車跑100km節省2.5L柴油的成果。米其林將這個項目命名為“DubbedEffifuel”,在商用車的輪胎和發動機上安裝傳感器,將收集到的油耗、胎壓、溫度、速度和位置等數據傳到云服務器上,而米其林會據此進行數據分析,并為客戶提供建議及駕駛培訓。 顯然,這絕不是輪胎制造商的業務重點,很大程度上要依靠技術手段和跨界合作才能實現。
■編輯有話說:
無論是現階段還是未來自動駕駛的到來,為提高輪胎安全性、燃料利用率、延長輪胎的使用壽命,以及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各大輪胎品牌已經開始打響創造更智能輪胎的爭奪戰。其中,數據是十分重要的戰略生產要素,除了技術、人力、資金之外,數據將成為輪胎制造企業,甚至是整個汽車制造業不可或缺的核心資料。畢竟,打造智能互聯產品及配套服務,持續改善用戶體驗是企業成功的關鍵。(文/汽車之家 彭斐)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