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電動汽車這一新品類自誕生起,就是掌聲與爭議并存。而2019年徒然增長的自燃事件,更是讓電動車陷入了輿論的漩渦。特斯拉、蔚來等熱點品牌車型的自燃事故,也為輿論的發酵推波助瀾。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數據,僅2019年5月起至8月中旬,便監控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幾乎平均每1.5天就有一起電動車自燃事故發生。
多起令人驚心動魄電動車自燃事故,令消費者對新能源車質量和安全的關注快速攀升。而自燃頻發及起火原因的不確定性則可能導致消費者接受度的下降。汽車作為交通工具,需要人來駕駛,保證人身安全是根本,人的訴求與期望當然也更為重要。消費者究竟如何看待電動車安全性?他們對于電動車安全與充電安全有哪些期望?本次報告基于1萬名用戶調研數據,幫助用戶傾吐安全心聲,希望相關機構及企業方能夠重視用戶需求,降低用戶安全焦慮,讓用戶買車用車更放心。
《2020電動車充電安全報告》是汽車之家行業團隊基于1萬名用戶調研,推出的電動車安全洞察報告,通過深入分析用戶需求和態度,探索用戶對電動車安全及充電安全保障和服務的期望,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消費者對于安全保障及安全服務的需求,對服務的偏好,從而有的放矢提高保障水平和提升服務能力,有效降低用戶安全焦慮。
一.用戶對電動車安全的關注和態度
根據汽車之家論壇詞云數據,相比2018年同期,2019年汽車之家網友在論壇內對“自燃”等安全事故的提及數增長了14倍。盡管,電動汽車起火概率要低于燃油車,但因為部分事故原因的不可追溯及電動車自燃的危險性更大,人們自然對電動車起火燃燒有更多的關注和焦慮。
■ 安全性成為僅次于續航里程的用戶高關注因素
自從電動車自燃事件不斷映入人們的視野,安全問題被推向風口浪尖。畢竟涉及到人身和財產安全,電動車安全得到消費者極大關注。根據汽車之家調研數據,用戶購車關注因素中,在“續航里程”這一獲得最高關注的基礎考慮因素之后,便是“安全性”,近4成預購用戶會將安全性作為重要購車考慮因素,用戶對安全性的重視不言而喻。過去,對于電動車的關注點更多聚焦于續航里程,而在自燃等安全事故頻發后,人們對安全性也越來越重視,甚至逐漸影響用戶的購買決策。
■ 7成已購用戶、5成預購用戶對電動車安全事故關心程度高
電動車自燃等安全事故更加觸目驚心。相比汽油車來說,電動車電池起火燃燒溫度高、速度快、撲救難度大,同時會釋放大量有毒氣體,因此事故的觸目驚心更易引發廣泛關注。汽車之家調研數據表明,超過7成的新能源車已購用戶對于安全事故的關心程度(指非常關心+比較關心)較高,擔憂自用車和自身出行的安全性。
計劃購買新能源車的用戶相對來說,對于安全事故的關心程度要輕一些,有5成預購用戶對于安全事故的關心程度(指非常關心+比較關心)較高。預購用戶還處于購車計劃或購車決策階段,當下不涉及電動車的直接使用,因此對于安全事故的關系程度相對較輕。整體來看,用戶對于安全事故的關注度很高。
■ 用戶更關注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和解決方案
恐懼更多來自于未知。在電動車安全事故的相關信息中,用戶對事故發生的原因最為關注。及時進行信息披露和事故歸因分析才能消除用戶對于未知的憂慮。目前燃油車的自燃事件能夠找到明確的原因,并且通過采取措施可以做到防患于未然。但對于電動車來說,并不是每一次的自燃,我們都能找到準確的原因。而無法知曉確定原因,自然也會容易引發用戶焦慮,同時也對對防患帶來阻礙。
通過技術手段逐漸解決事故溯源問題并做好事前監控,是當務之急。其次,用戶同樣較為為關注的是事故發生后的解決方案,廠商和經銷商在事故發生后應盡快地進行調查與補救,貼合用戶需求解決問題,盡可能降低因事故對用戶信心帶來的負面影響。因此,如果能在事故發生后盡快的分析致因并妥善解決后續問題,將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減少用戶對此產生的焦慮。
■ 安全事故會對7成用戶購車產生負面影響
汽車之家調研數據證明,安全事故有可能對用戶選購電動車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在得知電動車安全事故/故障的消息后,近7成用戶會更加慎重的去做出購車決策,并可能降低購買意愿。僅有3成用戶完全不受安全事故影響,會繼續購買電動車。不受影響的用戶,主要基于嘗鮮及理性考慮事故概率出發而堅持購買。盡管,美國國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研究認為,電動汽車發生起火這類安全事故的概率要低于柴油和汽油發動機車輛。我國消防應急管理部門也表達了類似觀點。但源于對電動車這一新品類的關注及對事故原因了解不深的恐懼,人們顯然對新能源車起火有更多的焦慮。畢竟,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
二.用戶對充電安全的認知和期望
在業界,如何在電池高能量密度和提高安全性之間取得平衡,一直是備受關心的話題和亟待解決的難題。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數據顯示,2019年5月以來出現事故的車輛,以2018年生產的車為主,這些車型搭載的電池能量密度相對更高。根據新能源車安全事故分析,過度追求長續航里程是現階段自燃現象頻發的原因之一。更長的里程就意味著搭載能量密度更高的電池,或者裝載更大的電池包,而這可能更容易引發自燃。在起火原因調查中,電池問題為主要致因。而此外,已經發生的純電動汽車自燃的事故中,有一半以上的車型都是剛充完電不久,或者正在充電。充電過程對于電動車安全性的影響不可忽視。
■ 用戶對于安全事故原因具備較高認知
根據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數據,通過對新能源車安全事故進行分析,在已查明的著火原因中,電池問題占比為58%,碰撞問題為19%,浸水問題、使用問題均為7%,其他零部件故障和外界原因均為3%。電動車的起火原因中,電池問題占比是最高的,而根據調研數據,在這一點上,用戶也具備較高認知度。相對事故原因實際比例,用戶對碰撞問題、不可控的外部原因及零部件故障存在較高的憂慮。尤其是碰撞問題,用戶尤其擔憂。因為外部碰撞,容易引發動力電池組發生熱失控,從而發生起火燃燒,而發生碰撞時車輛往往在行駛狀態中,個人安全更易受到威脅。相比汽油車,電動車自燃時的危險性更大,且難以用常規手段撲滅,所以一旦車輛出現報警、冒煙等現象,都應該第一時間離開車內,等待消防人員處理。
■ 充電樁安全狀態未知、頻繁快充、飛線充電等安全隱患較為突出
根據對用戶日常充電行為的調研,3成用戶對充電樁是否存在安全隱患持有疑慮。用戶對于充電樁使用質量的擔憂,正是體現了當前充電樁市場仍然存在的亂象,如部分廠家生產的充電樁產品因質量問題存在安全風險,充電樁日常維護不足、缺乏養護,故障后維修困難等。面對此種情況,一方面需要用戶在安裝充電樁時注意生產企業的資質、技術實力及產品質量的可靠性,盡量選擇品牌可靠、技術過硬的廠家生產的產品,同時在使用公共充電樁時,一定選擇正規的充電設施進行充電;另一方面,充電樁運營商、充電樁企業應落實日常維護責任,消除安全隱患。
此外,用戶也存在頻繁使用快充、飛線充電、定期檢查保養不足、過充過放等具有安全隱患的行為。頻繁使用快充,容易導致出現電池熱失控臨界點下降和電池容量衰減的問題。而過充過放也容易誘發動力電池的熱失控,加大自燃的風險。對于消費者來說,應當注意電動車的科學使用,通過正規的充電設施進行充電,合理控制快慢充的比例,多使用慢充方式充電,盡量減少快充,避免過充過放,并注意定期對電動車電池組進行保養,在4S店內定期檢查動力電池的健康狀態,做到防患于未然。
■ 在產品層面,用戶最期待有效的電池狀態監測、技術升級及安全預警服務
根據汽車之家調研數據,從用戶對電動車產品層面的安全保障和服務期待來看,4成用戶期待更全面、更有效地監測電池狀態。即通過升級電池管理系統,對電池的電壓、電流以及部分電芯的溫度等進行更全面、更有效地監測,確保電池組健康運轉,更早地預警風險,及時發現問題,防患于未然。其次,電池技術升級同樣備受用戶期待,如通過電池正負極材料革新以及固態電解質電池、氫燃料電池的研發,以技術升級來提升電動車安全性。此外,通過對車輛實時運行狀態及電池狀態的監測,完善安全預警模型,實施更有效的事故預警,也可以減少安全隱患,降低用戶的安全焦慮。
■ 在充電設施層面,用戶最期待充電主動安全防護、自動安全報警及充電健康診斷服務
保障電動車安全性,不止在產品層面,可以通過有效監測、技術升級及安全預警等對安全隱患進行有效防控。充電設施層面的主動安全防護體系,包括充電設施自身安全防護、充電過程主動安全防護、自動安全報警防護等,也對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它相當于電動車安全防護的第二層保障。
根據調研數據,4成半用戶對充電過程中的主動安全防護功能具備較高期待度,此外充電異常下的自動報警、健康診斷及充電設施自身的安全防護,同樣也較受用戶關注和期待。隨著電池能量密度的不斷提升,對電池的管理技術、充電技術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只有在產品和設施層面不斷地進行技術升級,加強安全防護,才能更大程度的保障電動車安全。
三.用戶對電動車安全知識的獲知渠道與期待
內燃機汽車從發明至今已有超過130年的歷史,它的安全性、穩定性,也是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一步一步的發展起來的,而且至今依然在完善中。對于已經發展了百余年的內燃機汽車來說,電動車還是一個新事物,純電驅動的汽車大規模量產也就不過十余年時間,在電動車技術不斷地發展、進步,電動車市場不斷滲透、擴大的同時,人們對于電動車使用及安全的認知也應該隨之不斷成長。只有用戶建立理性認知,才能更好的使用電動車,更客觀的看待安全事故及風險事件,既不過分恐慌,也不忽視大意。
■ 5成用戶在購車前后都關注充電安全知識
調研數據顯示,因為涉及到購買抉擇及購車后的安全使用,近5成用戶在購車前后都會始終關注充電安全知識,9成以上用戶都會在購車的不同階段去根據需求了解電動車相關知識和信息,不管是企業還是媒體,都應該在用戶購車的不同階段,幫助用戶更好的了解電動車的合理使用方式與事故后的故障處理方法,讓用戶買車、用車更安心。
■ 用戶期待在專業媒體/社交平臺,以圖文或視頻的方式獲取更豐富的安全知識
根據調研數據對用戶獲取電動車充電安全知識的渠道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用戶最為期待的是專業媒體圖文或視頻報道及社交類App圖文與視頻信息等,占比分別為41.3%和38.3%,專業媒體因其內容更聚焦、更具可靠性,社交平臺因其內容傳播更廣泛,而更受用戶青睞。對于電動車安全知識的傳播及普及來說,可以注重在專業媒體及社交平臺上加大傳播力度,使得用戶更便利的獲取到相關信息。
從用戶對于電動車安全普及的內容與形式的期待來看,超過5成用戶期待更豐富的安全普及內容,可見多維度安全信息對于用戶的重要性。此外,超過30%的用戶期望更具體驗感的安全普及形式以及優化安全普及活動地址,如現場活動、店內講解、廠商參觀等形式。為用戶提供覆蓋購車、用車全階段,涵蓋安全用車行為、日常安全維護、安全故障處理等多維信息的內容,有利于幫助用戶對電動車的使用與安全建立更深的認知,規范用車行為,消除安全焦慮。
全文總結
自燃事件引發了廣大消費者的關注,同時也令快步向前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暴露了“安全漏洞”,包括電池產品的質量驗證有待嚴謹、電池管理系統有待升級、安全充電管理也有待規范和監管。
目前已經搭建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臺體系架構,可以通過車輛實時運行狀態監管,及時準確掌握車輛技術狀態;并建立預警模型,監控安全風險;同時促進企業落實責任,實施安全預警、事故報警和事故追溯。這相當于建立了新能源安全的第一道監管防線。
除此之外,各相關企業也需要在技術層面不斷升級,通過優化或革新電池管理系統、充電管理系統及電池技術,來提升電動車的安全性。
作為消費者,也需要養成良好的用車習慣,規范自身的充電行為,定期進行電池健康狀態的檢查并做好電池養護,充分了解用車常識及事故處理方式,保障自身更安全的用車。
相對于百年內燃機技術的發展,新能源技術的發展時間仍然很短,行業仍在快速發展和成長中,但需要在快速發展與安全性中找到更佳的平衡點,唯有如此,新能源產業才能持續發展,致勝未來。(文/汽車之家 王超)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