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如果每家車企都把自己的煩心事寫在紙上,大眾光2020年上半年的經歷就能攢出一本書來。不論是排放門罰款,CEO迪斯跟監事會的關系危機,還是管理層大換血,半年銷量被豐田反超,都讓大眾集團煩心不已。但最讓這家企業頭疼的還是兩款車——大眾ID.3(參數|詢價)和全新高爾夫。
前者的頭疼之處在于軟件危機以及能否按時上市,而后者則在于換代之后收到的外界反饋并沒有達到預期。前一段時間,大眾經銷商協會主席Dirk Weddigen von Knapp在接受媒體對話時狠狠地批判了這款大眾品牌的靈魂車型,他透露歷代高爾夫的訂單數量都沒有像現在這么低過。
在汽車行業中,傳承經典可能是最難的一件事了。步子邁大了,不僅需要巨額資金支持,同時也容易讓經典變味,損失死忠用戶;步子邁小了,又無法滿足用戶期待,容易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逐漸失勢。那大眾在全新高爾夫上邁的步子究竟是大是小?這款車在大眾最大單一市場——中國的銷量前景又將如何?這些問題的答案或許并不難尋。
換代為何換成這樣?
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次全新高爾夫在部分維度上邁的步子的確不大,原因有二,其一就是資金。在2015年排放門事件曝光后,大眾付出的罰款/訴訟成本已超過300億歐元,而為了平息丑聞,扭轉不利形象,大眾開始向電動化轉型,而轉型帶來的成本是相當巨大的。
2015年,該企業宣布耗資70億歐元研發MEB平臺;2017年,大眾發布Roadmap E戰略,宣布將于2030年前在電動化領域投資200億歐元;2018年,大眾與部分電池供應商簽訂了200億歐元電池訂單;同年底,大眾全球首個MEB工廠在中國安亭破土動工,該工廠投資為190億元人民幣(類這樣的工廠,大眾在全球建了8個)……
上述電動化組合拳打下來,即便家底雄厚如大眾,也會有些吃不消,如此一來,分配給第八代高爾夫上的研發資源自然就小了。
此外,在1974年發布以來,高爾夫已經迭代7次,累計銷量突破4000萬輛,想在高爾夫這個靈魂車系上打造一款超越自我卻又傳承經典的換代產品也是一件很難的事情。當歷史包袱遇上資金分配傾斜,全新高爾夫就這樣誕生了。
『全新高爾夫』
我們先看看全新高爾夫變化不大的地方——外觀。從前臉上看,中間的鍍鉻條把雙側大燈上方的燈帶聯結在一起,使前臉看起來更完整,再加上進氣格柵兩側的“胡須”設計帶來的視覺延展性,給全新高爾夫營造出一種很犀利,很寬的感覺。
從側面看,全新高爾夫的造型更多是在傳承經典,比如延續了歷代高爾夫上的標志性設計“回旋鏢形”寬大C柱設計等。其改變之處在于腰線相比第七代車型更高,將兩個門把手串在一起,除此之外整體側面造型相比第七代車型變化并不大。而尾部造型的變化就更小了,只是整體造型更加簡潔,尾燈燈組尺寸有所增大,線條更加犀利。
接下來是全新高爾夫有一定變化的地方——動力總成。全新高爾夫搭載的EA211 EVO的1.5T渦輪增壓發動機,其最大功率為150馬力,峰值扭矩為250牛·米,雖然這臺發動機采用米勒循環,搭載VTG可變幾何截面渦輪、APS涂層、以及ACT閉缸等技術,但其早在2017年就已經面世,中期改款后的第七代高爾夫就已經搭載了這臺發動機。
不同之處在于,全新高爾夫搭載第四代DQ200 7速干式雙離合變速箱,相比于第三代技術,其故障率,換擋頓挫現象、燃油經濟性都得到了一定改善。此外,全新高爾夫是大眾品牌下首臺搭載了48V輕混系統的緊湊型車,這套系統可以提升發動機啟停功能的體驗感,實現40%的動能回收,為發動機助力,提升起步階段的駕駛暢快感。
變化相對較大的地方在于內飾,全新高爾夫貫穿式的空調出風口設計讓整個內飾風格更為前衛,擋把改為電子撥桿設計,讓大眾車主也能過一把保時捷的癮。而全液晶儀表盤,10英寸中控大屏,用觸摸板替代傳統燈光旋鈕,大量取消實體按鍵的設計也凸顯了全新高爾夫的科技感。
『全新高爾夫內飾』
但相比于上述維度,在全新高爾夫上真正稱得上翻天覆地變化的就是數字化了。與歷代車型不同,全新高爾夫誕生于MQB Evo平臺,該平臺擁有全新的電子電氣架構,總線帶寬由500K提升至2M,通訊率為100Mbit/s,且搭載了CANFD總線及車載以太網技術,不僅可以實現V2X功能(vehicle to everything,車輛可以與其他車輛,甚至是基礎設施進行數據交換,可規避交通事故,緩解擁堵),更可以讓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功能全面升級。
綜上所述,并不是全新高爾夫的進步不大,只是其進步的方向與部分消費者的預期出現了偏差,這既是由汽車行業發展所決定的,也是大眾集團的地位和野心所決定的。但為何以大眾經銷商協會會長為首的人士要“噴”這輛車呢?這有可能也跟大眾ID.3有關系。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