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還沒上市的新勢力如果再不抓緊時間,未來的募資難度會因選擇比較而變得越來越大。”在電話中,張君毅一言道破了如今新勢力上市的急迫程度。在他看來,資本對智能電動車的關注從沒有減少,只是更加聚焦了,不少投資人處于持幣觀望態勢,他們有的在等小米百度下場造車后開放的投資機會,有的在等智己、極氪、阿維塔……
換言之,如果再不上市,等上面提到的這些巨頭開放投資機會,新勢力就很難募到錢了。而這恐怕也是威馬、零跑等企業最近頻頻放出上市消息的根本原因。
如今,還沒上市的新勢力已經成為汽車圈內相對尷尬的一個群體。若論背景,他們沒有圈內巨頭做靠山;若論財力,他們有的有巨頭支撐,有的靠創始人奔走拉融資,但卻都不具備自我造血能力;論市場,盡管他們的銷量有所增長,但絕對數字仍擠不進主流,無法讓人安心。
在上述局面下,上市可能是破局的最佳途徑。成功上市后,這些企業就有了穩定的融資渠道,其資金運轉情況會得到極大程度的緩解。若市值狂飆,這些企業還能能獲得極為強大的品牌和信用背書,徹底擺脫“非主流”身份。可是若仔細分析,就能察覺到這些新勢力其實已經錯過了最佳上市節點,如今的上市動作,總是透出一股子無奈的感覺。
活下來的唯一選擇?
新勢力們拼了命也要上市,資金壓力肯定是其主要原因。誠然,上市不能完全解決資金問題,只能提供一個融資渠道,但沒有這個渠道,新勢力這種物種確實難以為繼,畢竟我們已經見證了太多因為“沒錢”而銷聲匿跡的選手了。比如最早一批被曝出資金鏈斷裂的前途汽車;比如那個燒光54億,倒在量產前夜的拜騰;再比如因經營困難宣布退出的博郡……
『BYTON M-Byte』
而現在沒能上市,但還活著的、還有野心的新勢力們,比如威馬、零跑、哪吒等,確實也或多或少面臨著資金壓力。
據財報數據顯示,2017年-2020年9月間,威馬汽車虧損高達114億元(尚無最新數據)。而零跑在2018年-2020年9月累計虧損13.82億元,另根據零跑汽車母公司大華股份公布的報告,后者在2021年上半年按權益法計零跑投資虧損超過5億元。考慮到其在零跑中的股權占比為11.41%,若按照這一數據反推,零跑汽車在2021年上半年的虧損數額已達天文數字。
更何況,在上述虧損狀態下,這些企業還要全力布局未來業務,加速沖刺。比如“3年超越特斯拉”“2025年銷量達80萬輛”等,沒資金,很難將上述宏偉目標落地。
但上市募集來的資金,其意義卻不僅僅是直接賦能企業研發、運營、生產、交付等環節,還有個重要意義就是讓前期投資人得到回報,建立退出機制。對此,全聯車商投資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裁曹鶴表示,所謂依靠融資模式的造車新勢力都是奔著上市去的。不管上市時間多晚,只要能上,就是好事,就能對前期的投資有個交代。
此外,上市也會成為企業信用的強力背書,可以讓企業從資本市場中獲得資金的能力越來越強,有機會形成良性循環。按照新勢力的燒錢能力,如果再不上市,等投資人的資金、耐心都耗盡后,會發生什么事真的不好說。市場已經淘汰了一批無法量產的企業,第二輪淘汰,就該輪到無法上市的新勢力了。
如此來看,對于新勢力來說,上市似乎已經不僅僅是一件“能讓企業變得更好”的事,而是一件決定企業存活的必然選擇。
圍城中的新勢力:上市不代表成功
2020年6月,蔚來美股股價為4美元/股,半年多以后,2021年1月13日,蔚來股價漲到了66.99美元/股。這波增長不僅把這家企業從瀕臨退市拯救回來,還讓其一度成為市值最高的中國汽車企業。
正如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說的那樣,上市可以成為品牌力、企業信用的強力背書。前者可以讓企業知名度、被認可度更大,后者可以讓該企業從資本市場中獲得資金的能力越來越強。
此前在面對汽車之家的鏡頭時,李斌曾不止一次地感謝用戶,畢竟在那段至暗時刻里,蔚來隨時有退市的可能,當時購買蔚來產品的用戶都是冒著“與家人鬧翻”的風險下單的。如今股價漲上去后,至少消費者買車再也不用提心吊膽了,家人也不會像以前那樣阻撓,畢竟蔚來不僅是美股上市公司,其市值甚至超過了上汽集團、吉利汽車、長安汽車、一汽集團、東風集團等一眾傳統豪強,這回總靠譜了吧?
上市募集來的資金,也促使蔚來進行了更迅速的業務布局。10月初,蔚來在全國范圍內建設的換電站已經突破了504座,并計劃在2022年春節前完成“五縱三橫四大都市圈”高速換電網絡布局,其中五縱”包括G1京哈高速、G4京港澳高速、G2京滬高速、G5京昆高速、G15沈海高速;“三橫”包括G30連霍高速(江蘇連云港-陜西寶雞段)、G50滬渝高速、G60滬昆高速(上海-湖南邵陽段)。“四大都市圈”包括京津冀都市圈、長三角都市圈、大灣區都市圈、成渝都市圈。
而小鵬、理想等其他趕在2020年美股新能源板塊大漲前上市的企業,也都吃盡了紅利。兩家企業在各自的研發、推廣上都大肆擴張。小鵬在全國范圍內累計上線了400座超充站,推出了旗下第三款產品,搭載車規級激光雷達的小鵬汽車P5(參數|詢價),啟動了規劃產能10萬輛的武漢項目,其智能系統也在不斷升級,NGP 智能導航輔助駕駛、 VPA停車場記憶泊車等功能不斷被推送給用戶。理想的輔助駕駛功能也在不斷迭代中,其北京工廠也已開工建設,交付量不斷創造新高。
這就是張君毅口中上市背書的最佳案例,但享受到這批紅利的似乎只有第一批上市的這三家新勢力,而其他企業就沒有這么好的造化了。
說到這就不得不提FF。這么多年以來,困擾汽車圈的兩大問題一直是FF 91什么時候交付,以及賈躍亭什么時候回國。美國時間7月22日,FF通過借殼的形式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但上市之后,這兩個問題似乎一個都沒解決。
FF是與Property Solutions Acquisition Corp. (簡稱“PSAC”)完成合并交易,通過反向收購的方式成功登陸納斯達克,頗有些曲線救國的意味。但由于FF在各項業務中存在的不確定性,以及其不太好的名聲,導致這只股票開盤僅一個小時之后便破發了。截至發稿,FF在美股的股價為8.99美元/股,仍沒能回到13.78美元/股的發行價。
即便其產品真如FF敲鐘時所說“12個月內成功量產”,但這輛2017年1月發布的車,在如今迭代極為頻繁,競爭極為激烈的智能電動車市場上,其技術是否還能保持領先?而在產品層面之外,若想把FF徹底盤活,其最終落點還得放在電動車最大單一市場——中國。但以FF的名聲,以及賈躍亭的一系列黑歷史來看,恐怕其人才招攬,和國內融資都會面臨比較大的困難。
而還有一家已上市的“新勢力”,其前景更為渺茫,這就是如今處于風口浪尖上的恒大汽車。自2020年6月到2021年2月,恒大汽車股價飛漲,由6港元/股躍升至72.45港元/股,漲幅超過1000%,市值更是沖破6400億港元,一個沒有任何量產車的公司,一躍成為當時中國市值最高的造車公司。
可由于恒大集團本身的“暴雷”,以及汽車業務的“空中樓閣”,這個市值泡沫迅速破滅。截至發稿,恒大汽車股價跌到4港元/股,市值為390.76億港元,相比巔峰期蒸發了6000多億港元。9月份,恒大汽車宣布正式放棄回歸A股科創板計劃。
事到如今,恒大汽車似乎已經成為恒大集團擺脫困局的唯一手段,其天津工廠也掛上了“大干三個月,天津工廠恒馳首車下線”的“軍令狀”。不過按常理來說,一輛車從生產驗證到量產,最少也得半年時間,更別提連沖壓車間都沒有,還要依靠其他工廠代工解決的恒大了。
看來上市只是新勢力登上汽車市場核心跑道的起點,而不是終點。車企存在的種種困境,也絕非通過上市就能全盤掩蓋住的。上市,好比是美國隊長被注射的“超級士兵血清”,你的優點、潛力以及缺點、亂象都會被無限放大。
而從資金的角度來說,上市前,投資人的投資本身還相對感性,就如章澤天所說,劉強東和李斌吃了一頓飯,后者用15分鐘闡述了蔚來的理念,前者只思考了10秒,就說了“yes”。但這只適用于上市前,在經過上市放大鏡的洗禮后,資本市場所衡量的不光是創始人的人脈,同時還有商業模式、創業故事、公司獨特價值、不可替代性等等,如此看來,上市所帶來的還真的不完全是正向收益。
沒趕上好時候
雖然美股新能源板塊已經不如以前“浮夸”,但憑借鎖定期更短、更有利于定價這兩個優勢,美股仍是對新勢力最為有利的證券市場。可惜,由于某些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企業如今登陸美股所面臨的審查遠比往日嚴苛的多,對于目前還沒有上市的新勢力來說,幾乎已經成為了不可能的選項。
其實在美股收緊后,這批新勢力最開始都是將目光砸向了國內A股科創板上。很久以前,零跑汽車就曾公開表示要在科創板上市,以支持其“3年超越特斯拉”的宏偉目標;而威馬更是在2月開啟了科創板上市輔導。
可惜的是,這兩家企業的科創板上市之路似乎已經被堵死。曾有金融分析師透露,威馬科創板上市受阻的原因是因為“科技含量不足”,盡管威馬第一時間對此事進行了否定,但其一直未能如期上市也是不爭的事實。而零跑也面臨著同樣的遭遇。
“現在上市確實沒趕上很好的時間節點。現在傳言中零跑將在港股上市,港股其實對整車企業的估值并不十分友好。本來更有利于定價,鎖定期更短的美股,以及國內科創板均因種種原因導致審核異常嚴格,流程不確定,短期內上市可能性不大,港股反而成了唯一出路。”張君毅表示。
短期內上市可能性不太大,那長期呢?這批新勢力為何不能等等?原因很簡單,等不起了。這等不起的原因不光光是研發、運營資金壓力,以及首批投資人急著變現,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給予新勢力上市的空窗期已經不多了。
“如今資本市場對于智能電動車的關注度并未減少,只是資金變得更加聚焦了。不少投資人處于持幣觀望態勢,他們有的在等小米百度以后下場造車后開放的投資機會,有的在等智己、極氪、阿維塔……”張君毅表示。“在這種情況下,二線新勢力如果再不抓緊時間上市,未來的募資難度會因選擇比較而變得越來越大。”
眼下可能不是最好的機會,但確是最后的機會。如此一來,本應是這批新勢力事業騰飛起點的上市,如今卻開始摻雜起了一些慌亂和無奈。正如曹鶴所說:“現在各方都拿不出更好的辦法,只能先上市再說。至于今后,只能走一步算一步了。(文/汽車之家 陳燦)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