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成人av,欧美亚洲专区,亚洲精品.com,亚洲v国产v

當前位置:首頁 車聞中心 行業動態 正文

中汽協葉盛基:需重視零部件再制造產業

收藏 (0條) 舉報/糾錯

  [汽車之家 資訊]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有序推進碳達峰碳中和工作”,汽車行業要想實現“雙碳”戰略目標,必須實現全產業鏈減碳脫碳,其中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是不可或缺的一環。關于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葉盛基對此發表了看法,也代表了行業的一個聲音。

  零部件再制造,就是通過再制造工藝和技術對功能性損壞或將報廢的零部件進行性能修復或新一次制造,再制造零部件產品性能達到或超過原先新產品要求。分析表明,零部件再制造可回收報廢產品蘊含附加值的70%左右,與原始制造相比,可節約材料、能源消耗70%以上,降低制造成本30%~50%;與制造新品相比,對環境的不良影響明顯降低。為此,大力發展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對汽車行業減排減碳和節能降本,以及推動“雙碳”戰略目標實施具有重要意義。

汽車之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總工程師、副秘書長 葉盛基』

一、國際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經驗值得關注

  發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已在全球范圍內形成共識,發達國家和地區有如下4方面發展經驗值得我國借鑒參考。

  1.市場需求驅動,推動產業持續快速發展。歐洲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歷經百年;美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始于二戰前夕。在歐洲,由于汽車保有量增加、市場平均車齡增長和維修方式的轉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快速崛起;在美國,二戰促使整車和零部件制造企業轉產軍工產品,零部件供應市場緊張,所需維修配件大多由收購舊件再制造來加以解決。二戰后,歐美汽車工業快速發展,汽車售后市場需求大幅增長,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在市場需求拉動下不斷提速并持續發展。

  2.專業集群化發展,形成完善產業服務鏈體系。歐美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品范圍覆蓋廣,包括發動機、傳動裝置、轉向器、起動電機等各類可再制造部件,并在技術研發、生產制造、營銷服務等方面形成完整體系。近年來,歐美再制造產業發展勢頭迅猛。以美國為例,年產值達到1000億美元,其中汽車零部件占比達40%以上,擁有超過4萬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歐美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呈專業集群化發展,集中在美墨邊境、中東歐、英國伯明翰周邊地區等,集群化助力舊件專業化回收、拆解、清洗和再制造生產,形成產業鏈與配套服務鏈,支撐再制造產業可持續快速發展。

  3.再制造持續創新,促進產品技術迭代升級。發達國家推行“面向設計的再制造”創新概念,通過再制造發現產品缺陷,并在新產品設計中加以改進。許多汽車研發中心與零部件再制造企業保持常態化溝通,借助有關再制造技術報告,促進產品技術改進。從某種角度看,再制造過程就是技術和質量改進過程,通過對舊件的故障分析,結合多品種產品的再制造經驗,促進產品設計、生產工藝升級改進。

  4.市場認可度高,產品得到廣泛推廣應用。在歐美,再制造產品作為綠色產品被廣泛宣傳。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鏈完善,市場成熟,再制造產品等同或高于原型新品的質量和性能。消費者對其接受度高,再制造產品普遍用于保修期內的零件更換。同時,整車和零部件企業也積極參與和支持開展再制造相關業務。近幾年,發達國家汽車零部件的回收再利用比例達到80%以上,再制造零部件在汽車售后市場占比超過70%,成為綠色生產和消費的重要力量。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水平不亞于歐美,甚至有些方面更勝一籌。

汽車之家

二、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方興未艾

  1.政策法規推動再制造產業發展。國家和相關部委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法規:如國務院發布《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家發改委出臺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國家發改委等多部委印發的《促進綠色消費的實施方案》、《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范管理暫行辦法》,工信部等4部委發布的《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試點實施方案》等,為推動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規范、健康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提出了目標和實施要求。

  2.再制造產業發展取得積極成效。在政策的助力下,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在探索中前行,形成了一定規模。通過努力,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研發、生產制造、原材料供應、營銷服務等體系基本建立;再制造關鍵技術取得了重要突破;產品也由傳統汽車發動機、變速器、發電機、起動機、渦輪增壓器等,逐步擴大到新能源汽車的“三電”系統。初步統計,2021年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生產企業近700家,占全國再制造企業數量的35%;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值達200億元,占全國再制造行業產值的1/3。這些都為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今后的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三、當前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存在各種問題

  1.大部分企業產能較小,盈利能力弱。我國除了輪胎行業有100多家上規模的再制造企業,其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規上企業總數不超過20家,多數企業產能較小,產品主要面向海外市場銷售。由于產品無法打開銷路,企業難以規模化發展,產品成本居高不下,盈利能力普遍較弱,不少企業發展舉步維艱甚至生存都成問題。在汽車后市場,歐美國家再制造汽車零部件占維修份額的比例已達到60%~70%,而我國份額僅為3%~5%,市場亟待開發。

  2.政策落地有待強化,企業發展資金匱乏。近年來,再制造產業政策法規體系逐步建立,為產業發展起到了保障作用。然而,政策法規落實不到位,相關配套措施尚需完善;在推動產業規范化發展、市場有效監管等方面,還有很多工作要做。再加上再制造產業社會認知度低,我國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參與積極性不高,金融行業對產業的投資力度弱,使再制造企業融資困難、發展資金匱乏,發展動力嚴重不足,影響產能提升和市場規模發展。

  3.消費者認知理解不足,產品推廣使用受到制約。由于宣傳不足,再制造綠色消費概念缺乏,我國消費者普遍認為再制造產品是“二手貨”,對再制造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持懷疑態度,接受度和使用意愿不高。我國尚未出現再制造產品用于保修期內零件更換的先例,歐美置換模式的應用卻是常態。事實表明,對再制造產品的認知缺失和消費者直接換件的習慣因素,加之售后維修習慣、拆解及存儲不當等導致舊件產出率低,出現“廢舊件收不上來、再制造產品不受待見”等現象,制約了產業正常發展。

  4.產業監管亟待強化,“洗澡件”干擾市場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起步時間較晚,產業鏈還不完善,配套設施也不健全,企業研發水平和生產質量有待提高。同時,由于相關政策法規約束力弱,沒有進行有效市場監督,出現不法商販通過回收舊件以“清洗”、“翻新”替代再制造,或進行不規范再制造生產,造成“洗澡件”或質量不達標的再制造產品流入市場。這種魚目混珠的現象讓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造成了誤解,嚴重干擾再制造產品的推廣使用。

  5.專業人才匱乏,產業創新能力亟待提高。由于缺乏必要資金,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技術研發能力弱,同時在專業技術、質量、管理等方面人才匱乏,導致在技術標準、產品研發、生產制造、供應配套、營銷服務和裝備支持等方面體系化建設不足,嚴重影響再制造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當下,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創新亟待強化。

四、對發展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的建議

  1.建立健全政策法規體系,助推產業快速發展。切實加強汽車零部件回收體系建設,建立舊件逆向物流體系,解決舊件進口途徑和原料短缺難題;明晰相關政策法規要求,解決再制造企業舊件采購增值稅問題,降低企業成本;建立保險費率調節機制,鼓勵引導消費者在汽車維修過程中使用再制造產品等;強化政策法規及其配套措施落實推進,落實汽車產品生產者責任延伸管理制度,充分發揮其引領作用,有效助力再制造產業快速發展。

  2.推動產業基地建設,形成聚集效應。當前我國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初步呈現由試點示范向產業集群化轉變的態勢。比如,上海臨港產業區國家級再制造產業示范基地吸引了多家再制造企業入駐,集聚化初見成效;河北河間市依托逆向物流體系、豐富的再制造原材料資源,積極打造技術、生產、商業運營平臺,構建再制造產業服務鏈,初步形成產業聚集發展優勢。這些成功案例值得業界參考借鑒。

  3.持續創新,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創新是產業發展的原動力。要進一步加強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科技創新,加大創新投入、完善創新體系;切實強化產業創新引領和推動作用,提升再制造水平;努力推廣應用無損檢測、增材制造、柔性加工等再制造關鍵技術;培育專業化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舊件回收企業,提高再制造產業市場化規模。同時,進一步規范再制造產品評價和認證制度,推進產品質量升級,積極推動再制造技術與裝備數字化轉型,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實現再制造產業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4.倡導綠色消費,大力推廣產品應用。再制造與維修、翻新有著本質不同。再制造是全新的再生產制造過程,通過高技術制造工藝實現功能完全修復,確保再制造產品的性能不低于甚至超過新品。為此,需要加強宣傳,提高消費者對再制造產品的認知。同時,積極引導整車和零部件企業及社會資本投入再制造領域,推動零部件再制造產品市場推廣使用和綠色消費理念,鼓勵消費者使用再制造綠色產品,倡導公共領域和機關單位在汽車維修中優先使用再制造產品。

  5.著力市場驅動,提升再制造產業規模化水平。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除了依靠政策拉動外,還需不斷培育和挖掘市場需求,通過市場驅動,實現政策、市場“雙輪動力”發展。2020年,我國汽車售后市場規模為1.6萬億元,其中售后維修市場規模近7000億元。對比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發展空間巨大。2021年我國報廢汽車回收數量接近300萬輛,大量被淘汰的車輛為零部件再制造提供了豐富資源。發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大有可為。

  6.練好內功,提高企業運營水平。加強再制造企業產品研發、舊件采購、生產制造和市場服務體系建設。加大投入、注重產品研發,提升拆解、清洗、制造、裝配等裝備和生產能力,建立舊件和更新件的采購、生產制造、產品監測和交付等全過程規范標準,提升產品檢測技術手段和能力,確保回收舊件可再制造性、產品過程和再制造成品質量。積極開展再制造企業管理體系和產品認證等,提升再制造企業運營管理水平,不斷提高產品品牌和企業形象。

  7.營造良好市場環境,促進產業規范化發展。加強市場多維度的監管,嚴防“洗澡件”、“翻新件”擾亂市場。加大市場監管力度,依法對再制造產品質量進行監督管理,對再制造產品認證違法行為予以查處,實施再制造產品標識的規范使用和統一管理;強化對報廢汽車回收拆解企業銷售“五大總成”零部件、維修企業規范推廣使用再制造產品等的監督管理,對不符合相關規定的企業依法進行處理。不斷完善市場營銷環境,促進再制造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展望未來10年,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將成為我國汽車產業落實“雙碳”戰略目標的重要抓手。筆者堅信,有國家政策法規、產融結合強力支持,有整車和零部件企業積極參與,有再制造企業強練內功努力,有消費者綠色消費認知認可,有媒體行業的積極賦能,我國汽車零部件再制造產業大發展指日可待。

文章標簽: 政策法規
收藏
+1
+1
推薦閱讀
發表我的評論
您認為文章寫的好么:
評價內容: 修改 本文共有 4 個網友評價,其中100.00%好評,0%差評。
評價理由:語句不通/文章閱讀困難
0/5000字 提 交 同步到:
最新文章
加載中
主站蜘蛛池模板: 富民县| 昌乐县| 大兴区| 葫芦岛市| 乌拉特中旗| 綦江县| 绥化市| 册亨县| 都匀市| 宁陕县| 水富县| 西贡区| 噶尔县| 韶关市| 秀山| 报价| 高安市| 苍梧县| 嘉定区| 黄石市| 北碚区| 贵定县| 哈巴河县| 万源市| 彰化县| 墨脱县| 阳山县| 寿光市| 伊通| 长乐市| 万载县| 孝义市| 高州市| 洛阳市| 邻水| 昌吉市| 铜山县| 宜春市| 兰考县| 遂宁市| 孝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