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日前,有國內媒體報道稱,一汽-大眾多條燃油車生產線或將面臨停產。在產量收縮的影響下,一汽-大眾或將針對幾大工廠基地之間調配人員。其中,一汽-大眾在五個城市的工廠中,長春工廠規(guī)模最大、人數最多,同時歷史也最為悠久,已投產超過30年。
2020年一汽-大眾年銷216.2萬輛,曾是國內唯一年銷超過200萬輛的乘用車企。旗下工廠全國布局,觸達成都、佛山、青島、天津。據傳聞,從2022年下半年開始,一汽-大眾開始為負責寶來傳奇生產線的員工進行崗位調整,其中一種是前往一汽-大眾的佛山工廠支援,在6到7個月后或重新調回長春,支援期間,工作日每天可額外獲得65元的補助;另一種是繼續(xù)在該生產線工作。
產量需求整體下降的大背景下,將冗余的人力派往外埠工廠支援,似乎是管理者所能爭取的較優(yōu)方案。既能為在職員工保留工作崗位,又能調配人力需求。但問題是將如何選擇派遣人員,這成了目前工廠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公平起見,一汽-大眾為每位員工編號,公開集中抽簽決定誰去誰留。最終的結果也顯示出了必要的公平,“差不多每個班組都有一個人被抽到。
一汽-大眾佛山工廠目前面臨同樣的情況,與主要負責純電車型ID.系列的佛山工廠一期不同,佛山工廠二期主要負責大眾品牌的探歌、高爾夫以及奧迪Q2的生產,燃油車普遍下滑的大背景下,工廠的效益受到影響。7月份,佛山二期工廠每日的產量大約為970輛,數月前,這一數字還是1240輛。產量下降直接導致的是開工不足。有員工表示,“二期工廠之前一個月只排了18、9天的班”。
產量下降的背景下,降低工時是一汽-大眾佛山分公司為了保留職工崗位而不得不采取的策略。但這種維持方式不僅影響員工收入,還整體上降低組織效率,并非長久之計,問題還是需要解決。9月后將進行單班的生產模式,余下的員工一部分抽調去天津工廠支援,一部分會被調去支援佛山一期工廠。
據工廠員工透露,“二期工廠可能將采取兩種解決方案,第一種為工廠改造,原本二期的一些工廠準備在今年春天造成新能源工廠,但現在ID.的量沒起來,改造計劃據說要延后,可能到明年了。”另一種方案預計可能會將部分工廠賣給廣東本地的某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yè)。
『左:小鵬汽車CEO何小鵬;右:大眾汽車集團(中國)董事長兼CEO貝瑞德』
值得一提的是,大眾不久前剛剛宣布了與小鵬汽車的合作,雙方會聯合開發(fā)兩款中型SUV。小鵬汽車的工廠和總部都在廣州,如果新車投產,(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將是距離最近的。但實際上,目前并沒有信號顯示大眾與小鵬合作的產品會在合資公司中生產,我們也將持續(xù)關注。(消息來源:汽車像素;編譯/汽車之家 姚宇)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