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資訊] 第二十一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以下簡稱“2025上海車展”)于5月2日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圓滿閉幕。
以“擁抱創新 共贏未來”為主題的2025上海車展展出總面積超過36萬平方米,展出車輛1366臺,其中新能源車超七成; 首發車163臺。本屆車展共接待海內外觀眾101萬人次;據不完全統計,海外觀眾來自97個國家和地區達6.3萬人次(其中海外經銷商超1.2萬人次);有14000余名中外媒體工作者競相報道車展盛況。4月23日、24日兩天媒體日,各大汽車廠商舉行了193場新聞發布會,同期舉辦論壇和配套活動近20場。
本屆上海車展展期首次延至“五一”假期,助力汽車消費再升級。車展還首次與文旅商體展聯動設立“車展專享消費券”,累計訪問觀眾達8萬人次,領券下單二次消費超過百萬元,共同助推車展期間的城市消費。
上海車展秉承“促進技術創新,推動行業合作,深化市場拓展”的理念在本屆展會表現得尤為突出。主辦單位采取有力措施,以流量平權、話語平權引導參展各方更重視技術創新、趨勢變化和市場價值,使得大眾更多關注車展的科技屬性、產品突破與新車趨勢,回歸全球汽車行業A級車展的本質。
主動擁抱:互聯互融成為推動產業轉型的關鍵力量
“在中國,為全球”是本屆車展被車企高管提及最多的關鍵詞,這使汽車成為中國以開放擁抱世界、讓世界“讀懂”中國的重要視角。今年,上海車展從生態鏈角度進行整體布局,優化了“豪車館”和“新勢力館”,旨在讓整車、汽車供應鏈和科技企業形成更好聯動和更深融合,成為全球汽車產業眺望未來發展趨勢的重要窗口。當前,由中國引領的汽車智能化競速正從整車擴展至科技與供應鏈領域,這種協作的延伸為重構全球汽車生態鏈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前瞻性和機遇性。
創新驅動:“務實安全”是構建技術引領的護城河
中國市場持續滿電的創新活力為世界汽車工業帶來了嶄新的發展空間。在電動化、智能化的浪潮下,汽車正在經歷更深層次的轉型,產業競爭從單一產品升級向生態能力轉變。2025上海車展上,“全棧自研”的中國品牌成為了行業焦點;科技與供應鏈企業集體走向幕前;增程式技術和兆瓦級超充產品引來各方關注;人機交互向沉浸式感知升級;AI技術全面融入汽車……這些扎實的技術進步牢牢占據了車展流量的C位,讓上海車展的科技屬性更為凸顯,也從另一個側面印證了中國已經成為全球汽車創新策源地。
合作共贏:中國市場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義
近年來,無論從品牌宣傳認知度、產品展示的豐富度以及展臺人流量的活躍度上,中外車企已基本不相伯仲。2025上海車展上,外資合資加速追趕智能化戰略和推進本土化合作,與自主品牌大力展示全球化布局和全面出海戰略形成雙向奔赴,中國市場份額所帶來的壓力和競爭,換來了國際品牌角逐的動力和機遇。僅開幕前四天,車展已累計接待海外觀眾近3萬人次,國際化底色愈發鮮明。10萬平方米的汽車科技與供應鏈展區內,中國汽車產業鏈的韌性和成熟度向世界大放異彩,中國市場的角色正在被重新定義,并將作為推動世界汽車工業未來發展的核心支撐力量發揮更大作用。
馭見未來:開放協作與跨界共生,上海車展不止于車
從“國際化”到“科技范”,從“產業配角”到“全球主角”,從“世界工廠”到“創新策源地”,2025上海車展所折射出的行業轉變具有標志性意義,更是又一次見證中國汽車工業邁向全球化的里程碑。與往屆車展不同,今年“汽車+”、“AI+”為產業鏈技術整合和跨界生態重構提供了新賽道。全球汽車產業從“電動化上半場”向“智能化下半場”的過渡被體現得淋漓盡致,更有綠色制造、飛行汽車、人形機器人等不斷加入。汽車正在成為連接能源、出行、數據、娛樂文化和生活各維度的移動終端,未來的汽車將不止于車。
四十年積淀,上海車展始終以確定性的全球化與高質量發展戰略應對汽車產業風云變幻所帶來的不確定性;四十年發展,上海車展從追趕者到引領者,見證的不僅是汽車的躍遷,更是上海到中國乃至世界的向新步伐;四十年進步,上海車展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完成了作為產業“超級接口”鏈接世界的重要升級。未來,當變革成為常態,上海車展將始終保持清醒的戰略定力,凝聚和釋放更強的競合力與創新力,傳遞好產業發展的綜合實力,為中國汽車“駛”向世界,世界汽車“融”入中國,促進全球經濟繁榮扮演更重要的角色。(編譯/汽車之家 顏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