撞擊中車身會受到巨大撞擊力的作用,要保證乘員艙首先要從強度上進行提升。此外,緩沖吸能設計亦必不可少,其作用不僅為保證車內的生存空間,更重要的是削減車內人員受到的撞擊力。在此次撞擊中,發生接觸的駕駛員側車頭已經損毀嚴重,難以辨認。而作為車輛抵御沖擊的第一道屏障防撞梁亦在撞擊中變得面目全非,不過您并不要認為這是件壞事,其恰恰是工程人員為車輛減緩沖擊有意為之的結果。
● 車身內部情況
通過車輛外部情況來看,乘員艙并未發生明顯變形。不過這并不代表車輛為車內乘員提供了周全的保護,因此實際的安全測試結果還需從車內假人所收集到的數據來進行評估。此次用于測試的車內假人共有三個,即放置于前排的兩個Hybrid III型第50百分位的男性假人(相當于身高在180厘米的成年男性,而第50百分位則說明在現實中有一半的人在身高上低于試驗假人,而另一半則高于這個身高。)及放置于第二排座椅左側的Hybrid III型第5百分位的女性假人(只有5%的女性在身材上等于小于試驗假人)。
編輯總結:
無論何種碰撞測試,其目的都是為了使人們在用車時更加安全,而當我們關注最終結果之余,往往忽視了其背后所蘊藏的安全工程技術的提升。正是這些安全技術的不斷引入與換代,才使我們在遭遇突發險情時盡可能的免受傷害,對其多一分了解,行車時就多一分保障。當然,比起技術對行車安全的影響,擁有良好的安全意識及駕駛習慣則更為重要,因為發生事故后的任何補救措施都不及危險發生前的防患于未然。(圖/文 汽車之家 賈剛)
相關閱讀:
后排致傷率大 2014年C-NCAP第二碰解析
//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407/823648.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