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車企的動力系統研發中心往往是保密級別最高的地方,因為這里不僅是車企研究各類高精尖技術的秘密場所,同時也是諸多擁有著“最強大腦”的工程師們將創意和各種理念打造成實際產品的地方。借助英國先進的工業技術以及雄厚的人才實力,長安英國研發中心就像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打造出了包括7DCT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在內的諸多產品。
作為首批來到長安英國研發中心(英語縮寫CAUK,下文均簡稱為“中心”)的參觀者,我們不僅看到了長安汽車即將推向市場或正在研發中的產品,也聽到了中心成立6年來的種種經歷以及這里技術人員的所思所想,這些內容我都將為大家一一呈現在文章中。
長安不僅在英國設立了動力系統研發中心,還在意大利建立了造型中心,在美國建立了底盤中心。其中我的同事馮景毅已經參觀過位于意大利都靈的造型中心,點擊此處可了解詳情。不過由于動力系統研發中心畢竟是保密單位,工作人員也希望我們放下相機,盡可能用耳朵傾聽。受到保密的影響,很多方面我們只能用文字展現了,敬請諒解。
● 長安英國研發中心在哪兒?永久中心設立于伯明翰。
2010年6月,長安汽車首先在英國諾丁漢成立了首家公司,其全稱為Changan UK R&D Centre Limited(即長安英國研發中心,下文均簡稱為“中心”)。然而沒過幾年,長安發現將中心設在諾丁漢有一種“離群索居”的感覺,因為在方圓幾十公里的范圍內并不能找到太多的汽車企業,很難及時把握風向標。那么全英國工業最發達,汽車企業最密集的地方又是哪里呢?答案是伯明翰。于是在2015年10月19日,長安正式在伯明翰商業園區(BIRMINGHAM BUSINESS PARK)建立了永久基地。
伯明翰不僅是僅次于倫敦的英國第二大城市,也是全英重工業最發達的地區。將基地搬遷至此不僅能吸引到本地工程師,同時也能在此找到合作伙伴。就在中心周圍,密密麻麻遍布了數十家汽車大廠駐當地的研發中心以及零部件公司,搬遷到此確實是明智之舉。
● 這么多年來的成果:
1) 發動機:完成了三款發動機的研發工作。
中心已經完成了三款發動機的研發,包括D20TGDi、H13T以及EA14S。D20TGDi發動機是BlueCore系列中動力最強的渦輪增壓機型,排量為2.0升,未來將搭載與長安旗下CS95(定位中大型SUV)、睿騁等高端車型上。
H13T發動機官方并未做太多介紹,從型號來看它應屬于長安早期開發的H系列發動機,采用直列4缸布局、配備16氣門、渦輪增壓器和鋁制缸體,排量為1.3升。EA14S將是長安EA系列旗下一款排量為1.4升的自然吸氣發動機,搭載車型或將包括該品牌旗下一些經濟型小型車等。
此外,中心此前還參與到了逸動所搭載的H系列發動機(即長安自主研發的直列4缸、16氣門、全鋁發動機)的調校和優化工作,預計不久后便能搭載于逸動車型上,現在中心的重點轉而是為下一代逸動車型的主打發動機平臺做開發工作。
2) 變速箱:全新7速濕式雙離合變速箱即將投產。
7速雙離合變速箱可以說是目前距離用戶最近的一項由英國研發中心推出的產品。這款變速箱將首先搭載于逸動XT上,最大可承受扭矩為270牛·米,用于替換原先該車所匹配的4速手自一體變速箱。該變速箱于2011年開始立項,除了搭配常規動力發動機外,未來還能在該變速箱的基礎上增加混合動力模塊,或研發可承受扭矩達到300牛·米的下一代變速箱產品。
3) 新能源動力: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兩方面都有研究。
長安在新能源領域也有布局,這些年先后推出了包括歐尚電動車、逸動EV等多款純電動車型。在電動車的研發過程中英國的中心雖然不是主要的研究單位,但在后期的產品調校和改進當中,中心承擔了很大一部分改進和試驗方面的工作,改進項目包括降噪、減少異響和振動、提升可靠性等。
此外,由于插電式混動系統與發動機、變速箱、電控系統等傳統部件關聯緊密,所以在該領域中心也有不少的工作正在進行。目前中心正在進行下一代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研發,基于模塊化設計的第三代產品也在積極推進中。通過動力系統更為緊湊的布置,新的混合動力系統或能滿足從中型車到豪華車多種級別的需求。
了解到這些成果后,我想大家一定會對這處機構很好奇。英國究竟有哪些東西具有這么強的吸引力讓長安將研發中心設在此處?在這里又有哪些靈魂人物創造出了如此豐碩的成果?抱著這些問題,我們也親赴英倫半島,揭開長安英國的中心的神秘面紗。
● 長安在英國設立中心的目的是什么?打造一流動力總成產品。
官方表示,在英國成立中心的主要目的便是“打造世界一流的動力總成”。在這里,長安可以不斷吸收老牌工業國家的先進技術,并“洋為己用”,來達成自己的愿景。這就好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不僅能看得更遠,吸收到的技術和理念也能第一時間融入到自己的成果當中。
有網友一定會問德國和美國汽車工業更為發達,為什么最終確定英國?其實早年選址之時備選目的地也包括德國和美國。德國汽車工業高度發達眾人皆知,但由于奔馳、寶馬、大眾/奧迪等知名汽車品牌林立,人才資源大多被這些大品牌“控制”,而且零部件廠商的合作難度較高,對于長安這個“小品牌”而言想要在此立足難度很大。
那么美國呢?這里的技術和人才儲備倒是很雄厚,但是長安工作人員稱,盡管美國也在節能上做努力,但是美國人依然熱衷大排量車,其人均占有資源豐富,消費理念和大環境與中國消費者也相差很大,將美國理念用于中國品牌汽車上顯然也是不合適的。不過基于這里技術和人才儲備的優勢,長安將底盤研發中心放在有著“汽車城”之稱底特律(2011年1月正式掛牌)倒是個很好的選擇。那么既有技術和人才儲備,又不會受到世界一流汽車企業影響和制約的老牌工業國家還有誰呢?自然英國是最好的。
● 中心設在英國的更深層次原因:技術水平、人才引進、語言文化等多方面的綜合考慮。
長安汽車董事長徐留平先生在英國基地的開幕典禮上曾說:“英國是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國民創新能力強。盡管英國目前本土品牌都已被歐洲大廠瓜分干凈,但多年的技術沉淀和人才猶在,這正是長安確定落戶英國的重要原因。”
在歐洲地區設中心也是受到了其他廠商的啟發。徐留平曾向員工推薦過一本書,名為《日產,這樣贏得世界》。書中就談到了日產當年為何要在歐洲和北美設立研發中心的原因。日產當時的目的就是要研發適合不同地區市場的產品,從而打入當地市場,從最終的結果看日產這步棋走對了。此外,諸如福特等大品牌在英國也有自己的研發中心,說明在海外設立研發中心確有益處。
那么長安呢?設立英國的中心的目的是利用本地資源,快速獲取海外工程團隊所能提供的體系、能力和產品開發經驗,利用這種模式可以幫助長安縮短和世界一流車企的差距。不只是長安,其他中國品牌也采取了類似行動,在海外設立研發機構,如吉利等等。
● 中心各部門的職能分布和主要工作:研發發動機和變速箱系統。
中心現在總共有六大部門,分別為動力總成策略、發動機、電控、變速箱、運營和項目管理,總共有110名工程師在此工作。這些工程師平均工齡(即工作年限)25年,超過10%的人員擁有博士學位。這些工程師都是非常有經驗的技術專家和工程師,他們中絕大部分人都在捷豹路虎、福特、寶馬、勞斯萊斯、賓利等著名汽車企業中工作過。
研發發動機和變速箱產品是中心的主要工作。除此之外,新能源方面也是中心正在積極推進的項目之一。目前,中心已經發展成型了3款發動機和1款變速箱,其中新的小排量渦輪增壓發動機和7DCT變速箱已完成前期的大部分工作,很快能夠實現投產。混合動力系統和新能源也是研究重點。
中心在英國已經建立了多套試驗平臺,包括動力系統旋轉試驗臺和液壓測試臺等,可以實現在不同工作溫度下對變速箱、傳動機構以及各種液壓系統特性進行研究。這些試驗測試臺都是長安工程團隊自己設計制造的。除此之外,中心還在籌劃增加試驗驗證設施,并在商業園區周邊建立自己的測試場地,預計到2017年,英國的中心便能擁有包括傳統動力系統測試、新動力測試、發動機及變速箱裝機以及樣車制造在內的一系列能力。
● 為何外籍工程師們會選擇來長安中心工作?這是一份有挑戰性的工作。
英國工程師都在關心什么問題?最首要的問題不是薪酬,而是關心怎么能夠為公司提供價值,怎么能夠在為公司提供價值過程中來發展我自己。前不久英國政府曾公布過一個調查報告,其中就談到“英國員工是怎樣看待薪酬的”。編輯覺得這個問題有些多余,誰不希望自己的工資越高越好呢?
沒錯,調查報告指出絕大多數“英國的一般員工”也是這么想的,但仍有很大一部分人不希望自己的年收入超過3.5萬英鎊(算下來2917英鎊/月,合人民幣約2.7萬元)。為什么呢?因為超過這一收入標準就意味著員工已經走上了領導崗位,需要負擔更大的責任和完成更繁重的工作,這勢必會讓員工減少直接參與研發工作的比重,而將更多精力用于管理上。
在英國,汽車相關行業人員收入普遍較高,他們中間有很大一部分不是為了錢而工作,而是因為他們真正喜歡汽車,并希望在為公司服務的同時讓自己也得到發展。中心工作人員稱他們或許是英國范圍內唯一一家專門做動力總成研發的機構,而其他一些在英國設立研發中心的品牌大多是通過外購的方式獲取現成的零部件總成進行應用和適配。長安這些年來推進的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研發項目可以說都是從零開始的,如此具有挑戰性自然吸引了不少外籍工程師前來,其中還有不少員工直接來源于塔塔英國技術中心。
其中有些工程師來自塔塔英國技術中心,之所以吸引到這么多塔塔的員工是因為這家印度汽車公司研發的東西主要面向印度市場,其技術水平相比其他發達地區仍顯落后,很多英國同事不愿意在那種技術研發環境下干活,因為他們所學到的東西與時代都是脫節的。而長安現在正在開發的DCT變速箱和缸內直噴發動機等一系列的東西都是走在前沿的,對于工程師來說是個挑戰,這樣能夠幫助工程師快速成長。
● 如何讓中方和外籍工程師更好地協同工作?積極溝通,增進交流。
受到文化觀念、意識形態等多方面的影響,中心剛開始運轉時中方人員和外籍員工在交流溝通上或多或少會遇到一些障礙。研發中心落地英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不是開發新產品,而是學習。來到英國不僅要學習先進技術,也要學習這里先進的理念和管理體系。盡管這些外籍工程師是自己的職員,但同時他們也都是“老師”,不僅要伺候好他們,還要從他們身上學到些東西。
中方人員剛來到英國時,與高級員工最初的討論就是關于企業文化的建立,將長安總部的文化與英國當地的工作文化結合起來,形成屬于一套與國內完全不同的文化背景。英國一直以來都是汽車工業強國,但由于歷史原因,至今也沒有一個屬于本國的汽車主機廠,這就使得工程師們很少會顧忌他們在為誰工作。
中心設立初期中方人員為外籍員工做了很多有關中國文化的培訓,甚至還教他們打麻將。除了這些簡單的學習之外,這些外籍員工還不斷被派往長安中國總部溝通工作,工閑之余帶他們游覽重慶夜景,了解總部所在的環境,或許在游覽之余還會點上一頓重慶火鍋涮個肉什么的。
不僅如此,當中國員工來到英國的中心時,公司也會讓他們努力了解英國當地的文化,并適應本地生活習慣,從而找到雙方的契合點,這對于加強公司凝聚力和提高溝通效率都很有幫助。
● 英國的中心兩大工作原則:
1) 互有分工,各有側重。
開發產品前需要做很多工作,首先就需要設定目標,確定概念設計,之后再向下就會涉及到零部件的設計并對這些成果進行工程化的驗證,這些就是中心的主要工作內容。等這些工作都完成之后就能將這些成果移交給長安中國總部。
以往這些前期開發的工作還是依靠國外的工程公司和設計公司做概念的生成,等對方完成這些工作后才能拿到國內去做工程化和投產化改進。英國的中心現在的工作就是用來取代這些國外的工程公司,靠自己的力量來完成整個正向開發。
之后的工程化和投產等工作還是交給長安總部來推進,這些一直以來都是國內團隊做的事情,如果中心一味將所有任務都攬入懷里,這樣不能體現中心的價值和特殊性。用一句話來概括那就是中心解決了“從無到有”的過程,“從有到好”的過程即由重慶負責。
2) 開發為主,合作為輔。
除本職工作外,英國的中心還擔負長安品牌和產品在本地的宣傳任務。其中的“合作為輔”就是與英國當地的高校、研發機構甚至與汽車公司之間合作。中心成立以來與諸多英國高校都有合作項目,包括與英國諾丁漢大學(The 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在電機控制系統和電機設計開發方面的研究合作,因為在未來電動機將會成為新能源車型中的一個主要動力單元,從高校獲取的信息不僅是最新、最準確的,他們的在校研究成果也會影響到長安中心后續的一系列工作。
此外,中心也在與謝菲爾德大學(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和利茲大學(The University of Leeds)開展合作研究項目。這里面包括發動機的潤滑系統,發動機摩擦學的研究。中心最近也和英國的布魯內爾大學(Brunel University)開展發動機內燃機的研究。
中心與英國里卡多公司(RICARDO,世界三大內燃機工程公司之一,與諸多中國品牌廠商都有合作)在發動機NVH研究(即噪音、振動和聲振粗糙度研究)、發動機設計優化方面也有很多合作。另有一家名為Romax的知名變速箱企業, 中心跟他們也在自動變速箱的開發方面,特別是機械系統的穩定性,耐久性方面有很多合作。
而在與整車公司的合作上,中心實際上跟福特在英國的Dunton研發中心有一些交流。選擇合作是因為有些東西自己做不劃算,所以才會傾向外部合作,比如說渦輪增壓發動機的超級爆震的研究等,但是合作并不意味著全部外包出去,設計開發和驗證集成都是自己做的。有了這些合作就能幫助長安達成許多目標,包括提升產品質量,建立完整的研發體系等,同時還能利用英國知識和技術方面的資源為長安所用。
● 未來的工作與發展:減少排放、放低油耗,增加人才儲備和試驗設備。
在法律法規方面,無論是汽車排放還是油耗水平都變得日趨嚴苛,這就要求中心在這兩個方面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經歷進行深入研究。有個消息大家或許已經知道,在2015年習主席參加聯合國氣候變化問題領導人工作午餐會時就曾提到,爭取到2020年要實現碳強度降低40%-45%的目標(也有消息稱碳排放強度要下降到60%-65%的水平)。目前中心已經做了較為詳細的研究,并且在此研究的基礎上不僅能開發出下一代動力總成平臺,并且還能實現降低油耗的目標。
在人才方面,英國的中心的隊伍也在逐漸壯大。現在中心工程師的人數已經達到了110人,但依然計劃在2020年人數能夠增加到250人。在設施方面,中心還將在商業園區內對我們的基地進行擴建,增加發動機實驗室、變速箱實驗室以及動力總成實驗等等,預計在2017年交付使用。
● 文章總結:
盡管長安英國研發中心在規模上并不大,但從此次我們所看到的設備和人員情況看,其未來依然有宏偉的擴建和發展計劃,豐富的人員和技術儲備對于其未來的發展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未來測試中心的建成和投入使用或許能夠進一步提升長安在研發和測試方面的能力,正是這種將“核心技術”抓在手中的做法,讓我們對長安的未來充滿信心。
回顧這六年來的工作,我們發現中心已經為長安輸送了諸多技術和產品,包括三款發動機以及一款變速箱產品,這些正是提升市場和產品競爭力的關鍵“籌碼”之一。而在未來,在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動車型的研發上,我們也看到了正在長安把握市場和政策走向,為市場提供更優質的產品。希望長安能夠延續現在的勢頭,將一個個愿望化為現實。(文/圖 汽車之家 朱力神)
● 相關文章回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