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救救我們,埃隆”。這是埃隆·馬斯克在最近的一次發布會上做演講時,臺下的特斯拉車主向他發出的“求救”聲音。在發布會的前一周,NASA發布了一條“史上最熱9月”的消息,這預示著全球變暖的腳步并沒有減緩,是的,埃隆圍繞能源及空間構建的帝國給了他的教徒們“生存”的希望。
-- 為的只是能在火星上退休
提到埃隆這個名字,或許,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他,但他真的就像是一個教主,每一個信奉他的人都相信在不久的將來能夠乘坐Space X開發的航天器前往火星,這樣的愿景在幾年前還被人嘲笑為癡人說夢,直到NASA的訂單擺在埃隆面前并在后來幫助龍飛船完美的完成了一次空間站的物資補給任務后成功返航,于是真的有人開始憧憬未來的火星生活了。
-- 儲存可持續的能源
投資Solar City(太陽城)又是埃隆在能源領域的重要布局,此前,我們作為唯一一家中國媒體參加了特斯拉和Solar City共同主辦的一場發布會,埃隆在會上向我們展示了兩個新產品,一個是特斯拉的Powerwall 2.0(第二代能源墻),另一個是特斯拉聯合Solar City開發的Solar roof(太陽能屋頂)。
第二代Powerwall產品在形態上為規整的長方體,雖然,看上去沒有第一代產品科技感那么強,但事實是,更為規整的結構以及單一電芯更強的儲電能力使得它的體積相比之前縮小了40%,儲存電能的能力翻了一倍達到14kWh。換句話說,電池的能量密度幾乎增加了4倍!難道是電池技術有了一個大幅度的提升?
-- 將汽車和家庭的能源需求打通
電池能量密度的確具備一定的挖掘潛力,在電池類型不變的前提下,行業中一般是通過調整化學材料的比例(特別是硅這種材料),從而實現單一電芯能量的提升,特斯拉MODEL S車型在續航里程方面的不斷突破正是得益于單一電芯能量的增加。例如,最新型的18650電池,單一電芯的能量在4.0Ah,相比最初特斯拉Roadster上應用的3.1Ah電芯,已經有了30%左右的增長,再加之第一代Powerwall產品在研發策略上或許是考慮到了家用儲能裝置充放電的實際使用情況,所以,在電芯的選擇上對單一電芯能量的要求適當降低,有人推算出額定功率6.4kWh的第一代Powerwall的單一電芯能量為2.0Ah,這樣來看,最新一代Powerwall整體能量密度的大幅度提升也就不足為奇了。值得一提的是,電池密度的問題特斯拉又給出了新的方案,20700將會成為取代特斯拉目前使用的18650型電池,而已背負40萬訂單的特斯拉MODEL 3正是它走向市場的機會!
-- 20700?與18650有什么差別,從型號能夠看出規格的差異。
能量密度更高的20700型電池對減重也有幫助,它能夠幫助特斯拉MODEL 3在裝配更少數量電池的前提下也能達到346km的續航里程。
-- 如何讓這些看似賠錢的買賣運營下去?
盡管特斯拉的股票一路高漲,但不可否認的是特斯拉此前一直在賠錢,直到上個月,他們才迎來了第一次盈利的財務報表。
目前市場對于MODEL 3這款車的呼聲十分高漲,在此之前誰也不能想象,開了一場發布會,公布了一些產品信息,就能讓一輛還沒有投入量產的車型獲得了40萬的訂單,你不敢想,埃隆可有這個底氣,我不是去參加了一場他們的發布會嗎,會場除了產品的展示外,還準備了一排電腦,電腦屏幕的主頁就是產品說明,用戶在聽完產品宣講后就能在現場直接下單。
特斯拉MODEL 3這40萬的訂單對特斯拉的財務狀況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在中國,每份訂單需要用戶交付8000元人民幣,海外用戶的訂單價值1000美元,我們姑且把定金按1000美元計算,這一下就為特斯拉帶來了4億美元的現金,當然,特斯拉史上這第一次盈利財報的背后,來自MODEL S、MODEL X用戶的尾款交付也是重要的原因,這意味著兩款車的銷量已經開始讓特斯拉具備了持續造血的能力。
-- 特斯拉MODEL 3的背后是電池成本的降低
明年,特斯拉MODEL 3和第二代Powerwall將投入量產,這背后是巨大的電池需求量,現在松下是特斯拉的電池供貨商,日后,埃隆希望在電池這件事上能夠占據更多的份額或者干脆做到自給自足,內華達州投資建造的Gigafactory電池工廠不僅能夠做到這點,與此同時,它還是埃隆揚言要在未來10年內將每kWh電池的成本降到100美元以下的底氣。
這座工廠在2018年的目標產能為350億瓦時,屆時,這部分電池產能將為特斯拉MODEL 3提供支持,換算下,以每輛MODEL 3裝配60kWh的電池進行計算,一整年可以生產不到6萬輛車型。全部完成后,整座工廠的產能將達到1500億瓦時。
這的確是一項偉大的計劃,拋開能源不談,單從工程上來說,Gigafactory工廠就能創造一項紀錄,它將會成為全球占地面積最大的單體建筑。而在埃隆·馬斯克的構想中,未來的能源社會將會擺脫現有的以化石能源為基礎的形態,進而逐漸向可再生能源轉型,與火力發電不同,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進行存儲,除了面向家庭的Powerwall,還有應用于工業領域的Powerpack。如果整個社會真的擺脫了對石油的依賴,整個世界格局都可能發生變化。
(當然,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新能源有了很多不確定性的因素,石油行業是他的最愛。特朗普在贏得美國總統后,硅谷都是一片唱衰的聲音,我們都知道,整個加州都是希拉里的“地盤”,蘋果公司的CEO為了抵制特朗普還給希拉里捐助了5萬美元,而對于總部同樣設在硅谷的特斯拉,特朗普的上任更算不上是一件好事,特別是他“重振美國石油業”的提議則讓整個美國新能源產業面臨諸多的不確定性,而特斯拉股價在大選結果公布當天更是應聲下挫3%,)
回看歷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二戰之后的世界格局是因為化工行業的進步推動了材料技術的發展,進而削弱了各國對橡膠等天然資源的需求才得以穩定下來。假如人們都不需要石油了,在我看來,并不能排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因為,國際原油因市場需求不斷降低而持續萎靡,幾個以石油出口為經濟支柱的國家將面臨崩盤,比如俄羅斯,資源和經濟的崩潰勢必會萌發擴張的念頭,再加上中東等國家,他們都會迫于形勢變化而做出調整。這樣來看,埃隆·馬斯克的確是一個可以改變世界的人……而這一目標能否實現,電池的生產能力是個關鍵。
-- Gigafactory電池工廠的工程進度如何?
關于Gigafactory工廠的信息,國內幾乎都是通過官方渠道了解的,你看到的基本都是工廠的效果圖,事實上,這座電池工廠目前處于未完工的狀態,此前工廠接受了幾家美國當地媒體的對話需求,埃隆之所以點頭放行,在我看來并不是單純的滿足人們的好奇,最重要的是可以通過媒體參觀的方式向外界展示工廠的投產狀況,從而給投資市場信心,順便讓那些認為他是妄想的人閉嘴。除了美國本土外,埃隆還有了在歐洲建設電池工廠的計劃,也就是說,無論是特斯拉電動車,還是Powerwall,未來也會立足于歐洲市場。
編輯總結:
從互聯網到電動車再到如今已出具形態的能源網絡,埃隆·馬斯克仍在按照他多年前的設想不斷前行著,如果說這三個行業都還能夠承載一個創業者的夢想,那么,空間領域的探索無論是技術門檻還是財力門檻,似乎都不應該是在個人創業背景下推動的,不管怎樣,在任何一個行業取得成功都是一件艱難的事,但埃隆居然都做到了,當然,在這背后也只有他自己知道每一個階段的收獲與教訓,在他看來,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能夠朝著那個終極目標走下去,Zip2賣給康柏、Confinity(早期,埃隆創辦的網上支付平臺)與PayPal合并后的紛爭、后來的Space X和特斯拉以及近期的Solar city,埃隆并沒有滿足于從硅谷學來的那套賺錢方式,反而是一頭轉向實體行業,因為他知道只有那樣才能真正改變世界,而能源則是能夠撬動地球的支點。(圖/文 汽車之家 李博旭)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