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幾個月前的上海車展上,蔚來、奇點、正道這些新興車企紛紛展示了他們上一階段的成果。不過,同樣是新興車企,總部設在上海,可謂有著地利之便的威馬汽車卻只選擇在場外低調的舉辦了發布會。在眾車企都宣布2018年拿出量產產品的今天,這個前吉利集團副總裁沈暉“另起爐灶”打造的品牌“功課”做的如何了呢?
● 威馬還是黑馬
提到威馬這個品牌,我相信還有不少朋友感到陌生。對它的品牌創始人沈暉和他的團隊而言,如何在盡可能短地時間內,將自己的品牌打響僅僅是萬里長征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讓人們認可全新的理念。
實際上,不僅是品牌創始人,威馬的核心團隊也都并非行業新手。更準確的說,他們都有著在傳統車企任職的經歷。這令他們熟悉傳統車企的思維模式以及車型的開發流程、銷售策略。這之中的長處以及短處,這些曾經的行內人都心里有數。這些經驗正是他們從新起步的開始,也是威馬誓言從品牌理念到產品實力掀起革命浪潮的動力。某種層面上看,他們并非是黑馬,而是一匹改頭換面的白馬。
● 販賣的不止是產品
在這個理想、情懷等作為刺激消費者購買欲的強心劑已經快被用爛的年代,想要打動潛在消費者,傳統車企依靠更多的是產品端的實力。作為威馬這樣的新興車企,想要從擁有廣泛且深厚用戶基礎的傳統車企手中搶一份蛋糕,除了產品實力,勢必還要有傳統車企無法提供的服務或理念。
- 創造需求
在整個流程中,首當其中的便是對市場需求的把握,在傳統產品的開發過程中也會廣泛采集、吸收各方意見。結合消費者對產品的使用感受、銷售集團反饋、第三方公司的調查對車型以及目標市場給出一個全面且詳細的可行性分析報告。不過在威馬的理念中,這個起始階段還包含了自我創造需求的一環。
通過大數據的分析,從而提前摸準未來市場需求,進而將其上升到產品開發語言,這個過程被威馬稱為創造需求。當然,在轉化的過程中能否準確將市場“脈門”變為工程開發的具體目標,是考驗威馬團隊的嚴酷現實。
在威馬的未來規劃中,將會為消費者打造名為Super ID的個人賬戶,無論是未來使用威馬的電動汽車,還是更遠的將來使用其他交通工具,這個賬戶將始終伴隨使用者。根據此前習慣,為用戶帶來更加個人的體驗,當然廣大數據的存儲需要保證隱私性。
- 自由選配
對我國消費者而言,購買新車令人頭疼的一環就是挑選配置。想得到自己喜歡的配置,往往需要附加購買若干并不想得到的配置,這一點在國外新車銷售體系中,由于選配范圍較大,一定程度上規避了上述問題。不過在威馬的理念中,這并不是最理想的狀態。
威馬未來的銷售體系中,希望通過4S店+直營店兩條腿走路的方式規避上述問題,這是要為將來實現C2M,也就是顧客對工廠定制化生產模式打下的基礎。另一方面,高度定制化的需求對產品正向開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戰。
同是定制,差別在哪?
幾天前,我們曾經對上汽大通D90的開發故事進行了揭秘,從中不難看出它也是一款包含一定個性、定制化因素的新產品。那么,都是定制,它與威馬未來同樣主打定制的新車有什么不同呢?實際上,答案又回到了框框的問題。
主要的區別其實并非定制化的理念,而在于提供定制的內容。上汽大通的定制模式是在前期開發中,研發團隊針對某些可供定制的區域提前設計若干備選方案,而后供消費者選擇。威馬則不僅包含了這部分特點,未來還將開放更高級別的定制化需求方案,也就是客戶自行設計某些細節,交由威馬生產,當然消費者也需因此支付額外費用。
- 快速交付
想要完成消費者對于高度定制化需求,不僅需要新的銷售體系,這對工廠的制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大批量生產,到大規模定制,再到最終的完全個性化訂單,這也意味著工廠需要完成蛻變,以現在的發展趨勢,工業4.0模式建設、運行的工廠才能滿足需要。
全文總結:
在大量新興資本融入汽車領域后,這幾年一夜之間出現了許多新興造車企業。他們大多宣傳著全新的理念,希望通過新技術繞開傳統汽車的強勢區域,從新的角度改變人們出行的現狀。不過在理念宣講結束,得到投資后,便迎來了真正的落實階段。明年就是眾多車企自己設定的量產產品亮相元年。作為這其中的一員,威馬這個由不少“老汽車人”組織的新企業能否借助新的定制化理念走出自己的路,這個答案似乎只有時間能夠檢測。(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