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讀] 就在接受我們對話的前一天,彼得·霍布里才從瑞典匆忙回到上海,時差還沒倒過來就已經帶領他的核心團隊成員坐到我們的鏡頭面前。可聊起吉利和博瑞GE的設計,老頭沒有顯露出一絲的倦意。在對話結束后,這位業界堪稱大師級的設計師問大家:“我今天的表現(回答)還行吧?”得知答案是“不錯”時,他又調皮地說:“僅僅只是不錯嗎?”毫無疑問,現在吉利汽車集團全品牌優異的表現讓彼得·霍布里心情和狀態都相當不錯,至少作為總設計師的他功不可沒。
從早前搜集的網上資料來看,我們原以為彼得·霍布里在觀點表達方面會比較內斂、慎重,沒想到竟然如此能聊。除了彼得·霍布里,吉利設計團隊核心成員以及項目研發管理也來到了對話現場,向大家講解博瑞GE的設計細節。在他們眼里,如果一款新能源車(博瑞GE)只是簡單地在汽油版(博瑞)基礎上堆砌所謂的“新能源元素”就交差,那就太沒意思了!
■ 彼得·霍布里及設計團隊介紹
七年前,久負盛名的彼得·霍布里(以下簡稱霍布里)正式加盟吉利,當時沒有人能預測他會給吉利帶來什么,如今答案已經清晰明了。首先,他為吉利打造出了獨具特色的家族設計語言,隨著博瑞、博越等車型的亮相,吉利家族臉譜逐漸深入人心。其次,吉利設計團隊已經由最初只有17人的“小部門”,發展為擁有600多員工的國際性機構。
在加盟吉利之前,霍布里早已是業界的頂尖大咖,擁有二十余年的豪華車領域專業設計經驗。從1991年起,他就開始擔任沃爾沃汽車的設計總監,負責瑞典、西班牙和加利福尼亞的工作室,著力創造新的設計語言并將其應用在沃爾沃產品系列,包括大家熟知的XC90系列以及曾獲獎的沃爾沃安全概念車。
霍布里給大家打了個比喻,吉利好比一個大家庭,家庭中有幾個孩子,但是每個孩子都有不同性格和特點。所以他們在開發時也采取了同樣的理念,既要做到家族的通性,也要做到不同之處。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他們對設計很有要求,對于臉的形象很敏感,所以一個辨識度強的汽車前臉是非常重要的。
早期整個吉利的設計團隊只有17個人,如今已經擁有600多員工,遍布在全球主要四個工作室。據霍布里介紹,吉利在杭州灣和英國還各有一個小工作室。而在中國,現任吉利汽車中國設計總監是白高頤(Guy Donovan Burgoyne)先生,他曾先后在雷諾、通用、沃爾沃等車企工作過,擁有24年豐富的汽車設計經驗。加盟吉利后,他參與了博越、博瑞以及博瑞GE等車型的設計。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發展,國人對國產車品質的要求是逐漸提高的。對于吉利來說,最開始他們找到了外國專家,招聘了很多國內的設計師,還有剛畢業的年輕設計師,組成這樣一個多元化的團隊,可以提升中國本地設計師國際化的程度。霍布里認為吉利的成功秘訣也是這樣,國外和國內相結合。
在中國的幾年時間里,霍布里和他的團隊看到中國市場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意識到如果不做出改變的話就會落后,所以要搶先一步。從品牌來說,吉利作為中國品牌,很早就意識到這個變革的重要性。對于未來規劃,霍布里表示吉利的設計團隊會更加大膽,只有這樣才能滿足客戶群體對這種高速度的消費變化的期待。
■ 博瑞“GE”的含義是什么以及設計理念
博瑞GE有兩個版本,分別是PHEV和MHEV,也就是插電式混動版和普通混動版。顧名思義,這是基于博瑞打造的兩款新能源車型。按照近年“傳統”新能源車給我們慣有的印象,這種車型似乎無需在設計方面下多大的功夫,非常easy,照例增加一些標志性的元素就OK了。可博瑞GE并不想這樣,我們先從它的名字聊起。
電動車時代的到來似乎不可阻擋,可具體時間表誰也說不準。在這種情況下,混合動力車型作為“過渡性”的產品自然有它的重要意義和價值,至少現今它會是大部分消費者的主流之選。而“GE”寓意在新技術、新能源層出不窮的當下,吉利在產品革新升級方面的決心。
科技日新月異,尤其是以互聯網為核心的變革,正在席卷城市、城鎮、街道甚至鄉村。表面上這與設計并無直接的關聯,可霍布里和他的團隊卻認為,這種變革讓中國新一代年輕人具有國際化視野與思維,更渴望享受科技與品味。作為一款新能源車,博瑞GE想要超越他們的期待實際上需要更多的心思。
■ “設計要用簡單的語言去說故事”
由于博瑞GE基于博瑞打造,所以兩者給人的第一印象沒有特別直觀的區別。當然,這很大程度上源于吉利家族式水滴漣漪紋前格柵統一了觀感。可霍布里告訴我們,博瑞GE的前臉是一個整體,它的設計靈感和細節體現跟博瑞相比還是有自身的特點。
白高頤告訴我們,包括博瑞GE在內的所有吉利車型,它們的前格柵三個環在不同的角度看都能呈現漸進的變化,這是吉利品牌很重要的設計特征。董事長李書福曾向他們展示過一個花瓶,這個花瓶在不同角度看,都感覺整個紋理是在旋轉的,這樣的原理給設計團隊帶來了靈感。于是他們一直想做到靜中有動的感覺,運用到所有設計細節里面。
細節設計上的追求在大燈得到充分體現,它的靈感源自中國流傳已久的扇面與備受歡迎的螺旋紋理藝術品。白高頤認為扇子也可以比喻成鳥的翅膀,展翅的效果有點像體操運動員飄逸的感覺,是一個很復雜的設計表達。另外,設計師希望它在靜止的時候,從不同角度看,或者繞著它走的時候,能發現它在偏轉,靜中有動的感覺。
還有一個細節值得分享,博瑞GE的轉向燈采用光導流水設計,點亮時三條豎狀燈帶會先后閃動,有一個時間差。而設計團隊根據“視覺暫留”現象,即物體在移動時,人類眼睛能保留其0.1秒-0.4秒左右的圖像,將三條燈帶的點亮時間差保持在這個數值內,使其看上去更為連貫。
除了大燈,博瑞GE前臉另一個與博瑞有顯著差異的細節是下格柵。根據霍布里和白高頤的看法,它在設計上要更追求運動感與張力,這要求線條的處理剛柔并濟,張弛有度。
相比前臉,博瑞GE的車身側面在設計上的體現就沒那么明顯了。可這并不意味著沒有東西可聊,設計師和工程師為我們解讀了它的車身長度加長之“謎”、插電口的位置、輪圈樣式等細節,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長李傳海也跟我們分享了博瑞GE項目研發過程中的一些故事。
對于整車開發來說,設計只是其中一部分而已,如果沒有工程師,設計也是無法實現的,霍布里從一開始就深知這一點。相比霍布里和他打造的團隊,李院長堪稱老資歷的吉利人,他自2004年7月加入吉利汽車工作,先后負責吉利遠景、帝豪、和博瑞等多個吉利集團戰略車型開發設計及項目管理工作。
博瑞GE和博瑞的平臺是同一個平臺,不同的是,博瑞GE是混合動力車型,在底盤方面有一些特殊的布置,它需要放置電池,這會對乘坐空間帶來一定的影響。李院長坦誠團隊希望后排地板是平的,但工程上想做到完全平整是不可能的。所以團隊盡力把影響降到最低,他們的方案就是通過加長軸距,讓坐在中間的乘客把腳放在凸起的地板時,也能有充足的空間。
對于車身側面的調整,吉利團隊認為需要從經濟性的角度來考慮。因為開發一個車也是有一定成本的,他們想把更多的錢用在最關鍵的位置。首先是汽車的前臉,對于中國消費者來說這是最有辨識度的位置。其次,我們把部分精力用在內飾設計上,內飾是絕大部分用戶體驗最多的地方。第三則是尾部的設計,博瑞GE做了很大的改變。
近年來,許多新車都會在車身側面線條上面做大量的文章。可博瑞并沒有這么做,霍布里認為過度使用銳利的線條會破壞光線與車身表面相映襯的美。隨后李院長補充道:“我們想更歐洲化一些,從工藝本身我們認為能做到的,不存在造型和工程之間有沖突,這是一個風格取舍的問題。”
事實上,博瑞GE的輪圈最初設計的樣式多達50種,樣件也做了幾十件,而最終被采納的將會有兩種,現在大家看到這個輪圈是最顯科技感的一個。除了樣式,它還有一些肉眼看不到的細節亮點,例如使用輕量化的材質。另外,為了把空氣動力學優化得更好,該輪圈通過鉆石切割面做得更精致、精細。
負責博瑞GE外部設計的設計師告訴我們:“Peter(霍布里)和Guy(白高頤)一直說我們不走煩瑣和添加元素的設計,而是盡量減法,兩根能解決的事情不要做三根四根的事情。”原來在博瑞上采用的溜背設計已經獲得市場的認可,所以設計師沒有改變它的整體風格。綜合來看,尾部整體的概念是一個字“寬”,所有元素都是橫向擴散。
博瑞GE的尾燈同樣采用全LED燈組,其中制動燈17顆、轉向燈12顆,示寬燈67顆,倒車燈12顆,單側后燈組加起來共有108顆。而在光帶設計的選擇上,它采用極具創意的翻折設計,看起來有點像中國傳統的折扇,為此,做了大量工作研究中國元素和相關理念的元素提取。
■ 差一點就被放棄的內飾設計
大概在三年前,博瑞GE整車立項的時候,整個團隊給它的定位必須凸顯科技感。具體是什么樣子?就是用戶打開車門的一瞬間,能夠感覺到更多的是高端和科技感。
霍布里把剛畢業加入團隊的設計師稱為“白紙設計師”,他們很勇敢,認為沒有什么東西是不可能的。年輕設計師最大的優勢是初生牛犢不怕虎,有很多設計方案。有一些方案在有經驗的設計師看來,會覺得行不通,但是年輕人想一切皆有可能,所以他們會激勵工程部把不可能變成可能,這是最大的優勢。
博瑞GE內飾最大的亮點是突破性地將儀表盤、中控屏、副駕臺三者合一,呈現出“IMAX巨幕般”的視覺效果。這個設計方案由三年前剛入職的年輕設計師張文利提出,這種設計語言需要在材料、工藝、裝配等方面突破。在對話過程中,李院長坦誠一開始從工程角度,他們認為這個“一體式大屏方案”很難實現的,因為有碰撞安全等相關要求。最后,他們研究了非常多的材料,包括制造工藝環節,去想怎么把中控屏和右側面板貼合。為了實現這樣一個創意,讓用戶也感受到,最后終于把它實現了。
吉利設計團隊在做用戶研究的時候,發現現在大家的手機、平板電腦包括家用電視都是非常大的。它們當中還有一個很重要的點,在大的同時不能簡單,它一定要是少就是多(Less is More)的概念。除了科技氛圍,它還要傳承吉利之前的元素,進去之后讓人覺得這是吉利的車。
在功能區域,設計師盡可能地考慮駕駛員,整個設計確切的細節都是這樣。白高頤從一開始就給設計師一個界定,設計的時候首先它是非常強的數據化,并且擁有非常扁平化的設計,較強的視覺傳達。其中,空調控制區采用鋼琴鍵式設計,為的是體現優雅和儀式感。
與博瑞相比,博瑞GE的座椅無論材料、面料選取還是設計上都進行了升級,團隊希望這能給用戶體驗帶來顯著的提升。主動式設計的頭枕更貼合頭部輪廓,讓舒適度能夠達到家里睡枕的水平。而材質、面料則與觸感息息相關,讓用戶長時間接觸,不會留下印痕,避免尷尬。
■ Peter和Guy聊設計中的“中國元素”
從2002年至今,彼得·霍布里對中國市場以及消費者的喜好都有了更深的體會。他認為本土設計元素能為這個品牌加分,提升用戶的自豪感。這個過程中,設計師猶如廚師,需要把握好分寸,做菜不能把口味加得很重,變成中國元素過度堆積的狀態,大家要的是一個恰到好處的菜單。
彼得·霍布里和白高頤提到過往的工作經歷,他們在其他品牌工作的時候,也是非本土設計師,但他們同樣塑造了一個品牌的家族設計,在中國也是同樣的道理。同時,作為本土人他可能缺乏一個客觀和第三方的視角去看待這個文化,可能是一種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而從一個國際的視野去看待并提取文化元素的話,是一個更加客觀,更加能夠被接受的做法。
全文總結:
在對話最后,我們問霍布里在博瑞GE這款車型的設計上還有什么缺憾嗎。他這樣回答::“經常有人問我,我最值得驕傲的車是哪一輛?我永遠會說下一輛。”毫無疑問,設計師有時候是比較惆悵的,他們總是希望一個東西能進一步提升它的美,永遠都沒有一個完結的時候。對博瑞GE,作為一款基于燃油版打造的新能源車,它無論是在造型細節設計還是用戶體驗提升方面,已經給了我們足夠的驚喜。(文/圖 汽車之家 陳海傭 協助/攝 黃正橋)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