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新鮮技術解讀] 也許作為消費者的你似乎并不關心這套技術,但熱管理系統的好壞,其實恰恰最為直接影響著我們的用車生活。今天帶來的這套大陸最新的熱管理系統配套方案,無論在燃油車還是新能源車上,它似乎都有著全面而系統性地優化策略,并能夠實現讓整車效率提高25%的效果。這么神奇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方式實現的?下面我們一步步來說。
○ 30秒讀懂全文
1、這是一項將整車各種大小熱循環系統集成在一起的大型熱管理系統,能提高25%的整車效率。
2、它的硬件結構并不復雜,多向流量控制閥與無級調節水泵是看點。
3、除了電動車,這套系統也支持純燃油車和混動車型。
4、目前可實現中國本土化整套開發工作。
5、明年年底在蕪湖實現國產。
○ 整車系統級的優化策略
這個概念看起來夠大的,可能直觀上并不好理解,那么我就用盡可能通俗的話來給你解釋一下。所謂整車系統級,是要區別于我們傳統意義上汽車局部控制概念。以現在我們常見的那些汽車為例,雖然發動機、變速箱、底盤結構與控制、轉向、剎車和汽車電子系統等各方面存在一定關聯性,也就是可能會相互影響,相互協調控制,但從一臺車的角度來說,各部分在結構與控制上仍舊相對獨立。
上圖提到的這種溫度控制策略,其實正是我們現在常見的電動車熱管理系統,也就是諸多個熱循環的集合。而此次大陸所開發出來的新方案則不同于此,相比傳統的集合方式,大陸的全新熱管理系統則是面向整車開發的,也就是各個熱循環之間要建立聯系,相互配合,實現集成化管理,也就是我在一開始所提到的“整車系統級優化策略”。
這么做的好處又是什么呢?同樣很直觀:幾乎所有熱循環在同一體系下工作,這樣就可以實現溫度方面的高效利用。舉個例子來說,冬季電動車驅動電池需要在合適溫度下才能進行高效工作,而對于傳統熱循環來說,電池只能依靠電池包內的熱循環實現保溫功能,但若將其與電機溫控和剎車等方面集成的話,電機運行的額外溫度以及剎車時的動能回收,都能為驅動電池帶來額外的溫度補償。
簡言之,這樣的集成化熱管理系統,可以讓多余的熱量和動能反向補償回整套系統當中,實現多余熱量與動能的二次利用。而這種做法,不僅對電動車有著極大好處,整套系統解決策略同樣適用于混合動力車型與純燃油車型,和“空調靠發動機溫度實現制熱”的道理差不多,只不過這套熱管理系統控制得更加全面一些,集成度也是整車零部件級別水準。
○ 硬件結構并不復雜,成本得以控制
說完了大概念體系,我們回到這套系統本身來說。既然集成了好多熱循環在里面,那么如何實現多管路開閉,以及水泵方面的升級,都將是這套新系統所要實現的硬件基礎。說白了就是,在集成了各個小循環之后,原有的很多零部件就要發生改變,進而支持整車級別的熱管理系統。
而在整車系統級的熱管理系統當中,由于集成了更多的熱循環,開閉通路以及流量控制都會變得更加復雜,那么在這里面改變最大的當屬多通路冷卻液流量控制閥與水泵這兩種組件。目前,大陸集團全新熱管理系統可以實現單閥體最大5向通路的流量控制,以及110W、70W的無級調節水泵。
有這兩項硬件技術加持,整套熱管理系統才能夠正常高效的集成化運行。另外值得一說的是,這兩項技術都屬于模塊化產物,也就是說,大陸方面會針對不同車型需求,像拼樂高一樣,在需要的地方直接安裝,通用化程度很高,可替換性與零部件設計靈活性上有著不小優勢。
○ 適配于所有種類動力車型,并在明年年底實現國產
吹了這么多牛,那么這套整車級的熱管理系統究竟什么時候可以裝車?首先從硬件角度來說,整套循環管路材料是依托于大陸集團旗下的康迪泰克公司實現的技術支持,自家人用自家材料技術,這在成本方面對整車企業來說有著積極作用。
編輯點評:
與以往我們傳統意義上的熱循環系統不同的是,大陸這次發布的全新熱管理系統具備更高的集成度,屬于整車系統級體系。這樣的大型集成目的只有一個:最大化地利用熱能與動能回收,提高整車效率。并且值得一提的是,這項龐大的集成技術并非僅僅停留在構想層面上,明年它還要實現國產,并受惠于現階段的各種動力總成車型上。(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