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設計解碼] 在我們漫長的一生中,大抵都會因為一些人或事慢慢改變自己,很多時候這被稱做成長。但亦有一些朋友堅守準則,按自己的想法前進,歸來時仍是少年。
在大多數車企用豐富的線條,描繪夸張的造型,滿足消費者爆棚的欲望時,總部坐落在廣島的馬自達設計師卻在拼盡全力做“減法”。這股勁頭努力鉆研的結果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馬自達3 Axela昂克賽拉(下文簡稱馬自達3)。美與丑由您裁決,我們只談背后這場設計上的浪漫“冒險”。
● 從未出現的車誕生了
得益于工作之便,我對話過眾多知名設計師,或許你對他們的名字很陌生,不過他們的作品大家耳熟能詳。出人意料的是其中很多大師提及自己喜歡的設計時,總會說出MAZDA這個名字,這甚至讓我在很短段的時間里學會了各類語言中馬自達的發音方式。
偶然發生的事情稱之為巧合,頻繁發生的大家稱之為現象。自古同行便是冤家,能得到對手的認可難度可想而知。這個東方設計團隊每款概念車發布,就成為了名副其實的“菲林殺手”。
在這個世界上,使用紅色作為品牌主打色的屈指可數,其中最被人熟知的便是來自亞平寧半島的“那匹躍馬”。在馬自達用魂動設計理念征服車壇后,紅色也悄無聲息的成為了它們的標簽。當Kai概念車身披魂動戰袍走向臺前時,我相信絕大多數朋友都會在心中默念“快快量產,老天保佑別改的太多”,因為馬自達雖未挑明,但明眼人都能猜出來這就是全新一代馬自達3的雛形。
對世界上的任何一支設計團隊而言,打造雋永經典都是其最高的追求,難度可想而知。世事無絕對,還存在更具挑戰性的事情,那就是超越自己打造的經典,并且需要一次又一次的不斷超越。坐在我對面,氣質上頗有幾分神似日本男星小田切讓的馬自達設計師土田康剛先生就是背負這種壓力的人。
汽車這個現代工業化下的產物其中凝結著多學科開發人員的心血,與那些追求極致美感的藝術品不同,照顧感官審美的同時,還需兼顧實用性。這些隱藏在一臺車背后的真實故事與挑戰都稱得上是浪漫的冒險。
● 和妙齡女郎一樣吸引人
對成年男性而言,妙齡姑娘很容易勾走我們的注意力,有人將原因歸結于她們能夠散發出青春特有的荷爾蒙,科學的解釋是妙齡姑娘的體態才是第一時間勾魂的重點,汽車設計亦是如此。
對大部分車企而言,不斷向上突破是其一直努力的方向。對產品端而言,與更高級別的產品競爭既是嚴峻的挑戰,同時亦是對自身的肯定。隨著豪華品牌下探的嘗試,德系三駕馬車已在緊湊型車級別市場中占據著金字塔頂端的位置,全新馬自達3的推出勢必需要挑戰它們。
品牌號召力極強的寶馬將1系變為前驅后,仍在嘗試保留修長的發動機艙蓋造型,以此盡力削弱驅動形式帶來的審美不適感,這與馬自達的理念不謀而合。這個老款馬自達3上就開始進行的嘗試,在全新一代車型中持續進化。
豪華品牌推出的緊湊型車經歷了后驅到前驅的變化,舍去大部分消費者無法體會的操控優勢,換來明顯的空間增長是促使車企做出這些決定的重要原因。驅動形式雖已改變,但人們心中后驅與高級劃等號的固有印象難以磨滅。通過設計師之筆,巧妙的營造后驅車特征或許能幫助產品獲勝。打造高級感無論對BBA,還是馬自達而言,都是取勝的關鍵。
● 挑戰昨天的自己
時間的可怕之處在于只有不經意間的回首才會發現它流過的痕跡,5年前當馬自達3 Axela昂克賽拉上市后,我以長期測試的機會成為了為期1年的車主,當時的我仍對駕駛有著頗高的需求。5年后,全新一代走到臺前,現在的我已對空間有了需求,老款車型上不能令人滿意的部分,新一代車型上能否改進成為了我的關注點。
盡管都是新老車型都有三廂版本,開發思路卻有明顯區別。準確的說老款車型的開發思路偏向打造一臺COUPE,為了造型多少犧牲了部分后排乘客的頭部空間,這是開發團隊在車輛上市后收到的中、美兩個注重后排空間的市場給出的反饋,全新馬自達3開發之初希望徹底解決空間問題,首先就是更改造型取向。
● 極致的豐富便是簡潔
最簡單的事物往往是最考驗功底的,要令線條、層次關系并不復雜的雞蛋畫好,需要至高的水準,不追求復雜線條,但仍能讓觀者感到層次、動感,這就是馬自達魂動設計的核心。其難度相比運用尖銳倒角腰線的技法更高,這也是為何馬自達的設計得到業內人士認可的重要原因。
無論哪個行業,大部分設計團隊都會受當下流行趨勢的影響,汽車的設計難點在于需要提前3-5年預測未來流行方向。通過行業內部溝通,把握發展方向并非難事,但選擇堅持自己,還是緊跟時尚,是道左右為難的選擇題。
用線條描繪車輛側面的立體效果乍聽起來有些難以理解,您可以將其理解為素描。通過描繪明暗關系,我們能讓一個圓“變成雞蛋”。畫雞蛋是入門技法,更高階的是復雜的雕塑、人像、景物。不過往往簡單的事物才是最難,就多少也有些像洪七公口中的做菜之道,越是簡單的食材做出的家常菜,才愈發考驗廚師的本領。
● 運動不總是針鋒相對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大多學會了圓滑的為人處世。其實達成目標的方法可以有很多種。除了正面硬懟,曲線救國有時事半功倍。在敲定整體比例與姿態后,設計工作進入到細節部分,其中既包含打造家族化設計,又含有用何種技巧達到運動感的抉擇。
家族化設計的至高境界就是求同存異,最終達到的效果就是能讓觀者快速分辨出品牌屬性,并且能準確的發現對應的不同車型。當然對于換代車型而言,還面臨著如何繼承老款產品的精髓問題。馬自達3從老款的挑眉怒目圓睜變成了今天的瞇眼咧嘴,表情略變,但神韻仍舊是那個你熟悉的“小老弟”。
我身邊的很多朋友選車階段都呈現出糾結癥或選擇困難癥,大家既希望車輛尺寸盡可能的大,同時開起來又要小巧靈動。工程角度講這是魚與熊掌兼得的難題,設計師可以通過畫筆巧妙解決,方法就是通過視覺魔術。
因此,今天我們可以看到不少發布的新車采用各種橫向線條,這樣在車身尺寸不大變動的客觀條件下,讓車輛看起來更寬,對于不走尋常路的馬自達而言,使用橫向線條拉寬視覺效果的手法難免落于俗套,廣島設計師從車標中得到靈感,用格柵出的裝飾打造延伸感。新老兩代車型在這個細節上也進行了小修正,效果立竿見影。
汽車設計過程包含的項目繁多,但可以總結成為不同的趨勢,全新馬自達3設計上的簡化是整個項目的又一個關鍵點。經過多年發展,馬自達進入魂動設計全新時代,盡可能減少不必要的元素,強化整體感是其中重要的一環,這也是今天眾多豪華品牌設計上的發展趨勢。
在設計行業中,低級選手喜歡炫技,而老手則講求平和。用設計凸顯制造、加工工藝是很多德系皮品牌近些年的發展方向,不過在馬自達設計師看來,他們更傾向于打造“自然流露的感情”。
● 不再“任性”的馬自達
提到馬自達的產品,很多人會脫口而出個性,換句話說有朋友覺得它屬于設計雖好,但實用性欠佳。在全新馬自達3的內部,我們看到了廣島工程師思考后的結果,它仍舊是一臺這個級別少有的飽含樂趣感的車,同時也在嘗試滿足更多人的需求。
犀利亮眼的外觀造型總歸是秀給外人看的面子,對于一臺肩負出行工具屬性的緊湊型車而言,內飾部分的設計才是能否提供給使用者預約感受的里子。美觀與實用性的雙重評判標準需要設計與工程團隊合作完成,針鋒相對、互不相讓只是故事中的橋段。
無論是外觀,還是內飾,汽車設計的過程大多起始于開發訴求的輸入,從結果上看,我們依稀看到4年前,馬自達廣島總部的設計師翻開文件后映入眼簾的是“打造次世代的運動感,兼具向德系豪華品牌看齊的質感”這樣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
和外觀設計類似,內飾營造運動感的目標手法也是各家均有所長,包裹感與專屬感的營造是當今車壇的流行趨勢。全新馬自達3內飾的開發思路也源自于此,當然就像是你看到的,廣島設計團隊喜歡用自己的方法。
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后,今天部分中國品牌開始了“向上走”的征程,這并非我們獨享的Moment。實際上國際知名的汽車品牌也都在不斷挑戰屬于自己的天花板。對馬自達而言,用設計顛覆人們對于過往日系車型的固有印象,比肩歐洲豪華品牌就是近些年他們的目標。
對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豪華品牌本身的溢價能力是選擇的重要原因。更令人傾心的是經常被提到的,豪華品牌都喜歡營造質感,亦或者說在那些我們平時不易觀察到的細節上下功夫,其結果便是最終產品與尺寸類似的普通品牌產品有了高級感。
對向來喜歡突破極限的馬自達開發團隊而言,這是挑戰的終極目標,也是他們努力在全新馬自達3上打造的深層次感受。質感亦或者說高級感的營造往往被描述的有些玄學意味,使用者的角度講這似乎很難被數值形容。不過在真實的汽車開發過程中,內飾中的眾多細節卻恰恰是設計師、工程師傾注心血,幫助他們達到預期效果的重要環節。
優秀的工業產品設計不僅不會影響使用感受,相反有時會事半功倍。對大部分量產車而言,儲物空間是必不可少的。和上代車型車窗線較高,這次換代進行了修正類似,全新一代車型儲物空間上亦進行了明顯優化。
想知道5年前我們還吐槽了什么?不妨點擊這里
《顏值高/有駕駛樂趣!昂克賽拉長期測試》
除了上面聊到的,這次閉門溝通還有些信息從未披露:
☆ 這一代的阿特茲內飾有過3次明顯的進化,原因一方面在于悅聯系統升級,另一部分原因在于馬自達設計語言整體升級,但在全新馬自達3上這種情況則不會發生,設計團隊對結果很滿意。
☆ 很多車迷心心念念的兩廂版本不會國產,原因之一在于老款車型中,兩廂版本僅占整體銷量的10%。換言之,前代車型兩廂版本的叫好不叫座,才是令官方決定全新一代車型不國產兩廂的直接原因。未來是否以進口等其他方式導入兩廂版本,還要看政策情況,目前并不樂觀。
全文總結:
在一眾日系廠商中,馬自達的體量絕非第一集團,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狀態才能讓它保持著小而美的姿態。滿足核心用戶群的需求,讓喜歡的人愛的更深沉是他們的開發策略之一。在今天這個追求車身尺寸加長、動力澎湃、內飾大屏幕的時代,全新馬自達3著實顯得有些特殊。不過正如上面聊到的,這并非廣島開發團隊不顧一切的刻板堅持,也并非閉門造車的逆勢而上,而是認真分析使用者需求的結果。剩下的問題也隨著而來,這并非是您認為它怎么樣,而是您是它的目標消費群體嗎?(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