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技術] 對于初創品牌來說,智能化、網聯化是他們非常喜歡宣傳的點,而對于傳統車企來說,近幾年也紛紛走上了這條發展道路。從交互系統到智能駕駛等方方面面,無論哪個品牌,這年頭造個車不標榜些智能化都不好意思上市了,畢竟大勢所趨,誰都不想落后,在下一個時代下我們的用車生活將會發生怎樣的改變?來看看上汽集團旗下子公司:零束給出的答案。
○ 技術說:簡單體驗零束SOA軟件平臺架構
○ 為何大家都在走智能化和網聯化?
這個問題相信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歸根結底都是四個字:大勢所趨。確實,在未來的用車生活中,汽車扮演的角色將從交通代步工具逐步成為第三空間(雖然現在對于很多人也早已成為了第三空間),待自動駕駛技術全面開放之后,汽車的使用場景和屬性將發生變化,屆時我們所聊的問題就不再是操控性,而是在里面我是不是“隨心所欲”。
那么為何當下大家又要聊回這個概念?主要是因為智能化與網聯化的進步。短短十幾年,智能手機代替了鍵盤手機,我們對于手機功能的拓展性與功能性需求早就不是“一部電話”這么簡單。雖然把汽車比作手機有些不夠嚴謹(畢竟涉及很多安全性問題,我個人其實并不完全贊同這樣的類比),但這是個現實問題,哪怕拋開手機領域來說,如今的網絡和芯片處理速度都是十年前難以想象的,汽車亦是如此。
舉個簡單的例子,如果您關注汽車行業,“自動駕駛”這一詞匯絕對是近年來大家都認可的大方向之一,單憑我個人駕駛過的一些車輛來說,目前的輔助駕駛能力早已不是當年的水平,無論算法還是處理速度真的是每年都有新進步,再結合大數據與AI等方面帶來的補足,目前阻礙這項技術的落地可能只剩下交通環境與法律問題了。
這些因素綜合下來的結果就是,未來用車生活將從駕車為主變為用車為主,有著更強大的網絡、數據、傳輸等方面能力,工程師們自然會想更多地可能性,讓汽車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第三空間”,它或是影院,或是會議室,亦或是您的臥室。當然,這些都只是暢想,目前我還是那個觀點,考慮到法律與交通環境因素,這些暫時還難以完全落地。
○ 這套新軟件架構能干什么?
回歸正題,我們聊聊今天的主角:零束。想必很多朋友同我一樣對這家公司十分陌生,這家公司的前身是上汽集團軟件中心,顧名思義,它就是上汽集團針對軟件方面開發的公司,目前的客戶是上汽集團下的智己汽車與R汽車,未來還將會有更多品牌加入其中,一起共創這一平臺。
那么今天他們帶來了什么驚喜?自然也是迎合未來趨勢做出的最新成果——SOA軟件平臺。這套平臺可不是僅僅一套車機系統那么簡單,其想要做到“千人千面”的定制化場景需求,并對于未來自動駕駛等相關技術進行整合,實現一套完整的大布局。
當然,這種座艙域場景定制只是整個平臺的冰山一角。除了座艙域的全功能定制執行之外,對于長時間疲勞駕駛等方面都有著很多定制化/預設的程序邏輯(燈光/聲音提醒+導航到最近服務區)。另外,新平臺還能針對駕駛域等方面進行個性化定制,諸如針對未來的自動駕駛,這套軟件平臺也能實現更多功能,當然鑒于法律與交通環境等因素目前尚不能開啟。
○ 微深度:這套架構有著怎樣的邏輯與優勢?
僅僅能執行多樣的功能并不值得吹噓,這套新軟件平臺究竟有什么優勢?接下來的內容才是關鍵。首先,作為車主來說,我們最關心的兩個問題就是安全性和可靠性。
對于網絡數據安全性,工程師說,考慮到目前這套平臺支持5G、V2X、OTA等眾多高速網絡傳輸技術,現階段采用的一套專用安全防護策略,具體措施包含雙向認證與加密算法(這套邏輯很有趣,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研究一下SHA256與加密簽名這些技術)等,這與很多高階車規級網絡安全防護類似,能夠有效阻止近乎所有外界數據攻擊。
在問及域控制器方面的問題時,目前暫不能透露其供應商來自于哪里,但我們得知,這套軟件平臺支持多硬件解耦再適配,也就是說,未來這一平臺可以根據不同的控制器芯片進行適配,在不同的硬件情況下正常工作,只要硬件性能達到要求,功能性不會有任何區別,類似于安卓于華為、小米、VIVO等不同手機芯片的理念,僅存在UI界面的一些區別。
○ 編輯點評:
最近我們看了各種各樣的軟件技術平臺,說實話目前能夠實現的諸多功能與場景大同小異,甚至于噱頭味兒很足,但這并不是說這項技術毫無意義,相反,待交通環境與法律問題逐步解決之后,自動駕駛一旦普及,整個汽車行業將要迎來一次大變革,在變革之前做好軟、硬件準備才是這些公司的意義。至于說零束的新軟件平臺架構,我個人覺得他們的優勢在于大型傳統車企的背書,這不僅能夠保持傳統車企在安全性方面的優勢,還能更好的結合供應商資源,實現協同配合,并同時讓上汽集團以一種更加開放的姿態擁抱其它企業,想必這才是其真正的殺手锏。(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