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安全、更大容量 寶馬會是日耳曼特斯拉?
試駕體驗過程中,我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以寶馬i3與iX3兩款車為例,兩者的車內坐姿與各自對應的燃油車型沒有明顯差異,在“XXX的純電版”車型中常見的坐姿變高,甚至頂頭的問題,沒出現在電動寶馬上。
參考外媒報道,磷酸鐵鋰或許只是備選方案,現有的NCM(鎳鈷錳)三元體系陰極材料仍是主流方案。不過在未來的圓柱電池中,寶馬將進一步提升鎳的含量并降低鈷含量,同時會提升陽極的硅含量。
相比方殼電池,圓柱電池吸納材料膨脹的能力更佳,我們推測,這也可能是寶馬轉向圓柱電池的原因。再者,上文提到適配不同車型的電池外形尺寸不盡相同,這就意味著電池仍不是標準化部件,而同規格顯然有助于降低生產成本與效率。
同時外媒也提到,采用全新化學組分的圓柱電池,體積能量密度會較目前提升20%,續航里程最多提升30%,電池包內為無模組設計,不過現在暫不確定寶馬之后會采用電芯直接組成電池包的CTP方案,還是將電芯放入底盤的CTC方案。
需要說明的是,活動期間寶馬官方稱未來的圓柱電池,采用了全新的結構設計。想想特斯拉無極耳設計的4680電池,在生產工藝逐步提升的背景下,寶馬會不會采用同樣的策略呢?
無極耳設計的優點在于,解決了電池工作時極耳發熱量高的問題,也降低了電池內阻。不過這些只是我們的推測,全新結構設計究竟是啥?還要等時間給咱們答案。
從海外報道來看,與寶馬合作的Solid Power在今年6月建成了全新電池試制產線,生產陽極中硅含量超過50%的硫化物固態電池,同時這家公司還表示,鋰金屬陽極能將電池能量密度進一步提高到440Wh/kg。相比理論極限能量密度300Wh/kg 的NCM811電池,固態電池的能量密度會有大幅提升。
在多數純電動車型仍與燃油版本共享平臺甚至共線生產的當下,寶馬借不同尺寸的電池,解決了安裝電池包后車內的坐姿與空間變化的問題,電池包軟硬件也留足了安全冗余。伴隨圓柱電池與固態電池新進展浮出水面,眾多新技術的應用既提升了電池容量與能量密度,也在向著更安全的純電進了一步。按照計劃,寶馬將在2025年推出裝備固態電池的原型車,2030年固態電池會量產上車。
聊聊Neue Klasse平臺
無論是衍生前驅+四驅車型的FAAR平臺,還是主打后驅與四驅形式的CLAR平臺,它們都能成為電動車的“孵化器”,但保留著產出燃油車的能力,也意味著它們很難徹底觸電。不過日前寶馬表示,基于全新Neue Klasse平臺打造的純電概念車,將登陸明年的消費電子展(CES),2024年出自新平臺的車型將進入試生產階段。接下來咱們聊聊Neue Klasse平臺的看點。
此外,Neue Klasse平臺還將大量應用大量再生材料,這些再生材料將進一步降低車輛生產成本。
寫在最后
體驗過多款寶馬現階段的純電車型后,這些遠離汽油味的家伙上依舊有著寶馬的精髓,兼容燃油與純電的平臺策略,在當下或許有些不夠主流,但背后的三電技術研發,卻依舊寶馬。在現有產品鞏固大家對純電寶馬期待值的同時,部分下一代電驅技術細節曝光,以及全新純電平臺進入亮相倒計時,都預示著寶馬在純電領域即將落地的大動作,了解完這些,看官們心中“純電依舊寶馬”還是個疑問句嗎?(圖/文 汽車之家 馬一凡)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