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懸架結構與細節
后懸架結構部分,兩款車則是展現出了完全不一樣的結構,MULAN(參數|詢價)采用了五連桿獨立懸架,而海豚則是扭轉梁非獨立懸架。
多連桿獨立懸架得益于左、右車輛之間相互獨立運動的特性,在理論操控性與舒適性方面都有著很大優勢,并且參數豐富可調,成本也要比扭轉梁更高一些。當然,MULAN用多連桿后懸架還有一大原因是在于獨立懸架能更好兼容后電機總成,五連桿的運動特性與雙叉臂比較類似,對于后置電機這樣的方案來說能提供較好的動態控制,算是一套比較好的底子。
總體來看,兩款車型在后部沒有什么可比性,MULAN的后懸架解決方案依舊是有著很多大眾MEB平臺的影子,作為這一價位段的電動車來說,這套硬件算比較不錯的水平,海豚則是秉承著夠用就好的原則,簡單直接。
○ 其它細節
除了前、后懸架方面的差異之外,兩款車在車底護板、電池與輪胎方面也有著一些差別,總體來看都算是物有所值。
除了電池本身的參數有差別之外,兩款車采用的電芯也完全不同,MULAN采用常見的方形電芯,但換用“躺臥”方式布局,壓縮電池厚度,海豚則是比亞迪自家的“刀片”電芯,更注重電芯安全結構設計。另外,兩款車的電池在應對側面碰撞安全性設計理念也有區別,MULAN依靠電池外框架型材+白車身門檻梁抵御側碰,海豚則是白車身車底額外增設一對靠外的縱梁貼合電池,再加上白車身門檻梁抵御側碰。
輪胎方面能看出兩款車的一些區別,MULAN更多考慮續航優化,采用了舒適取向的低滾阻輪胎,而海豚則更注重輪胎的綜合性能。此外,我們還能看到兩款車的輪圈都進行了低風阻優化設計,MULAN的方式是通過在鋁合金輪圈外面增加一個工程塑料輪圈蓋的方式,海豚則是通過更為扁平化的設計實現。
○ 編輯點評:
總體來看,似乎MULAN在底盤硬件方面有點欺負海豚了,這個“后來者”果然是有備而來,實力不可小視。不過話說回來了,這次只是說選擇了兩款價格相近的配置車型,如果從車型價位覆蓋范圍來看,MULAN似乎是要更高一點,甚至于還有指導價18.68萬的四驅高性能版本可以選擇,看來該車的定位并不局限于此,既然打算賣到全球,當然要拿出一些真本事。至于說海豚,秉承著便宜、夠用、配置高的原則,作為城市純電動代步車絕對是合格的,銷量就已經說明它成功了。(文/圖 汽車之家 舒寧)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