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F1賽車的不解之緣,考斯沃斯品牌發展史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來自英國的麥克考斯丁與凱特德克沃斯二人合資創辦了
一家發動機制造廠,該公司以二人名字中一部分為公司命名--考斯沃斯(Cosworth),起初,考斯沃斯的主要業務是改裝福特民用車發動機,幾年后他們轉戰開始研發賽車用發動機,公司的發展非常順利。考斯沃斯于1967年推出的福特DFV V8發動機成為了F1歷史上最成功的發動機,它在1967年荷蘭大獎賽初次登場就獲得了勝利,這臺明星發動機陸續共取得155場分站勝利,它的衍生產品,例如DFX和DFY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1968年,考斯沃斯開發了BDA發動機,這款發動機同樣非常成功,至今仍在俱樂部比賽中使用,以DFV V8為基礎、加裝渦輪增壓系統的福特DFX發動機轉戰大西洋對岸的印地賽車也取得了81連勝的輝煌成績。
但好景不長,在隨后的發展中考斯沃斯公司可謂是有著種種不順。上世紀80年代初一家名為卡爾頓的通訊公司收購了當時過渡膨脹的考斯沃斯公司并參與經營,在這期間卡爾頓公司又經歷了多次收購直到1993年被維克斯公司收購后的第三年,公司在全新總裁克里斯伍德沃克的上任管理下才又一次有了起色。1994年,邁克爾·舒馬赫駕駛使用考斯沃斯發動機的貝納通賽車獲得了世界冠軍。遺憾的是,貝納通開始轉向使用雷諾發動機,考斯沃斯只能與索伯車隊合作,但這次合作不是很愉快。
1996年考斯沃斯開始與新組建的斯圖沃特車隊合作,并且開發了全新的V10引擎。不過斯圖沃特車隊并沒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功,維克斯公司準備將考斯沃斯掛牌出售。1998年福特以3億5000萬美金的代價將考斯沃斯引擎廠出售予大眾集團旗下的奧迪車廠。作為大眾集團收購勞斯萊斯的附屬品,考斯沃斯也歸到了大眾旗下。
但僅僅幾個月,福特驚覺未來該集團所有的賽車引擎可能都要仰賴奧迪所擁有的考斯沃斯發動機廠,因此與奧迪商議以1億5000萬美金的價碼買回考斯沃斯制造比賽用發動機的部門。之后為了理清關系,奧迪車廠擁有的民用車生產與制造部門更名為Cosworth Technology(考斯沃斯工藝),生產民用車發動機與改裝套件。雖然Cosworth Technology發動機廠在奧迪公司的帶領下技術變得無可挑剔,也為奧迪公司成功調教了當時可以稱霸世界的高性能房車,但最終由于現實考慮與Cosworth Technology公司距離奧迪總部較遠等問題,秘密的將其出售了給位于德國斯圖加特的Mahle Gmbh公司(世界30大汽車零部件制造商,精通于高性能車的鍛造發動機工藝),并發展至今。
而福特買回的比賽用發動機部門稱為Cosworth Racing(考斯沃斯競技),并為美洲虎F1車隊提供發動機。直至2004年福特宣布美洲虎退出F1賽場時才結束供應。但就在被轉賣邊緣時期,當時的紅牛車隊收購了退出賽場的美洲虎車隊,也將漂泊在轉賣邊緣的考斯沃斯車隊重新拉回了正軌,并為紅牛與米納爾迪車隊提供高性能賽車發動機。在后來的幾年中,考斯沃斯停止了F1賽車的發動機供應,直至2010年考斯沃斯又重返F1賽場。可以說這個傳奇的發動機制造廠與一級方程式賽車有著不解之緣,盡管一路走來經歷了太多的坎坷。
在近10年來,考斯沃斯品牌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民用車輛發動機改裝與制造中,這也使得更多的汽車改裝愛好者能夠有幸體驗這個世界頂尖的發動機專家的產品,不光是在西方一些發達國家,目前國內也已經有多家改裝廠成為了考斯沃斯品牌的擁躉,為不少車主改裝了性能強悍的動力系統,隨著在國內知名度的不斷提升,考斯沃斯針對斯巴魯、三菱、福特等品牌車型的強化套件也更多的流入國內市場,雖然價格不菲,但憑借精湛的工藝與殿堂級的品質,使得那些打算重度改裝發動機的車主們將考斯沃斯套件視為首選,這也足以證明了叱咤F1車壇多年的考斯沃斯的巨大魅力。(汽車之家/文 尹棟)
點擊進入北京車展>>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