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測試項目一:探測車位時的車速
奔馳的官方資料中注明,當車速小于等于30km/h時,系統會自動激活自動泊車功能,超聲波傳感器能夠有效地探測出合適的車位。我們做了一個實驗,在停車位大小相同的條件下,駕駛車輛時速大于30km/h和時速小于30km/h兩種條件分別經過車位10次,來看看自動泊車系統對停車位的識別率是怎樣的。
從我們做得實驗中發現,在車位大小相同的條件下,當車速超過30km/h時,車輛的自動泊車系統10次經過車位沒有一次識別成功;而車速小于或等于30km/h時,測試結果是全部識別出了車位,這就證明奔馳的這套自動泊車系統在探測車位時的最高車速為30km/h。
這里我要說明一下,在平時生活中我們在尋找車位時,車速一般會很慢,不可能達到30km/h,我們用這個車速來做測試,是為了實驗奔馳官方的數據是否真實,請大家理解。
2. 測試項目二:車位最小間距
這項測試主要是測試自動泊車系統能夠識別并正常停車的最小車位長度是多少,奔馳官方并沒有給出的車位最小間距的數據,所以我們就按照自己的方法開始測量。
這輛S500L的車身長度為5.25米,我們自己的測量方法是,首先測量的是比車身長2米的距離,這個距離很輕松的就停進車位,然后我們每次減10厘米進行測試,第二次距離為1.9米,還是可以停進車位,直到車位大小比車身長1.6米時,自動泊車系統就無法識別出來了,之后我們把距離增加到比車身長1.65米,這次還是不能正常停進車位,所以從測試結果來看,側向停車的車位需要比車身長1.7米才可以正常停入。
可能有些司機朋友會覺得奔馳自動泊車系統只能探測出比車身長1.7米的車位,這個距離是不是太大了?剛開始我也覺得這個長度有點大,但是標準車位的長度一般在5米至8米,而且反過來想,對于一個車長超過5米的車型,這樣設計也有它的好處,就是可以避免因為車位太小,與前后車輛發生剮蹭,出于對安全的考慮,我覺得奔馳的這個設計算是一個優點。
在測試過程中,我們還發現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就是自動剎停功能。當自動泊車系統控制車輛在車位內移動時,如果車輛與前方或后方的障礙物達到一定距離時,為了避免碰撞到障礙物,自動泊車系統會自己剎停車輛,完全不用司機來踩剎車。
不過在測試側向停車的過程中,我們發現車輛自動泊車進入車位后,有好幾次都軋在馬路牙子上,測試場地的馬路牙子比普通路邊的矮了不少,如果是在正常的路邊停車,這種停車方式很可能對輪胎側壁或輪圈造成傷害,這是一個不足之處。
3. 測試項目三:車位最大間距
測試完車位的最小間距,我們又測了一下大間距車位,結果我們發現只要目標車位前方有靜止的車輛或障礙物,并且停車位比車身長1.7米時,奔馳的自動泊車系統都會探測出車位并停好。
4. 測試項目四:左側有障礙物
這個測試項目主要是為了模擬周圍空間比較狹小,比如在馬路的輔路停車時車輛左右兩邊都有障礙物,自動泊車系統是否會識別出車位并安全的把車停進去。
測試結果是當車輛與左側的障礙物間隔小于0.5米時,即使車位足夠充足,奔馳的自動泊車系統也不會識別出車位,我們猜測這種設計是為了倒車入庫時,避免車輛與另一側障礙物發生剮蹭而設計的。
5. 測試項目五:自動駛出功能
根據奔馳的官方資料介紹,這套自動泊車系統在側向停車入位后,還可以實現自動駛出車位的功能,接下來我們就來測試一下這個功能。
通過測試,我們發現自動駛出功能確實可以實現,但是需要兩個前提條件:第一,必須使用自動泊車功能停進車位;第二,在準備自動駛出車位前必須打駛出方向的轉向燈。滿足這兩個條件后,就可以使用自動駛出車位的功能了。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