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眼龍”和“大小眼”
隨著汽車速度越來越快以及機動車專用道路的發展,外后視鏡才逐漸普及開來,并且逐漸從可有可無的后裝“散件”轉變為汽車出廠時自帶的一項配置,擁有了自己的“固定座位”。
20世紀后半葉,在歐系特別是德系車上,又出現了“大小耳”的設計,即兩側外后視鏡大小不一致,這種設計在2000年左右仍然在應用。
德國交通法明令禁止從右側超車,這不僅是說超車并線啊,而是右側車的車速就不能高于左側車,如果你在右側慢車道,左側車道的車突然減速了,這時即便你前方一輛車都沒有,也不想超車并線,那你也必須跟著減速,而不能超越左側車。設計受地域法規和文化的影響,這或許能解釋為什么“大小耳”設計大多出現在德系車上。
其實直到今天,仔細觀察,很多車型左右后視鏡的鏡片大小其實都是略有區別的,只不過不那么明顯罷了。
把外后視鏡安裝在車頭,好處是觀察的時候不用扭頭,用余光就能掃到。缺點呢,一方面是可視范圍小,尤其是在倒車的時候,需要集中注意力使勁看。另外,在駕駛員根據身材調整座位后,也容易出現A柱遮擋后視鏡的情況,所以在后來,采用車頭后視鏡設計的車就越來越少了。
從Isdera的代表作Erator GTE以及Imperator 108i等車型身上都可以看到素以嚴謹著稱的德國人對他們眼中“有趣”的表達。不過,我還是要問:你們是不是對后視鏡有什么誤解?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