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一則高管離職的糾紛將恒大造車再次推向公眾視野。5月5日晚間,恒大動力科技集團常務副總裁呂超發布朋友圈表示,其已于2020年4月24日向公司提出辭職,并評價稱,恒大的“房地產造車”模式與汽車產業發展規律多有碰撞之處,若不徹底改變行為方式、造車理念,則很難成功。
對于朋友圈提及的恒大“房地產造車”模式,呂超向汽車之家回應稱,恒大是以造車相關項目的投資換取當地政府的住宅用地資源,“是真拿地,假造車”。這與其造車理念出現分歧,故而離職。
但據接近恒大的知情人士透露,恒大與呂超分手的直接原因是后者個人多起官司纏身,恒大無意與其過多糾纏。“我和相關上市公司的法律糾紛自有法律的公斷,屬于正常的經濟糾紛。和恒大離職,以及恒大的債務風馬牛不相及。”呂超對此表示。
■除造車理念外,呂超和恒大還有啥糾紛?
企查查信息顯示,呂超是天海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恒大去年并購的湖北泰特機電的主要高管。恒大健康2019年3月15日的公告信息顯示,恒大健康附屬公司(買方)與天津天海同步集團有限公司(賣方)、湖北泰特機電有限公司及呂超(擔保方)訂立股權轉讓協議,以5億元人民幣收購湖北泰特機電70%股權。并購交易公布后,呂超于2019年3月27日正式入職恒大。
『呂超朋友圈動態』
據呂超介紹,其在朋友圈提及的“收購款、借款和股權事宜”,正是指上述交易中恒大汽車與他本人、天海同步集團的款項事宜。交易糾紛外,外界更關注呂超稱恒大是“真拿地假造車”。但需要指出的是,造車的工業用地原則上不可能另做他用。
如恒大2019年4月以8.47億元競得的編號“南沙2019NGY-2”的工業用地看,宗地出讓公告中明確要求了競買申請人的主要經營范圍,同時要求競買申請人提交符合地塊投資強度、注冊資本、土地產出率等要求以及按規劃用途要求使用土地的承諾書。
『恒大去年競得的工業用地』
但呂超表示,恒大并非是利用工業用地搞房地產,而是夸大造車相關投資,從而換取政府以工業用地/住宅用地1:1或1:2的比例換取住宅用地資源。針對呂超評價恒大造車的言論,汽車之家求證了恒大方面,截止發稿前,對方表示不予置評。
『資料來源:由《電動汽車觀察家》統計』
■恒大造車進行到哪一步了?
恒大作為房地產商跨界造車,其激進的理念規劃,與法拉第未來、賈躍亭的糾紛,一直引發外界對恒大造車的質疑。那么恒大造車到底進度如何?首先從生產基地方面來看,恒大位于廣東南沙、上海松江的生產基地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新車型會于2021年底-2022年初實現大批量投產。
產品方面,恒大2019年8月公布了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命名為恒馳,首款量產車命名為恒馳1,該新車計劃于2020年上半年亮相,并于2021年量產。目前離上半年結束還有不足兩月時間,恒馳產品能否如期亮相有待觀察。
資金方面,恒大規劃3年投資450億人民幣,其中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等。恒大還在全球聘請15位設計師同步研發15款車,計劃未來10-15年內將實現年產500萬輛汽車。根據恒大健康2019年的財報數據,恒大新能源汽車業務實際虧損33億元。另外,排除工業用地競拍及并購項目投資后,恒大在造車項目上的支出暫時沒有對外清晰公布。
『恒大與科尼賽克聯手打造的新能源超跑Gemera(參數|詢價)』
恒大集團董事長許家印去年11月在為恒大新能源汽車站臺時表示,恒大造車可以總結為“買買買、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但在外界看來,這些口號過于宏大和空洞。還有很多現實問題在考驗,例如新生品牌如何積累實力,與特斯拉、比亞迪等眾多選手競爭?恒大新能源工廠規劃產能20萬輛,工廠能否實現產能的高效利用?
恒大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一覽 | |||
產業布局 | 領域 | 具體細分領域 | 布局 |
整車研發制造 | 核心技術領域 | 3.0底盤架構 | 與德國BENTELER和FEV合作,縮短研發制造周期 |
動力總成 | 與德國hofer成立合資公司,恒大持股67%,發力 三合一動力總成技術 | ||
整車研發制造 | 與科尼賽克成立合資公司,恒大占股65%。雙方聯手打造的新能源超跑Gemera已全球首發,限量300輛 | ||
電機 | 收購荷蘭e-Traction和英國Protean | ||
工程技術領域 | 與德國FEV、德國EDAG、加拿大MAGNA等企業合作 成立恒大新能源汽車全球研究總院,全球招聘8000人 | ||
造型設計領域 | 在全球聘請15位設計師,產品設計覆蓋頂級型、超豪華型、豪華型、尊享型、舒適型、經典型等系列產品 | ||
產品規劃領域 | 首款產品恒馳1計劃2020年亮相,2021年量產 此外在3.0底盤架構基礎上同步研發14款新車型 | ||
零部件供應鏈領域 | 與博世、麥格納、大陸、采埃孚等60大汽車零部件企業合作 | ||
生產制造領域 | 目前擁有廣東、上海、天津、遼寧等整車上產基地,首期規劃總產能超過100萬輛;其中,廣東、上海生產基地將于2020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產能均為20萬輛 | ||
智慧充電 | 與國家電網成立合資公司“國網恒大”,雙方各持股50% | ||
銷售網絡 | 入股廣匯集團 | ||
動力電池 | 入主卡耐新能源。已擁有江蘇、遼寧等多個生產基地, 規劃10年內建設多個60GWh的超級工廠,打造電池產業生態鏈 | ||
制表:汽車之家 行業組 |
總結全文:對于恒大造車,有業內人士評論稱其“雷聲大,雨點小”。而“未來10-15年內實現年產500萬輛汽車”,恒大這個目標規模將近中國2019年汽車總產量的20%,而去年新能源汽車產量僅占汽車總產量的5%。即便新能源汽車能在十年后碾壓燃油車,恒大要想以一己之力實現產銷500萬輛怕也是難上加難。回到當下,且不說長遠目標是否靠譜,接下來我們還是先看看恒大這個剛造車兩年的企業,旗下首款產品能否如期亮相,以及產品是否足夠可靠以打消外界的重重疑慮。(文/汽車之家 宋愛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