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2022年一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29.3萬輛和125.7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占總體汽車產銷的比例分別達到19.9%和19.3%。2022年3月,新能源汽車銷量48.4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39.6萬輛,同比增長110%;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8.8萬輛,同比增長140%。根據先行指數的預測,2022年5-6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維持相對高景氣度。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下本期的新能源汽車消費景氣指數的詳細解讀。
【新能源汽車行業景氣指數】是由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和汽車之家充分發揮各自行業研究、市場數據的優勢,合力開展的行業指數研究。該項研究結合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相關數據,編制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一致、先行和滯后指數,并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景氣狀況進行了綜合分析。對分析和預測宏觀經濟及各行業周期波動起到了重要作用,為政府、企業的相關決策提供了強有力的參考信息。預判未來市場銷量,對生產和投資決策產生指導性意義。
■ 市場產銷趨勢分析
2022年一季度,純電動乘用車市場的銷量結構中,微型車、SUV、緊湊型占比約31.7%、33.5%、16.2%;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銷量前三的車型級別為SUV、緊湊型、中大型占比約66.9%、20.6%、9.1%。
2022年3月,宏光MINIEV、Model Y、Model 3、宋PLUS DM等車型銷售領先,分別為4.8萬輛、4.0萬輛、2.6萬輛、2.2萬輛,合計市場占比約28.1%。造車新勢力中,2022年3月,理想、小鵬、哪吒、蔚來、零跑分別為11034輛、15414輛、12026輛、9985輛、10059輛,各自實現了125%、202%、270%、38%、909%的同比增長。
■ 新能源行業景氣指數分析
2022年3月,新能源汽車行業一致指數為104.3點,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穩定增長。根據先行指數的預測,2022年5-6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仍將維持相對高景氣度。對于新能源車企而言,近期疫情反復,零部件供應鏈持續緊張,建議繼續做好規模化發展的供應鏈保障,進一步優化供應鏈布局。對經銷商而言,應理性預估實際市場需求,積極應對疫情反復帶來的影響。滯后指數2022年3月持續維持在高景氣度,持續驗證前期新能源汽車市場高熱度預測符合實際。
歐美多國設置了激進的電動化剛性目標,汽車行業零碳轉型成為趨勢。歐洲于“Fit for 55”計劃中要求2035年實現新車100%零排放;美國拜登政府發布行政令,要求2030年乘用車和輕型卡車新車銷售50%為零排放車輛;德國提出要將交通領域碳排放,從2020年的1.46億噸減少到2030年的8500萬噸,將2030年零排放汽車保有量目標,由原來的1000萬輛增至1500萬輛,準備引入碳排放稅,增加傳統燃油車的出行成本;挪威碳排放稅額為60歐元/噸,未來還將提高直至200歐元/噸。在此影響下,各大跨國汽車公司也加速了新能源汽車發展,持續推出電動車型新款。通用、福特、沃爾沃、奔馳等車企提出了區域市場100%電動化的目標。
全球主要國家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力度,重視本地供應鏈建設。歐盟已經在70余個研發制造項目中投資超過200億歐元,到2025年實現動力電池100%本地供給,并通過立法設定歐盟芯片產能2030年全球占比20%的目標,投入約430億歐元。美國正在與鄰國或合作伙伴共同建立安全的動力電池跨國供應鏈,以期補齊在電動汽車領域的短板,并計劃設立芯片基金、補貼520億美元激勵企業本地生產,建立更有彈性的半導體供應鏈。歐美在電動汽車產業鏈完善、關鍵技術創新、基礎設施建設、公共領域電氣化等方面也出臺了多項投資計劃。
國際企業電動化戰略轉型明顯加速,低碳逐漸成為下一個競爭賽道。產品端,大眾、豐田、沃爾沃、福特、通用汽車、奔馳、比亞迪、捷豹等企業,紛紛提出將于2040年前停售傳統燃油車的目標。供應鏈環節,歐美汽車企業在減碳方面行動早、力度大。大眾、寶馬、福特、沃爾沃等跨國主要車企,已逐步形成相對成熟的覆蓋全產業鏈和供應鏈的碳排放管理體系,對在華供應鏈及零部件企業提出了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目標,在低碳生產、材料回收和碳管理等方面指標要求趨嚴。生產制造方面,企業注重生產環節的用能低碳及生產效率的提升。寶馬目前基本實現了工廠和生產端的清潔能源生產。整體上看,先進的整車與零部件企業通過全生命周期脫碳形成新的競爭力,未來以低碳為核心的戰略轉型將成為企業競爭的關鍵。
國際綠色壁壘或將形成,可能對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國際化產生沖擊。歐盟電池法規明確提出,從2024年7月起,只有已提供碳足跡聲明的電池才能投放歐盟市場;2026年1月1日起,將實行強制碳標簽,預計100kWh電池包生產環節潛在碳成本約400-500歐元。目前,中國企業由于缺乏技術與經濟實力,普遍未把減碳實質性納入企業發展戰略,整體減碳基礎相對薄弱。2021年中國鋰離子電池出口大幅增長78%至284.3億美元,隨著碳貿易壁壘的建立,中國在新能源汽車產業,尤其是動力電池出口領域建立的優勢被削弱的風險較高。
需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出發,多措并舉推動汽車領域低碳發展。短期內提高燃油車經濟性,仍然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方面。目前燃油車仍占汽車保有量的97.2%,通過進一步提高節能技術,油耗每下降1%,同口徑可以節油260萬噸,減碳750萬噸。汽車全生命周期制造、使用、報廢、回收各環節,也應得到重視。專家評估,廢舊車輛回收拆解,可以獲得70%的可再利用資源,零部件再制造可以減碳70%。(文/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 熊英、汽車之家研究院)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