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說起男人的愛好,除了現下交戰正酣的“世界杯”外,性能車無疑是男人心中又一抹白月光。此起彼伏的轟鳴聲、絲滑的換擋操作、強勁有力的推背感、線條流暢的動感造型等等,都足以讓男人們魂牽夢繞。
多年以后,雖然傳統性能車(傳統性能車包含跑車、性能品牌系列車系)依舊如“女神”般遙不可及,但隨著汽車技術的不斷迭代,擴展性能車(擴展性能車包含定位運動的品牌車系、性能卓越的車型、運動風格車型)的價格不斷下探,擁有一臺性能車終于不僅僅停留在夢想階段。性能車已經逐漸步入千家萬戶,在滿足家用的同時,男人們也終于守得云開見月明,夢中神車終將不再那么遙不可及。
不少性能車的忠實擁躉,早已習慣了燃油車帶來酣暢淋漓的駕駛體驗,對新能源性能車的態度可以用“嗤之以鼻”來形容,認為新能源車“因缺少發動機而丟失靈魂”。但縱觀全球各界對新能源政策的極力支持,不少車企也明確了停售燃油車的時間表。那么,新能源性能車未來將何去何從?
《中國汽車潮流觀察——性能車》(關注“汽車之家研究院”公眾號,回復“性能車”可獲取完整報告)將從性能車銷量、性能車配置、性能車用戶關注偏好、性能車用戶購買及支付意愿偏好的角度,借汽車之家獨有的多維大數據,帶您傾聽性能車用戶的真實需求,通過多維度拆解用戶喜好,清楚明了地還原用戶本來的面貌。
一、 市場趨勢與市場空間
(1)新能源性能車市場走勢:資深玩家不想買,普通玩家卻愛不釋手
根據汽車之家研究院大數據顯示,傳統性能車中,新能源車的占比非常低,僅在0.2%到0.3%浮動,且有下降態勢。可見,性能車資深玩家對新能源性能車的接受度非常低,多以“發動機才是車的靈魂”為由拒絕新能源性能車,新能源車壓根就不在他們糾結徘徊的名單上。
但在擴展性能車領域,卻又是另一番景象。新能源性能車的占比從2019年5%增長到2022年前三季度的26%。從這一增長態勢其實能看得出,性能車普通玩家在能力范圍內,對新能源性能車的接受度在不斷提高。普通用戶對新能源性能車的這般追捧,新能源性能車未來的一片“藍!,也在等車企進一步挖掘。
那么問題來了,資深玩家嫌棄新能源車沒有靈魂,那新能源性能車究竟憑什么,能成為普通玩家心中的“白月光”呢?
(2) 能源類型偏好:未來幾年將是插電混合動力的江湖
關于對新能源類型的選擇,攤開了確實不少。純電動是大勢所趨,但續航焦慮讓不少用戶望而卻步;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雖然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這一問題,但售價太高;氫燃料倒是沒有上述缺陷,但是能充氫的地方卻少的可憐。這很像人生,答案總是不夠十全十美。
從調研數據來看,用戶選擇插電式混合動力占比最高,為21%。選擇純電動用戶次之,占比17%。所以,比起充電焦慮,用戶更愿意多花錢來緩解焦慮。鑒于現今純電動車銷量占比遠高于插電式混合動力車,未來幾年,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江湖怕是要席卷而來。
(3)新能源性能車購買偏好:家用+智能化=新能源性能車的制勝秘笈
高達74%的用戶愿意購買新能源性能車,用戶對新能源的接受度非常高。具體來看,37%選擇新能源性能車是因為“適合家用”,15%的用戶則因為“智能化水平高”。未來,要在新能源性能車領域立足,家用和智能化將是車企能否一招致勝的秘訣之所在。
(4)中國品牌車系偏好:燃油車已然落后,要借勢電動車逆風翻盤
與海外主流品牌相比,中國品牌的性能車主要以電動車為主,究其根本在于中國品牌在燃油車時代的技術能力一直未能趕超,而當我們將目光轉移到電動車領域,中國品牌車企在吃過“落后就要挨打”的虧后,疊加新能源政策的扶持,拼力借勢翻盤。中國品牌名列性能車前三甲分別是領克03+、比亞迪漢高性能版和極氪ZEEKR001,中國品牌已經磨刀霍霍,但前路漫漫,借屈原的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讓我們拭目以待。
二、 用戶需求
(1)產品性能偏好:純電動用戶更偏好加速體驗,插混/增程用戶更關注續航
既然是性能車愛好者,普通玩家對車必備性能偏好則更聚焦在車輛本身的素質:優質的操控性能、大功率扭矩發動機/電動車以及百公里加速成績,而資深玩家在意的知名賽事的較高排名以及官方御用改裝廠,普通玩家對這兩項的關注度相對偏低,原因在于能真正高配的普通玩家仍屬少數。
分能源類型來看,關注傳統燃油性能車的用戶更在意車輛的操控、動力性及改裝便利性,說白了就是傳統燃油車用戶更注重“玩車”及“駕駛體驗”。高性能純電動車型加速迅猛,所以關注純電動性能車的用戶更在意加速性能。而其他新能源車型(插混/增程式/氫燃料)則因其無里程焦慮,吸引了大批用戶關注。
(2)整體配置偏好:新能源車靠“科技感”成功出圈
特斯拉和蔚小理等一眾新勢力的殺入,一如像當年蘋果在手機領域的異軍突起,讓整個汽車行業為之一震。如今,“科技感”已深深烙印在新能源汽車上,并已穩固占領用戶心智。
分能源類型來看,考慮買新能源性能車的用戶明顯更關注智能配置,而“頑固”的燃油性能車用戶則更傳統,更看重、安全、外觀與舒適度。聚焦新能源細分人群來看,追求性價比的用戶不好面子,對車內配置更為關注,體現實用主義作風;在意智能化、關注高性能的用戶更在意科技感;家用至上的用戶更關心舒適性。
科技配置偏好方面,整體用戶對車內HUD/AR、車載智能系統和手機APP遠程控制偏好度最高。其中,新能源用戶更偏好黑科技滿滿的車頂激光雷達,也更喜歡解放雙手,語音控制一切,因此對于語音識別系統喜好度更高。同時,中控大屏和車載智能系統也是新能源用戶所愛。而不考慮購買新能源性能車的用戶,可以看出,對于科技智能配置明顯不如新能源用戶感興趣,他們主要對智能大燈、 HUD/AR等視覺增強顯示表現出較高的興趣。
(3)購車決策因素:優質服務更能打動新能源性能車用戶
從購車決策因素來看,傳統燃油用戶購買性能車更看重車型產品力、品牌效應與改裝豐富性。新能源用戶均對售前售后服務的關注度比較高,看來新能源品牌服務創新的舉措已深入人心。同時,選擇純電動/氫燃料的用戶也更在意社交屬性。
(4)付費意愿:純電動及插電式混合動力用戶的支付意愿最高
付費意愿方面,選擇氫燃料的用戶支付意愿最高,這也相對容易理解,在純電動車發展初期,在未規;a的背景下,愿意吃螃蟹的人相對更為大膽,更愿意為嘗鮮買單。與傳統燃油用戶相比,純電動及插電混合動力用戶則有更為強烈的支付意愿,但卻不太愿意為增程式付費。
(4)內容渠道:新媒體是花,傳統媒體是葉,二者相輔相成
分內容渠道來看,傳統燃油車用戶更偏好觀看活動賽事,獲取汽車資訊;純電動用戶最為常用的汽車信息獲取渠道為新媒體;插混/增程式電動車用戶都更偏好傳統媒體;此外,插混用戶也更喜歡通過社交圈層獲取汽車資訊。
三、發展建議:除了家用和智能化,差異化產品+服務,才能在新能源領域制勝
新能源性能車產品研發要兼顧家用和智能化:智能化可謂現今車企較量的必爭之地,但是調研數據也顯示用戶更在意新能源性能車的“家用”屬性。建議車企研發新能源性能車時,平衡車輛的“家用”屬性與智能化特質,可借家用撬動更多新能源市場份額。同時,持續提升用戶對智能化的接受并滿足嘗鮮需求,以不同智能化產品服務不同用戶,既可作為營銷亮點進行宣傳,又可以滿足用戶需求。
不同年齡段差異化產品,針對年輕群體以“顏值”攻陷:車型產品力是影響最終購買性能車的主要考量點,但是不同年齡段對性能車產品的需求和認知差異較大。建議車企針對不同價格段差異化產品,如針對有錢有閑的年長人群,推出性能卓絕的高端產品,以“性能”取勝;而針對年輕群體則在考慮性價比的同時,更要對車型“顏值” 仔細打磨。
用標準化定制服務+社交圈層服務,吸引年輕群體:而今年輕人對車輛的定義不再是工具,對汽車賦予更多的屬性是“玩具”,所以年輕群體對改裝定制和圈層文化更為重視,建議未來車企根據不同定位產品提供更具性價比的服務,如中端產品提供標準化的定制服務,高端產品提供更個性化更豐富的定制改裝服務,滿足年輕人張揚個性的需求。同時,針對不同年齡用戶提供差異化社交圈層服務,如舉辦興趣車友會、改裝溝通會等,增強用戶粘性。
新媒體雖是流量寶庫,但需注重多元化渠道信息傳播:性能車關注用戶獲取信息渠道更加多元,年輕群體尤其對電影/漫畫/游戲異常熱愛,建議車企可以嘗試與相關IP聯合推出聯名車,或者在相關電影/漫畫/游戲里增加植入,在潛移默化中完成品牌宣傳。同時,也可以參加相關參賽活動,借賽事成績增強品牌聲量。(文/汽車之家研究院 高宇航)
關注“汽車之家研究院”公眾號,回復“性能車”可獲取完整報告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