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華為到底造不造車?這幾年的猜測一直沒有停息過,本周終于有了新眉目:就在廣汽埃安宣布“甩了”華為自己開發新車后不久,華為再次表明不造車的決心,也禁止濫用華為品牌作為汽車品牌宣傳。這可是打了前段時間“華為問界”的臉。
另一邊,似乎沒有什么能阻擋比亞迪的步伐,在去年銷量暴增200%達186萬輛后,今年又喊出了翻倍的目標。跳票多次的FF也宣傳量產了,似乎讓賈躍亭的“下周回國”近了一步。更多熱點,我們一起往下看。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 有效期不止五年
■比亞迪今年目標300萬輛起步 爭取翻倍至360萬輛
■廣汽埃安與華為合作項目變更為自主開發
■預計4月交付 FF 91 Futurist開始生產
■包含車身參數等 仰望U8更多信息曝光
■延長國六A車型銷售期相關政策或將公布
■中汽協副秘書長:預計上半年產銷漲2.8%
■馬斯克等大佬聯名呼吁:暫停巨型AI實驗
華為再次重申不造車 有效期不止五年
3月31日,華為內部發文再次強調“華為不造車”,這一次的有效期是5年。除此之外,華為還對車身標志做出嚴格要求,提出“HUAWEI AITO”不能出現在整車宣傳中。
華為表示,為避免問界被外界錯誤地理解為“華為造車”,因此華為公司內部發布了《關于華為不造車的決議》,目前華為與車企合作的三種模式不變,問界是華為智選車生態品牌,華為提供電動化、智能化零部件等核心軟硬件技術等,問界生態汽車商業模式、合作策略不會改變。
“有些部門、個人或者合作伙伴在濫用華為品牌,這件事在查處過程中,華為30多年構筑的品牌不會被誰濫用。華為沒有造車,也沒有任何品牌的車。嚴禁華為品牌作為汽車品牌。會對旗艦店等內部宣傳物料進行整頓,回歸到戰略上來。”在31日下午財報會的采訪中,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我們文件有效期最多只有5年,5年之后再更新5年”。
4月1日,余承東在電動汽車百人會年度論壇上,解釋了前因后果:“本來我們希望以問界作為跨界合作的品牌,所以在它前面加了‘HUAWEI’,結果這兩天,我們公司又說要把‘HUAWEI’去掉,在媒體上炒得沸沸揚揚。華為不造車,是幫助車企一起造好車,我們一直堅持這個理念。只是我們想把“HUAWEI 問界”成為生態品牌,讓消費者選擇的時候不困惑。”
目前問界是由賽力斯生產,馬上奇瑞、北汽和江淮也會生產采用華為整套解決方案的車輛。如果產品出來后都采用不同的品牌,對于華為的營銷、服務、零售來說就會很復雜,投入成本很高。所以此前余承東想要采用共同的元素和共同的品牌,以“HUAWEI 問界”的方式來推廣。對此,華為公司有些領導持不同的意見,又出文件把“HUAWEI”取消掉。余承東強調,實際上本質沒有改變,依舊想做“HUAWEI 問界”的生態品牌,共同打造系列化車型。
比亞迪今年目標300萬輛起步 爭取翻倍至360萬輛
3月28日,比亞迪發布2022年財報。數據顯示,2022年比亞迪營業收入4240.6億元,同比增96.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66.2億元,同比增445.86%。
汽車業務營收為3246.9億元,同比增151.78%,占營收比重為76.57%。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0.39%,上年同期為16.7%。
2022年,比亞迪研發費用為186.5億元,同比增133.44%。2022年研發人員數量為69,697人,相對于2021年增加了29315人。2022年底,比亞迪總員工數量57萬人,其中生產人員44萬人。
財報會上透露,比亞迪預計2023年全年新能源滲透率40-45%,單月可能突破50%,全年銷量預計850-900萬輛。比亞迪全年目標300萬輛起步,爭取翻倍增長到360萬輛。在10-20萬元的價格帶,比亞迪有定價權,比亞迪希望平穩一點,不要搞得大家都很難受,別人都沒活路。
比亞迪計劃今年還會招聘3萬名應屆生,其中60%是碩博,700-800名是清華北大的畢業生。比亞迪未來2-3年還是會用人海戰術,用大量的研發人員,保持顛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師,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場戰略,拼的是規模優勢。
廣汽埃安與華為合作項目變更為自主開發
3月27日晚間,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控股子公司廣汽埃安AH8項目由與華為聯合開發變更為自主開發,本次變更后華為將繼續以重要供應商身份參與公司自主品牌車型的開發及合作。項目總投資92473萬元調整為123342萬元,資金來源自籌解決。
此前,廣汽集團宣布同意埃安與華為(AH8車型)項目實施,埃安由此成為確認搭載華為Huawei Inside模式的汽車公司,雙方將基于廣汽GEP3.0底盤平臺、華為CCA(計算與通信架構)構建的新一代智能汽車數字平臺,搭載華為全棧智能汽車解決方案,聯合定義、共同開發,共同打造面向未來的一系列智能汽車。
去年8月,廣汽埃安副總經理肖勇曾公開表示,“華為是一個比較大的供應商,它的產品可能是比較好的,但是價格是不受控制的,如果廣汽埃安想跟華為合作,會發覺基本上沒有議價能力。”此后,有媒體曝出廣汽埃安與華為的深度合作項目已中止,雙方已成為零部件供應和采購關系的消息。此次公告印證了上述傳聞。
3月30日,針對與華為合作模式轉化的情況,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在廣汽集團財報會上表示,此前廣汽集團計劃與華為聯合開發,2025推出新品牌。但目前,廣汽已有埃安、昊鉑兩個新品牌,沒必要再搞個品牌。所以跟廣汽方面和華為友好協商后,決定通過優勢互補的方法,將華為轉型為供應商,但華為仍然是廣汽集團的戰略級合作伙伴供應商。
預計4月交付 FF 91 Futurist開始生產
北京時間3月30日,Faraday Future(法拉第未來,以下簡稱FF)首次正式宣布啟動生產FF 91 Futurist,這款發布時間超過5年的車型終于投產。根據此前的規劃,這款車將于4月底前交付。
據悉,為了確保產品力與時俱進,FF官方曾于去年底發布“Product and Technology Generation 2.0 program”計劃,對FF 91 Futurist的26個主要系統和組件進行升級,包括智能網聯系統、動力總成、電池、充電、底盤、內飾等。
這款車能順利投產的背后,也反映出FF強大的融資能力。盡管經歷了產品跳票、財報推遲、人事變動、被做空等一系列負面事件,但該企業在資本市場內卻能屢屢覓得生機。當地時間2月5日,該企業宣布達成1.35億美元融資,而這筆錢就是保證FF 91 Futurist投產的關鍵所在。
相關數據顯示,自2019年以來,包括借殼上市在內,FF累計融資額度已超過20億美元。但根據該企業財報顯示,自2014年成立至2022年年底,FF累計虧損已達34.35億美元。截至2023年3月3日,FF現金儲備為3750萬美元,包括210萬美元的限制性現金。
FF創始人、首席產品及用戶生態官(CPUO)賈躍亭表示,“我們所有不被理解的瘋魔般的堅持和決絕的付出終于換來了今天的SOP。可謂是九年為夢想窒息,終于迎來顛覆時刻。”
包含車身參數等 仰望U8更多信息曝光
近日,仰望汽車官方發布了仰望U8(參數|詢價)的更多信息,其中包括車身尺寸為長寬高5319/2050/1930mm,軸距為3050mm。新車定位硬派SUV,將在比亞迪易四方技術平臺生產,配備四輪四電機獨立驅動,提供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版本,并將采用非承載式車身,內部將采用3排座椅布局。
回顧新車外觀,仰望U8外觀采用“時空之門”設計語言,大尺寸進氣格柵內部以點陣式進行裝飾,兩側配備星際穿越大燈,點亮后具有很高的辨識度。前風擋上方配備車頂探測系統,不僅可以增強越野環境探測能力,還能提升其輔助駕駛的表現。
側面來看,新車在輪拱處集成了激光雷達、攝像頭以及側標志燈等,D柱則集成了多條幅LED燈帶,其可在充放電和解閉鎖時呈現個性化燈光動效。車身尺寸方面,新車長寬高分別為5319/2050/1930mm,軸距為3050mm。來到車尾,星際穿越尾燈與前大燈遙相呼應,同時外掛式備胎也提升了硬朗的氣場。
結合此前諜照及專利圖,新車車內將配備尺寸較為夸張的液晶儀表,中控臺處還將集成尺寸寬大的屏幕,副駕駛席前方也將配備有娛樂屏,實現三屏聯動。此外,新車采用的是2+2+3座椅布局,第二排中間通道較為寬敞。
動力方面,全新的易四方技術平臺將提供四輪四電機,單電機最大功率220-240kW,最大扭矩320-420牛·米,使仰望U8的0-100km/h加速表現在3秒級。此外,新車還可以完成多種行駛狀態,包括冰雪定圓、沙漠沖坡、爆胎繼續行駛(120km/h)、原地掉頭和浮水模式等等。
延長國六A車型銷售期相關政策或將公布
日前獲悉,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會長沈進軍在2023汽車流通行業藍皮書論壇上表示,延長“國六A”車型銷售期的相關政策或將公布。“國六B切換,(國六A車型)銷售期延長,很快就會有相關文件出來,靴子即將落地。”沈進軍表示。同時從流通協會了解到,目前國六B非RDE車型還有200萬輛左右的庫存未消化,部分車企在呼吁設置緩沖和過渡期。
“國六”是“國家第六階段機動車污染物排放標準”的簡稱,其目的是防治機動車污染排放,改善環境空氣質量制定的國家標準。據了解,國六排放標準主要分為兩個階段實施。國六A已在2020年7月1日開始實施,而國六B將于2023年的7月1日實施。
從本次會議上了解到,目前國六B非RDE車型還有200萬輛左右的庫存未消化。主要原因是:1、疫情原因,企業終端銷售普遍受到影響;2、一季度市場疲軟,購買需求減弱,銷售情況低于預期;3、武漢降價事件導致消費者普遍持幣觀望;4、消費者對于車輛購置稅政策延續抱有期待,保持觀望。
參會企業建議:對于生產端的切換嚴格按政策文件執行,在2023年6月30日之前全面停止不符合排放標準車輛的生產;而對于進入流通端的于2023年6月30日前生產下線的車輛,由于其不對環保產生增量的影響,考慮到實際銷售情況,也為避免造成大量的浪費損失,建議國家給予6~12個月的銷售過渡期,以利于汽車市場的穩定、行業企業的經營過渡和環保政策的完美落實。
中汽協副秘書長:預計上半年產銷漲2.8%
日前,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EVH2023第三屆新能源動力總成年會上表示,“當前國內有效需求尚未完全釋放,我國汽車消費恢復還相對滯后,前兩個月累計產銷較同期有明顯回落。根據重點企業了解的情況,預計一季度汽車產銷下降10%左右;4-6月市場繼續恢復,考慮到去年同期基數較低,同比呈現正增長。預計上半年產銷1240萬輛,同比增長2.8%。”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3月1-26日,乘用車市場零售102.1萬輛,同比下降1%,較上月同期下降17%。今年以來累計零售370萬輛,同比下降15%。其中新能源車市場3月1-26日零售輛為38.7萬輛,同比增長10%,環比增長1%,今年以來累計零售115.7萬輛,同比增長18%。
批發端,全國乘用車廠商共批發114.6萬輛新車,同比去年下降8%,較上月下降19%。今年以來累計批發421.2萬輛,同比下降14%。其中新能源批發量40.6萬輛,同比去年增長27%,較上月同期下降11%。今年以來累計批發129萬輛,同比增長22%。
馬斯克等大佬聯名呼吁:暫停巨型AI實驗
3月29日,著名的安全機構——未來生命研究所(Future of Life Institute)公布了一封題為“暫停巨型AI實驗”的公開信,呼吁所有AI實驗室立即暫停訓練比GPT-4更強大的AI系統,暫停時間至少6個月,并利用這六個月時間制定AI安全協議。特斯拉CEO馬斯克、蘋果聯合創始人史蒂夫·沃茲尼亞克等上千名科技屆知名人物和AI專家已經簽署公開信。
這場抵制輿論的風暴眼,來自于美國人工智能實驗室OpenAI推出的ChatGPT。自2022年11月上線后,ChatGPT在大量網友的“瘋狂”測試中表現出各種驚人的能力,如流暢對答、寫代碼、寫劇本、辯證分析問題、糾錯等等。當年12月,一貫高調的馬斯克在使用了ChatGPT也驚呼“好得嚇人”,并斷言“我們離強大到危險的人工智能不遠了”。
國內也開始瘋狂跟進相關技術,百度、阿里、京東、網易有道、360等中國企業都規劃了聊天機器人產品和服務。以百度為例,推出了對標ChatGPT的“文心一言”,集度、東風日產、紅旗、海馬、長城、嵐圖、長安等多家車企宣布已成為百度文心一言首批生態合作伙伴,意在升級智能汽車的交互。
到了今年3月15日,OpenAI推出了GPT-4,更是有了質的變化,它的訓練數量更大、支持多元的輸出輸入形式、在專業領域的學習能力更強,進化速度越來越快,讓編輯、程序員、設計師、畫師等眾多從業者都感受到了威脅。科技界也出現了更多擔憂、警告的聲音。
正如未來生命研究所這封公開信上所說:和人類智能相近的AI系統會為社會和人類帶來極大風險;AI實驗室正在開發和部署越來越強大的數字思維,這種競爭逐漸失控——包括它們的創造者在內,沒有人能理解、預測或可靠地控制它們。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