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行業] 燃油車的日子,真的不好過了。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5上半年,中國市場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突破44%。在這一背景下,傳統燃油車市場顯然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擠壓,尤其是10萬-15萬元主流SUV細分市場,競爭已進入白熱化階段。
然而在這串數據的背后,有一類群體卻成為了“被忽視的大多數”——那就是燃油車的車主們。
盡管新能源車增長迅猛,但不可否認的是,燃油車仍然占據市場總量的55%以上,年銷量規模超過1200萬輛,市場依然龐大。只不過,消費者對燃油車的期待已經發生變化了——他們不再滿足于傳統的“三大件”優勢,而是希望獲得與新能源車同等的智能體驗。
為了應對這個現象,有些車企寄希望于“堆配置”這條路,自以為把配置堆的足夠高,就能有消費者買單。但不得不說,堆配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從實際體驗出發,才是贏得消費者“芳心”的正確路線。
長安汽車推出的第四代CS55 PLUS,正是基于對這一市場趨勢的深刻洞察。在這款車型上我們能看到一種“新實用主義”理念,試圖打破燃油車與電動車之間的體驗鴻溝,為燃油車市場找到新的增長路徑。
第四代CS55 PLUS如何破局“兩大壓力”?
從現象歸納來看,當前的自主品牌燃油車主要面臨著來自兩方面壓力。
一方面是“燃油車大盤”,新能源汽車在政策扶持和技術進步的雙重推動下,快速侵蝕燃油車市場份額;另一方面是“自主品牌小盤”,合資品牌燃油車通過大幅降價,進一步壓縮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
以大眾速騰為例,這款昔日的“合資神車”,曾起售價12.79萬元且提車需排隊。如今新款上市,直接降價5萬元,裸車價低至7.79萬元,還是全新車型。帕薩特更是價格直接下探到朗逸、軒逸的區間。
這種局面,迫使自主品牌燃油車必須尋找新的突破點。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新實用主義”產品理念應運而生。其核心在于:燃油車不應與電動車進行簡單的技術路線之爭,而應該聚焦用戶實際使用場景,提供超越期待的產品價值。
作為燃油車用戶,他們不再追求極致的動力參數,而是希望獲得更舒適的駕乘體驗、更便捷的智能交互和更經濟的用車成本。
在10萬-15萬元SUV市場,第四代CS55 PLUS主要面臨三大陣營的競爭:以鋒蘭達、卡羅拉銳放為代表的合資燃油車;以博越L、H6為代表的自主品牌燃油車;以及以宋Pro、銀河L7為代表的插混車型。
這三類產品各有優劣。合資品牌燃油車具備品牌優勢,但配置一般都比較低,有些品牌的車機看起來更像家里幾十年前的“小電視”;自主品牌燃油車配置都比較豐富,但品牌力稍顯不足;插混車型節能,但價格偏高。
第四代CS55 PLUS正是看準了這一市場空檔——通過“越級配置+場景化功能”的組合,打造比合資車更智能、比新能源車更經濟的差異化優勢。
如何實踐“新實用主義”?
長安第四代CS55 PLUS所帶來的“新實用主義”理念,正是當前國內緊湊型SUV市場所迫切需要的一種產品思維。與過往單純堆砌配置、追求參數競爭的做法不同,長安的這款產品做到了真正從用戶日常場景出發,解決實際用車痛點。
舉幾個例子。
在大城市通勤成為普遍現象的今天,都市人群工作日在車內最剛需的場景是什么?答案是“午休”,因為在辦公室趴著睡覺會比較疲憊,而且也不私密。針對這種場景,第四代CS55 PLUS的副駕女王座椅8點按摩功能直擊了都市人群午休休憩的真實需求。
同樣,APA泊車輔助系統的加入,則精準回應了國內停車環境復雜的現狀。這些功能可能不會出現在配置表的顯眼位置,但卻是用戶每天都會用到的實用設計。
值得關注的是,第四代CS55 PLUS在智能化領域的突破也可圈可點。長期以來,“燃油車不智能”幾乎成了行業共識,但第四代CS55 PLUS通過天樞智能座艙,實現了與新能源車相當的智能體驗。
特別是其同時接入五大互聯方案的做法,展現出難得的生態開放。在當下,生態開放說起來容易,但真正做到的品牌屈指可數,因為大家都想保證自己系統的用戶量,所以實現起來困難重重。第四代CS55 PLUS對用戶選擇權的尊重,體現了車企在智能生態建設上的務實態度。
在智能駕駛方面,天樞駕駛輔助視覺版所提供的高速領航等能力,已經能夠解決用戶的實際痛點,這種務實的技術路線值得肯定。
有了這些錦上添花的配置,長安依然沒放棄對燃油車“三大件”的持續改進。
電動化浪潮中,長安是為數不多依然堅持對燃油技術進行深度優化的車企,這在車企大砍燃油車研發預算的大背景下,顯得難能可貴。通過iEM智慧能量管理系統,第四代CS55 PLUS實現了百公里油耗的顯著降低,一箱油1000km的續航能力已經逼近混動車型的水平。
在向新能源轉型的過渡期,這種技術路線仍然具有重要的市場價值。
第四代CS55 PLUS可能不會在某個單項技術上做到極致,但其在產品定義上的整體思維卻值得行業借鑒。在汽車產品同質化嚴重的今天,如何真正理解用戶需求,并通過技術創新解決這些需求,或許是比追求技術超前性更為重要的產品思路。
擊穿合資品牌競爭優勢,從第四代CS55 PLUS看燃油車未來之路
從配置水平來看,通過與主流合資競品的詳細對比,筆者認為,第四代CS55 PLUS展現出了明顯的競爭優勢。
在舒適性配置方面,副駕女王座椅8點按摩、前排座椅通風加熱以及豪華車專屬電子懷擋等配置,在鋒蘭達、卡羅拉銳放等合資車型上均未配備,這些配置顯著提升了駕乘體驗。智能配置方面,星環智聯雙聯屏、AI語音大模型、場景魔方、無麥K歌等智能化配置,相比合資競品可以說是領先一代以上。
合資品牌在智能座艙方面的保守策略,確實給了自主品牌實現超越的機會。第四代CS55 PLUS還在全系標配了540°全景高清影像、行車記錄儀以及18項智慧預警與制動功能,安全配置水平全面超越同級合資車型。特別是方舟籠安全車身結構,被動安全性能表現出色。
在空間實用性方面,第四代CS55PLUS在空間設計上更加符合中國用戶的實際需求。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4550mm、1868mm和1675mm,軸距達2656mm,全面領先于鋒蘭達。
儲物空間方面,23處儲物空間的設計遠超合資競品,特別是門板手機槽、隱藏式雨傘空間等設計,體現了對中國用戶使用習慣的深入理解。后備箱空間方面,475L的后備箱容積比鋒蘭達多出37L,且后排座椅放倒后可擴展至1415L,裝載能力更加出色。
總體而言,第四代CS55PLUS在產品力方面已經展現出與合資品牌正面競爭的實力,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越級體驗”,其市場表現值得期待。
放眼行業,筆者認為,當前燃油車市場的競爭邏輯正在發生深刻轉變。
單純依靠價格戰已難以持續,差異化競爭逐漸成為主流策略。消費者也日趨理性,不再僅僅關注表面配置,而是更加看重產品的綜合價值體驗。
這意味著,品牌溢價能力逐漸減弱,真正具備實用價值的產品才會受到市場青睞。
盡管電動化浪潮洶涌,但筆者依然認為燃油車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仍將占據重要市場地位。在充電基礎設施尚未完善的地區,燃油車依然是更現實的選擇;對于高頻長途出行的用戶,燃油車仍具備其不可替代的優勢。
第四代CS55 PLUS所倡導的"新實用主義",為燃油車市場開辟了一條新的發展路徑。它通過聚焦用戶真實使用場景,以超越期待的產品價值證明了一件事——燃油車完全可以在電動化浪潮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間。
在筆者看來,未來汽車市場的格局,或將不再是電動車與燃油車的簡單替代關系,而是基于不同使用場景的互補共存。無論搭載何種動力形式,能夠精準把握用戶需求、提供卓越體驗的產品,都將在市場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文/汽車之家評論員 潮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