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成功源自改變
如果我們看的再寬泛些。前面提到的這一場場好戲中,此前一些默默無聞的亞洲車企也開始登上舞臺。于是,我們有機會在近幾年看到一大批車車型從枯燥、老成變得激進、年輕,一場場的好戲輪番上演。沒錯,我說的真是來自韓國的起亞。
有成功者就必然有失敗者,當然,我們這里僅僅是在設計范疇上討論,事實上,從銷量上看,我們下面要講到的品牌通過設計思路的改變也獲得了巨大的成功。不過,優中選優,雞蛋里挑骨頭的做法才是品評經典的方法。
如果說起亞的成功在于抓住格柵設計精髓的話,那么下面這位選手的抉擇著實有些自作孽的味道。這樣的結果再次印證了艾格“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難”的困境。
讀到這里也許您早已發現了,格柵從早期的實用性慢慢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裝飾性或者說是設計性,實際上,直至今日實用性與設計仍在格柵這么一個并不起眼的部件上不斷轉化。
● 來自未來的格柵
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格柵存在的意義早已不僅是保護水箱了,可以在冷車階段,自動關閉的主動進氣格柵開始裝配在越來越多的車輛上,而像寶馬i8一樣的新能源車由于沒有傳統的內燃機,格柵的作用已經變成了裝飾。
全文總結:
車輛進氣格柵的發展是個從功能性到裝飾性再到功能性循環發展的過程,在早期的車輛中,格柵起到的作用就是保護水箱框架,隨著車身造型的不斷發展,這個罩在外面的金鐘罩被設計師賦予了不同的性格特點,甚至促成了家族化設計。隨著技術的不斷發展,可以主動關閉的進氣格柵出現了,它們能幫助發動機更快的達到工作溫度,在車輛高速行駛時可以起到降低風阻的作用,最近,隨著新能源車的不斷普及,傳統的水箱已經從部分車輛上消失,因此格柵的功能性設計變的不再重要,反而成為了設計的名片。
最后,回到我們開始提到的話題吧,透過小小的進氣格柵我們到底能夠看到什么,老老實實的保護水箱框架?畫龍點睛的迎合整車設計思路?幫助發動機盡快達到工作狀態?“專職”成為車輛設計名片?似乎都對也似乎都不對。或許,透過進氣格柵,我們看到的正是那個被叫做汽車研發、設計變遷的東西。(文/圖 汽車之家 唐朝)
相關鏈接:
借力無形間 圖說概念之空氣動力學設計
//www.china-wallpaper.com/tech/201503/863065.html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