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度十大熱點之——比亞迪終于補齊最后一塊短板?
說到中國品牌技術強者,有一個品牌是大家絕對不會忽視的,那就是來自深圳的比亞迪。作為比亞迪公司創始人的王傳福本身就是工科出生,依靠電池產業賺到第一桶金,之后便涉足汽車產業,開始造車。
木桶定律大家都知道,決定一個木桶容積的絕不是比拼最長的那塊木板,而是依據最短的那塊木板,所以對于之前的比亞迪來說,車輛的外觀造型設計可以說便是他們目前可以看到的最短的那塊木板。
我們能夠意識到比亞迪的問題,比亞迪的管理層不可能意識不到,而在今年,他們終于做出了應對措施,至少目前來看補齊了這塊短板——挖來了前奧迪設計總監Wolfgang Egger。
Wolfgang Egger在完成新一代奧迪Q7的設計工作之后,因不愿被家族化風格所束縛,離開了奧迪,而現在他加盟的比亞迪,在設計風格上并沒有什么典型的家族化特征,正好能夠給他盡情施展才華的空間。
一句話點評:
我很期待被Egger改造后融合了“奧迪風”與“中國風”的比亞迪究竟會是什么樣。
● 年度十大熱點之——中國品牌高端設計
說到中國品牌的定位,可能很多人會覺得相比于合資品牌,中國品牌的車型會更加的物美價廉——花同樣的錢你能買到更大級別的車。而這一現象在今年卻有了改變:中國車企開始了高端品牌的創立:吉利在德國柏林推出了定位更高的LYNK&CO品牌,并發布了首款概念車LYNK&CO 01;而長城也在今年的廣州車展上推出了全新的豪華品牌WEY以及兩款產品W01和W02。
中國品牌推出高端設計,可以看出他們對目前現狀的不滿足,開始向溢價率更高的市場邁進,然而這一政策是否會成功呢?不太好說。首先,我們拿同為亞洲的車企豐田來看,當年豐田推出雷克薩斯品牌,是在豐田品牌已經得到國際市場的認可后進行的拓展,用中國的老話那就叫“先走穩了,才開始跑”。而不論是吉利還是長城,這兩個品牌在國際上的認可目前來看距離當時的豐田還是有些差距。
其次,何為高端品牌?不同的人可能會有不同的理解,但我覺得一臺豪華車能夠吸引消費者去購買它,絕不僅僅是夸張的造型和內飾用料的軟質等原因,還會有車輛的可靠性、服務質量等許多的因素在其中,而這些因素往往不是通過看幾眼就能夠了解,還需要時間來驗證。
而這正是這兩個新誕生的品牌所不足之處,他們可以在設計上做到創新,與原有品牌做到毫無關聯;也可以在用料上下足血本,眼見之地都是用軟質或真皮材質,可是在可靠性和服務質量上,卻做不到立竿見影,這些都是他們的短板,并且在短時間內無法完全解決的問題。
由于吉利收購了沃爾沃這個品牌,所以并非在豪華車市場上毫無經驗。而相比于吉利,長城還有一個更大的問題在于,他們從未有過制造銷售高端品牌的經驗,新的高端品牌的潛在目標人群可能一大部分都是與原有車主不一樣的人群,他們究竟有著哪些愛好,哪些習慣,這都需要大量的調研。所以決定一個新的高端品牌能否存活下來的因素,除了制造出一臺可靠、用料精致的好車以外,還需要一個與之品牌定位對應的銷售及售后渠道,如何培養這樣的渠道才是中國品牌高端設計更大的未知數。
一句話點評:
不同的人對高端有著不同的理解,但一個全新高端品牌的成功絕不僅僅是制造一臺好車那么簡單,中國品牌高端設計要走的路還很長。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