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T造車與PPT造芯
除了無人駕駛巴士之外,百度在當天還發布了自主研發的首款AI芯片——昆侖。在百度官方的信息中,這款芯片在數據層面可以說秒殺競爭對手,尤其在深度計算能力層面,“昆侖”要優秀于英偉達在今年發布的DRIVE Xavier芯片八倍之多。但這一切的數據仍然只是停留在發布會的演示稿中,看不見也摸不著,可對于很多“吃瓜群眾”而言,恍惚中讓人覺得中國“芯”在一夜之間突然成功了。
百度昆侖芯片官方數據與英偉達芯片對比 | ||
信息 | 百度昆侖 | 英偉達DRIVE Xavier |
制程 | 14nm | 10nm |
功耗 | 100W | 30W |
運算能力(DL TOPS) | 260 | 30 |
生產 | 三星 | 英偉達 |
其它 | 未知 | 8核CPU × 1 512核Volta GPU X 1 深度學習加速器 視覺加速器 8K HDR 視頻處理器 |
在官方信息中,我們也沒有查閱到該芯片的相關架構信息,僅提到了會支持百度當前的自研的PaddlePaddle AI系統框架。有外媒在會后表示:“與芯片巨頭企業英偉達NVIDIA、英特爾或高通不同,百度沒有透露任何有關其芯片架構的細節。即便在官方數據上要遠遠領先于英偉達DRIVE Xavier芯片,但這也僅僅是在文檔層面,并沒有任何其它信息來證明這顆芯片的真實能力以及應用手段。”
一套完整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包括了由軟件到硬件的多維度配合,其中自動駕駛計算平臺也由多個部分組成,目前全球一線車企基本已經有了穩定的技術提供商,而百度想要芯片和系統兩手抓,即便技術能夠全面落地,在口碑層面如何獲得當前市場中車企的青睞也將是個問題。而在計算平臺這個領域,目前百度想分占得一席之地同樣是相當艱難的。
相比自動駕駛系統,芯片開發仍然是一個承上啟下,環環相扣的技術體系。中興事件之后再次體現了中國在“造芯”之路上舉步艱難的狀態,而問題也基本都出在了對上下游技術的掌握不足,低端“芯”成了中國甩不開的一口黑鍋。但面對AI市場爆發,對高端芯片的需求量還會持續增加,百度選擇自研要搶市場的同時,或許也是無奈之選。
以此次百度“昆侖芯片”的對手英偉達DRIVE Xavier芯片為例,也曾是百度自動駕駛系統的芯片合作商。但其目前已經經歷了三次的技術迭代,同時配套的計算平臺也對應獲得了持續的升級,包括其它輔助性技術的加入,例如深度學習加速器、視覺加速器以及視頻處理器等等,技術的環環相扣才最終成就了一顆芯片。
而在目前百度給出的信息中,對于昆侖芯片在其它技術方面的信息少之又少,加上試產要放到2019年,目前來看,這個所謂的首款自研AI芯片仍然還停留在“PPT層面”。但即便明年成功試產,也僅僅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勝利,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國目前在半導體行業的技術能力,不要說一步趕超,就連試錯都要有一段很長的路要走。
● 總結:心急,中國企業的通病
在百度開始投入到“All in AI”的這段時間以來,我們的確看到了這家科技企業為之付出的努力,但對于當下快節奏的市場變化,只有真正的技術落地甚至迭代,才能換來相對的市場盈利效果。誰會在一件不賺錢的事上耽誤時間呢?百度自己肯定也深知這一點。
在今年的百度AI開發者大會上,其官方表示:“到2020年,市場中60%-70%都將是智能聯網汽車,而百度認為在車聯網上的變現會更快一點,同時在這一方面百度也有優勢。但自動駕駛還處于比較雛形的階段,這部分的商業化沒有這么著急。”
在與車企的合作方面,百度也深知與海外企業合作的重要性,守著家門口的幾家制造商難以將市場份額過大,即便是所謂的“雛形期”,但與海外市場的技術結盟在也尤為關鍵。目前百度和現代已經有了深度合作,此次大會上又宣布與比亞迪聯合打造開放車輛認證平臺,比亞迪將向百度開放車輛信息接口,讓百度可以獲得更為深層的數據,效仿“安卓系統”的開源信息互通可能會是一條變現思路。
過去一年里百度在自動駕駛領域有收獲也有成長,但這并不意味著一家企業可以在如此短的時間里就形成穩固的技術壁壘。反之,中國企業“操之過急”的性格似乎在百度身上又一次體現,總想更快的讓市場看到結果,也總想在短時間里獲得成就,是好勝,還是急于求成?但終歸不能一口吃個胖子。對于百度,我只想表達一句祝福:十年不長,只爭朝夕。(文/圖 汽車之家 姚嘉)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