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之家 賽事] 在2011賽季F1比賽規則中引入了多項鼓勵超車的機制,如DRS以及更多變數的輪胎等,這讓今年的比賽精彩程度較往年大幅度提高,當然這除了超車的緊張激烈外,還要歸功于相伴而生的危險和刺激,因為賽車無法避免完全沒有碰撞和摩擦,對于能在直道輕松突破300km/h速度、每輛造價上千萬人民幣的F1賽車來說,每次碰撞帶來的風險和損失也是巨大的,而某種程度上這種火爆場面也成為了F1比賽的一部分。下面,我們就來一同回顧在2011賽季F1比賽場上發生的那些碰撞與摩擦。
賽道主題篇——維倫紐夫賽道大雨里的激情火花
加拿大站暴雨如注,賽程拖延了4個小時,一次紅旗,五次安全車,最終奪冠的是兩次撞車、六次進站的巴頓,不得不說這是一個奇跡。
提到本賽季的幾大碰撞,絕對不能錯過的就是本賽季常常被我們提起的加拿大站經典戰役,我們在上一期的精彩超車集錦的視頻中,對加拿大站比賽巴頓的精彩表現已經有所了解,這次我們再來提取和巴頓有關的那兩次精彩碰撞吧。
由于大雨,加拿大站的比賽由安全車引領發車,全部的賽車都采用了橙色的全雨胎起跑。在引領4圈后,安全車離場,賽道上的車手們也立刻沒有了“安全感”,排在第二位的阿隆索立刻對前面的維特爾發起進攻,兩人在比賽正式開始后的首個彎角就險些發生碰撞。
『漢密爾頓與韋伯,互不相讓造成碰撞』
隨后,肩并肩搶入6號Pont de la Concorde彎的漢密爾頓和韋伯互不相讓,在這個S彎第二個轉角前發生碰撞,結果韋伯在濕滑路面上失去抓地力打轉掉頭,而漢密爾頓也被擠到維修區出站口一側,繞遠才回到賽道,名次也掉到了第7位。回放顯示,韋伯其實并沒有封閉內側行車線,可以說已經給足了漢密爾頓位置,但對超車心急火燎的小黑還是霸道的左打方向,將韋伯頂出賽道。
駕駛風格激進的漢密爾頓并沒有收斂,在毫不猶豫的接受了隊友巴頓讓出的第6位后,又向前方的車王舒馬赫發起進攻。而老到的舒馬赫怎么會給這位黑臉晚輩面子,雨戰經驗豐富的車王死死擋住了漢密爾頓。在第6圈開始的2號彎,也是第一個發卡彎,漢密爾頓想借賽車優勢外側超越舒馬赫,卻被車王向外道強硬的一晃給嚇到,丟失了行車線,也再次讓出了第6的位置。
『漢密爾頓搶位,與隊友巴頓發生碰撞』
似乎是被舒馬赫所激怒,漢密爾頓的行為變得癲狂起來,在隨后的長直道上,漢密爾頓毫無理智的竄向隊友巴頓的行車線妄圖超越,但在明顯沒有位置的情況下,兩人的碰撞已經無可避免。漢密爾頓為自己的不理智、不冷靜的行為付出了代價,自己賽車退賽,同時拖累隊友巴頓不得不進維修站。而巴頓更是無奈的在車隊通信中大聲質問漢密爾頓在干什么。
在37圈,阿隆索進站換胎后名次排在第10位,在他身后的巴頓利用阿隆索新胎沒有達到最佳溫度的弱點,趁機在在2號彎完成超越,但心急火燎的阿隆索卻想借軟胎優勢扳回一成,緊接著的3號低速S彎道,阿隆索試圖強行外側超越,但在濕滑路面上被搶吃行車線的巴頓已經來不及剎車避讓,結果只能任碰撞發生。不巧的是,釀成此禍的阿隆索在賽道上打轉,不偏不倚的騎在了路肩上,底盤被托起,只能認命退賽。
『2次撞車爆胎、6次進站,F1加拿大站巴頓奇跡奪冠』
隨后,巴頓盡管已經落到最后,但依然沒有放棄。巴頓雖然是2011賽季中五位冠軍車手之一,但卻是唯一一個在車隊中當第二號車手的冠軍,在被同樣冠軍身份的漢密爾頓和阿隆索一再侵犯后,這位09年冠軍顯然被激發出了全部潛能,最終憑借令所有人驚異的發揮一舉奪下冠軍。
好評理由:
差評理由: